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认专利有效后,接下来需要进行的是侵权事实的调查与证据固定。这一环节是整个维权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因为充足、合法、有效的证据是支撑维权主张的核心。权利人需要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涉嫌侵权的产品、方法或其宣传资料、销售合同、发票等实物或书面证据。例如,如果发现市场上有某款产品与自己的专利产品技术特征相似,可以通过公证购买的方式获取侵权产品样本,由公证人员对购买过程、产品包装及产品本身进行拍照、封存,并出具公证书,以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同时,对于通过网络平台销售的涉嫌侵权产品,要及时对相关网页内容、交易记录、商家信息等进行截图、录像,并进行公证保全,防止证据被篡改或删除。此外,还可以利用科科豆等平台的专利预警功能,监测市场动态,及时发现潜在的侵权线索,为调查取证提供方向。在收集证据时,要特别注意证据的关联性,即所收集的证据必须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被控侵权行为的存在以及该行为落入了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
完成证据收集后,需要进行专利侵权比对分析,这是判断是否构成侵权的专业技术环节。通常情况下,建议权利人寻求专业的专利代理人或专利律师的帮助,因为这需要将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与涉案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技术特征进行逐一比对。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相关审查指南及司法实践,专利侵权判定的基本原则是“全面覆盖原则”,即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如果包含了涉案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包括独立权利要求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那么一般会被认定为落入专利保护范围。如果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存在差异,则需要进一步判断这些差异是否构成“等同特征”,即是否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联想到的。例如,某项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是“用螺栓固定”,而被控侵权产品使用的是“用螺钉固定”,在机械领域,螺栓和螺钉在某些固定场景下可能构成等同特征,从而被认定为侵权。通过科科豆平台的专利分析工具,可以辅助进行技术特征的比对和等同特征的判断,提高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经过专业分析,如果确认构成专利侵权,权利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侵权行为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维权途径。常见的维权途径主要包括协商解决、行政投诉和司法诉讼。协商解决是一种较为高效和经济的方式,权利人可以在掌握充分证据的基础上,主动与侵权方进行沟通,阐明侵权事实、法律依据以及自身的诉求,如要求停止侵权行为、销毁库存侵权产品、赔偿经济损失等。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不仅可以节省维权时间和成本,还能避免双方陷入长期的纠纷,甚至可能达成合作意向,实现双赢。在协商过程中,可以借助八月瓜平台提供的专利价值评估服务,对专利的市场价值、侵权赔偿金额等进行科学评估,为协商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如果协商不成,或者侵权方态度恶劣、拒不配合,权利人可以选择向地方知识产权局提起行政投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相关行政法规,地方知识产权局负有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职责。权利人需要向有管辖权的地方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侵权纠纷处理请求书、专利证书复印件、权利要求书、被控侵权产品的证据以及专利侵权比对分析材料等。地方知识产权局在收到请求后,会对案件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将予以立案,并通知被请求人(即涉嫌侵权方)。被请求人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答辩意见和相关证据。随后,知识产权局会组织双方进行口头审理,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辩论,并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经过审理,如果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知识产权局将作出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的处理决定,当事人对该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知识产权局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此外,地方知识产权局还可以应当事人的请求,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行政投诉的优点是处理程序相对简便、快捷,维权成本较低,且地方知识产权局具有一定的行政执法权,能够较快地制止侵权行为。
除了行政投诉外,权利人还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专利侵权纠纷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其中,侵权行为地包括被控侵犯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产品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专利方法使用行为的实施地,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实施地。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原告需要提交起诉状、专利证书、权利要求书、被控侵权证据、侵权比对分析报告以及能够证明其经济损失或被告侵权获利的证据等。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可以进行答辩,也可以在答辩期内提出专利无效宣告请求,此时人民法院可能会根据案件情况裁定中止诉讼,等待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对涉案专利的有效性作出审查决定。如果专利被宣告无效,诉讼将可能被驳回;如果专利维持有效,诉讼将继续进行。法院经过审理,将根据查明的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是否构成侵权以及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等判决。与行政投诉相比,司法诉讼程序更为严格和规范,当事人的举证、质证和辩论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判决结果具有终局性和强制执行力,但诉讼周期相对较长,维权成本也可能较高。
