在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阶段,申请人与审查员之间的沟通往往需要通过审查意见通知书展开,其中专利二通(即第二次审查意见通知书)是多数申请在走向授权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关键环节。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3年中国专利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明专利申请在实质审查阶段平均会经历1.8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的交换,而专利二通的发出比例约占全部审查意见通知书的38.7%,这意味着超过三成的发明专利申请需要通过第二次答复来进一步澄清技术方案或完善权利要求。
收到专利二通通知书后,申请人首先需要对文件进行系统性梳理,明确审查员的核心质疑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指出,二通中常见的审查意见类型主要包括创造性缺陷(约占62%)、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不清楚(约占18%)以及说明书公开不充分(约占12%),其余为格式问题或其他缺陷。以某新能源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为例,其在二通中被审查员指出:“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的‘基于机器学习的电池SOC预测方法’,相对于对比文件1(公开了传统算法的SOC预测)和对比文件2(公开了机器学习在电池管理中的应用)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的创造性”。此时,申请人需通过科科豆(www.kekedo.com)的专利检索系统,输入“电池SOC预测”“机器学习”等关键词及IPC分类号H01M10/42,调取对比文件全文进行比对,重点标注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的技术特征差异,例如原申请中“采用LSTM神经网络与注意力机制融合的模型结构”在对比文件中是否已有披露,或是否存在未被覆盖的技术细节。
专利二通答复的核心环节在于对申请文件的修改,这一步需严格遵循《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即修改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实践中,常见的修改策略包括缩小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增加技术特征)、调整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或澄清用语。例如上述新能源申请中,申请人通过分析发现,原权利要求1未明确限定“注意力机制的权重更新方式”,而说明书实施例中记载了“基于电池温度梯度动态调整注意力权重”的具体步骤,因此可将该技术特征补充至权利要求1中,形成新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电池SOC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LSTM神经网络与注意力机制融合的模型结构,其中所述注意力机制的权重基于电池温度梯度动态调整”。这种修改既未超出原说明书的记载范围,又通过增加区别技术特征提升了创造性。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数据显示,通过增加技术特征修改后获得授权的二通案件占比达57.3%,显著高于未修改直接陈述意见的案件(28.5%)。
修改完成后,需撰写意见陈述书逐条回应审查员的质疑,其中创造性答复需结合“三步法”进行论证:首先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然后分析权利要求与现有技术的区别技术特征及其带来的技术效果,最后判断现有技术是否给出将区别特征结合到最接近现有技术中的启示。仍以新能源申请为例,申请人可在意见陈述中指出:对比文件1仅采用传统卡尔曼滤波算法,未涉及机器学习模型;对比文件2虽提及机器学习在电池管理中的应用,但仅采用基础神经网络结构,未公开“LSTM+注意力机制”的融合模型,更未记载“温度梯度调整权重”的技术手段。同时,可引用科科豆的专利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在“电池SOC预测”领域已授权专利中,采用“LSTM+注意力机制”的模型占比不足8%,且均未涉及温度梯度调整权重的方案,证明该技术特征为现有技术带来了“预测精度提升15%以上”的技术效果,具备非显而易见性。此外,若审查意见涉及说明书公开不充分,可通过补充实施例细节或实验数据进行澄清,例如某材料领域申请中,二通指出“催化剂活性数据未明确测试条件”,申请人可依据原说明书附图中的实验装置图,补充“在300℃、1atm条件下,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测试”的具体描述,以满足公开充分的要求。
在完成修改和意见陈述后,申请人需对答复文件进行全面校验,避免因格式问题延误审查周期。可通过八月瓜(www.bayuegua.com)的专利答复管理工具,自动检查权利要求书的编号连续性、说明书附图的引用关系以及意见陈述书的法条引用准确性。例如工具会提示“权利要求3引用权利要求2,而权利要求2已被删除,需调整引用关系”或“引用《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时,应同步说明‘创造性’的定义”。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审查质量报告显示,因格式问题被退回的二通答复案件占比约3.2%,主要涉及权利要求编号错误(41%)和附图标记遗漏(29%),借助专业工具可将此类错误率降低至0.5%以下。
完成上述步骤后,申请人可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电子申请系统提交答复文件,提交后需在3个工作日内通过系统查询接收状态,确保文件成功进入审查流程。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2023年发明专利专利二通答复的平均审查周期为2.3个月,若答复符合要求,约65%的案件会在后续审查中获得授权或进入授权前景较明确的第三次审查意见阶段。
专利二通答复的时间限制是多久? 通常在收到二通通知书后有一定的期限进行答复,一般为两个月,具体时间以通知书为准。 专利二通答复需要注意什么要点? 要针对审查意见逐一回应,提供充分合理的理由和证据,论证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等。 答复专利二通时是否可以修改申请文件? 可以适当修改,但修改要符合相关规定,不能超出原申请文件记载的范围。
有人认为只要长篇大论地写答复内容就能通过审查,这是错误的。答复应简洁、针对性强,重点围绕审查意见中的问题进行回应和论证,而不是单纯堆砌文字,关键在于提供合理有效的理由和证据来支持专利的有效性。
专利二通即第二次审查意见通知书,是发明专利申请走向授权的关键环节。超三成发明专利申请需通过第二次答复进一步澄清技术方案或完善权利要求。 收到专利二通后,申请人要先梳理文件明确审查员核心质疑点。常见审查意见类型有创造性缺陷、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不清楚、说明书公开不充分等。可通过专利检索系统对比文件,标注技术特征差异。 答复核心是修改申请文件,要遵循修改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范围的规定。常见修改策略有缩小保护范围、调整技术方案或澄清用语。 修改完成后撰写意见陈述书回应质疑,创造性答复结合“三步法”论证,涉及说明书公开不充分可补充细节或数据。 提交前用专业工具全面校验答复文件,避免格式问题。借助工具可将格式错误率降至0.5%以下。 完成上述步骤后通过电子申请系统提交答复文件,提交后3个工作日内查询接收状态。若答复符合要求,约65%的案件会获授权或进入第三次审查意见阶段。
《2023年中国专利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一条第三款
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审查质量报告
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