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类作为传承千年的智力活动,从传统的围棋、象棋到现代的桌游、智能棋具,其发展始终伴随着创新。这些创新成果,无论是棋子的造型设计、棋盘的结构改进,还是全新的游戏规则或智能交互系统,都可能通过专利制度获得法律保护。了解棋类相关的专利类型,不仅能帮助设计者保护创意,也能让爱好者看到小小棋盘背后的技术智慧。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涉及“棋”的专利申请量达3200余件,涵盖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和发明三种类型,其中外观设计占比最高,达58%,实用新型和发明分别占27%和15%,反映出棋类创新在视觉呈现和结构优化上的活跃性。
在棋类产品中,外观设计专利是最常见的保护形式之一,它主要保护产品的形状、图案或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比如传统象棋的棋子多为圆形或方形,而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生肖象棋”,将棋子顶面设计为对应生肖的浮雕造型,棋盘边缘采用回纹或云纹装饰,这种视觉上的创新就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外观设计专利审查指南》明确,只要设计具有独特性且能批量生产,就可能获得授权。
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门槛相对较低,不需要复杂的技术方案,只需提交清晰的产品外观图片或照片。以某桌游公司开发的“星空围棋”为例,其棋子采用半透明材料,内部嵌入荧光颗粒,棋盘印有星座图案,在暗光环境下能呈现星空效果。该设计2022年通过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后,不仅提升了产品辨识度,还通过专利维权阻止了多家企业的仿冒行为。这类专利的保护期限为15年,从申请日起计算,足够覆盖一款棋类产品的流行周期。
如果说外观设计关注“好不好看”,实用新型专利则聚焦“好不好用”,它保护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简单来说,就是让棋具的结构更合理、使用更方便。比如传统棋盘多为固定尺寸,携带不便,某企业研发的“折叠式围棋盘”,通过铰链结构将棋盘分为两部分,折叠后厚度仅3厘米,重量减轻60%,这种结构改进就属于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实用新型专利的创造性要求低于发明专利,更注重“实用性”和“新颖性”。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棋类实用新型专利的平均审查周期约6-8个月,远短于发明专利的2-3年,适合快速将结构改进投入市场。例如某教具公司设计的“磁性跳棋”,棋子底部嵌入磁铁,棋盘内置铁片,防止棋子滑落,这种“磁性固定结构”在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后,迅速成为儿童棋具的主流设计。值得注意的是,实用新型专利仅保护产品的形状和构造,不涉及方法或材料本身,比如用新型环保材料制作棋子,若未改变形状或构造,则无法通过实用新型保护。
发明专利是专利类型中保护范围最广、创造性要求最高的一类,它不仅保护产品的形状、构造,还能保护新的方法、工艺、配方以及具有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的技术方案。在棋类领域,发明专利常体现在全新的游戏规则、智能交互系统或跨领域融合技术上。比如某科技公司开发的“AR象棋系统”,通过摄像头识别实体棋盘和棋子,在手机或AR眼镜中显示虚拟的战术提示、历史棋局复盘等功能,这种“基于增强现实的棋类交互方法”就属于发明专利的保护对象。
发明专利的申请需要经过严格的实质审查,包括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全面评估。知网《体育科技文献通报》中的一篇研究指出,2018-2023年棋类发明专利中,“智能交互”和“规则创新”类占比从23%提升至41%,反映出科技与传统棋类的融合趋势。例如某团队发明的“动态规则棋”,通过棋盘内置传感器识别棋子位置,根据游戏进程自动调整获胜条件(如某棋子移动5步后解锁新规则),这种“基于传感器的动态规则控制方法”在2023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为桌游设计开辟了新思路。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能为高投入的技术研发提供长期保障。
无论是外观设计、实用新型还是发明专利,其核心价值在于保护创新成果不被侵权。企业或个人在研发新棋具时,通常会通过科科豆、八月瓜等专利检索平台,查询现有专利情况,避免重复研发。比如某设计师计划开发“折叠式国际象棋”,通过科科豆检索发现已有3项类似实用新型专利,遂调整结构,增加“一键锁定”功能,最终获得新的专利授权。
对于棋类爱好者或中小企业来说,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往往是入门首选,既能快速保护创意,又能降低申请成本;而大型企业或科技公司则更倾向于布局发明专利,尤其是在智能棋具、AI对弈系统等领域,通过核心技术专利构建竞争壁垒。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显示,2023年我国棋类专利授权率约65%,其中外观设计授权率最高(78%),发明专利授权率最低(42%),这也提醒创新者在申请前需做好充分的检索和技术打磨。
从传统棋具的外观升级到智能棋盘的技术突破,专利制度为棋类创新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每一个获得授权的专利,都是对设计者智慧的认可,也让棋类这一古老活动在现代社会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棋的专利类型有哪些? 棋的专利类型主要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有什么区别? 发明专利是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创造性要求较高,审查周期长;实用新型是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创造性要求相对低,审查周期短。 棋申请哪种专利类型更好? 如果棋在技术、方法上有重大创新,申请发明专利更合适;若只是在形状、构造上有改进,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即可。
很多人认为只要是棋类相关的就都能申请专利。实际上,并非所有棋类都符合专利申请要求,比如单纯的棋类游戏规则一般不能获得专利保护,只有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条件的棋类产品或方法才有可能申请成功。
棋类发展始终伴随着创新,这些创新成果可通过专利制度获得法律保护。2023年我国涉及“棋”的专利申请量达3200余件,涵盖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和发明三种类型。 - 外观设计专利:保护产品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申请门槛相对较低,只需提交产品外观图片或照片。保护期限为15年,能提升产品辨识度,还可进行专利维权。 - 实用新型专利:聚焦产品是否“好用”,保护产品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创造性要求低于发明专利,更注重“实用性”和“新颖性”,审查周期约6 - 8个月,适合快速将结构改进投入市场。 - 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最广、创造性要求最高,不仅保护产品,还能保护新的方法、工艺等。申请需经过严格的实质审查,保护期限为20年,能为高投入的技术研发提供长期保障。 企业或个人研发新棋具时,可通过专利检索平台查询现有专利情况。棋类爱好者或中小企业可首选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大型企业或科技公司则更倾向于布局发明专利。专利制度让棋类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
《外观设计专利审查指南》
知网《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科科豆专利检索平台
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