在专利侵权维权过程中,无论是选择行政途径还是司法途径,权利人都需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以及侵权人之日起计算。权利人超过诉讼时效起诉的,如果被告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没有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权利人将可能丧失胜诉权。因此,权利人在发现侵权行为后,应及时采取维权措施,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无法获得法律保护。
此外,对于一些情节严重的专利侵权行为,如故意侵权、重复侵权、大规模侵权等,权利人还可以依法主张惩罚性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明确规定,对故意侵犯专利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专利许可使用费倍数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这一规定加大了对严重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更有利于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除了上述主要维权途径外,权利人还可以通过行业协会、调解组织等进行调解,或者在专利侵权纠纷发生前,通过与潜在侵权方签订专利许可合同等方式,将侵权行为转化为合法的许可使用,以维护自身权益并促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总之,专利维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权利人在充分了解自身专利状况和侵权事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维权途径,并在专业人士的协助下,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激励创新,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好如科科豆、八月瓜等专业的专利服务平台,能够为权利人提供从专利检索、侵权预警、证据分析到维权策略制定等全方位的支持,提高维权效率和成功率。
授权专利被侵权维权有哪些步骤? 一般步骤为收集证据、发律师函警告、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向专利管理部门投诉或向法院起诉。 维权需要收集哪些证据? 要收集证明专利有效的文件,如专利证书等;证明侵权事实的证据,像侵权产品、销售记录等。 维权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向专利管理部门投诉处理一般几个月,向法院起诉一审通常 6 个月左右,若上诉时间会更久。
很多人认为只要有专利证书,发现侵权就能百分百胜诉。其实,即使有专利证书,还需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侵权产品落入专利保护范围等,且对方可能会对专利的有效性提出质疑,因此维权并非有证书就一定能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最新修订版)
推荐理由:专利维权的核心法律依据,明确专利权人的权利、侵权认定标准、维权途径及法律责任,是理解维权步骤合法性的基础。
《专利侵权判定实务》(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 编)
推荐理由:系统解读“全面覆盖原则”“等同原则”等侵权判定规则,结合大量复审无效及司法案例,帮助深入理解技术特征比对的实操方法。
《知识产权证据实务指南》(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 编)
推荐理由:详细阐述专利侵权证据的收集、固定、公证保全及电子证据效力认定,包含实物证据、网络证据等实操要点,对应维权步骤中的证据环节。
《专利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实务指引》(知识产权出版社 编)
推荐理由:对比分析行政投诉(地方知识产权局处理流程)与司法诉讼(管辖、举证、无效抗辩等)的程序差异及策略选择,覆盖维权途径决策要点。
《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实用教程》(八月瓜研究院 编)
推荐理由:介绍如何利用专利数据库(如国家知识产权局系统、商业平台)进行专利有效性核查、侵权风险预警及技术特征比对,辅助提升维权前期数据支持能力。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计算手册》(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 编)
推荐理由:详解专利侵权赔偿数额的计算方法(实际损失、侵权获利、许可费倍数、法定赔偿)及证据要求,结合惩罚性赔偿最新规定,助力维权索赔环节。
当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需采取正确维权步骤: 1. 确认专利有效性和稳定性:对专利进行全面审视,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专业代理机构或相关平台核实,确保专利在保护期内且未失效。 2. 调查侵权事实并固定证据: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涉嫌侵权的实物或书面证据,如公证购买、网络证据保全等,利用平台预警功能发现线索,注意证据关联性。 3. 进行专利侵权比对分析:将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与专利权利要求书技术特征比对,可借助平台工具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4. 选择维权途径: - 协商解决:与侵权方沟通,可借助平台评估服务。 - 行政投诉:向地方知识产权局投诉,处理程序简便,但处理结果非终局。 - 司法诉讼: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程序严格规范,判决具终局性和强制执行力,但周期长、成本高。 5. 注意诉讼时效:侵犯专利权诉讼时效为三年,应及时维权。 6. 主张惩罚性赔偿:对情节严重的侵权行为可依法主张。 7. 其他方式:通过行业协会等调解,或签订专利许可合同。同时,可利用专业专利服务平台,提高维权效率和成功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相关审查指南及司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