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专利优先权是专利申请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本质是给予申请人在首次提出专利申请后,一定期限内就相同主题再次申请专利时,可将首次申请的日期视为后续申请的申请日,从而有效保护申请人的技术创新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范围内的专利申请,均可能涉及优先权主张。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布专利申请中,约38.2%的案件主张了优先权,其中企业申请人占比达76.5%,这一数据反映出优先权制度在企业技术布局中的关键作用——通过锁定首次申请日,可避免他人在期间内就相同技术抢先申请专利,同时为申请人争取调整申请策略、完善技术方案的时间窗口。
布专利优先权主要分为国际优先权和国内优先权两类。国际优先权适用于申请人在外国首次提出专利申请后,又在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申请的场景,其中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优先权期限为12个月,外观设计专利为6个月;国内优先权则针对申请人在国内首次申请后,12个月内就相同主题再次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的情况(外观设计暂不适用国内优先权)。
例如,某新能源企业2023年2月在日本首次申请布专利(发明类型,涉及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技术),2023年11月该企业欲在国内申请相同技术的专利,此时可主张国际优先权,将国内申请日追溯至2023年2月,若期间有竞争对手在3-11月间申请相似技术,由于该企业的优先权日更早,竞争对手的申请将因缺乏新颖性而难以获得授权。
主张优先权的前提是存在“首次申请”,该申请需满足“正规申请”条件——即已被专利受理机构正式受理并给予申请号,且未被撤回、视为撤回或驳回。实践中,申请人可通过科科豆平台的专利法律状态查询功能,实时核查首次申请的状态,避免因首次申请失效导致优先权主张失败。例如,某企业2022年10月在国内提交首次布专利申请后,因未及时缴纳申请费被视为撤回,2023年5月再次申请时主张国内优先权,最终因首次申请已失效而被驳回,这提示申请人需重视首次申请的后续维护。
优先权期限以首次申请日为起算点,精确到“日”,逾期将无法主张。例如,2023年4月15日提出的首次发明布专利申请,国际优先权截止日为2024年4月15日,若申请人在2024年4月16日提交后续申请,即便仅逾期1天,也将丧失优先权资格。为避免错过期限,企业可借助八月瓜平台的“专利期限管理”工具,设置首次申请日、优先权截止日等关键节点提醒,该工具通过整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期限数据,可自动计算剩余天数并推送通知,2023年用户反馈显示其期限提醒准确率达99.2%。
后续申请的技术方案必须与首次申请“实质相同”,即两者在技术领域、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及预期效果上需保持一致。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指南明确指出,若后续申请增加了首次申请未记载的技术特征,仅与首次申请相同的部分可主张优先权,新增部分需按新申请处理。例如,首次申请权利要求包含“一种智能温控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后续申请增加“湿度传感器”特征,此时“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可享有优先权,而“湿度传感器”的申请日为实际提交日,若期间有他人申请包含“湿度传感器”的类似装置,可能影响该部分特征的新颖性。
主张优先权需提交“首次申请文件副本”,该副本需经原受理机构证明(如国际优先权需由外国专利局出具证明,国内优先权可通过中国专利局电子系统获取),若首次申请文件为外文,还需同时提交中文译本。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定,副本及译本需在后续申请日起3个月内补充提交,逾期未提交将视为未主张优先权。例如,某企业2023年6月主张国际优先权时,因未及时从欧洲专利局获取经证明的首次申请副本,直至9月才提交,已超过3个月期限,最终丧失优先权。
优先权要求费为每项80元(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年最新收费标准),需在申请时或申请日起15日内缴纳,逾期未缴视为未主张。此外,若首次申请与后续申请的申请人不一致(如企业名称变更、权利转让等),需在提交后续申请时同步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提交申请人变更证明文件(如工商变更通知书、转让合同等),否则审查员可能因申请人不一致而驳回优先权请求。
因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导致无法按时提交文件)错过优先权期限的,申请人可在障碍消除后2个月内(最迟不超过期限届满后2年)请求恢复权利,需提交《恢复权利请求书》及相关证明材料(如政府部门出具的灾害证明)。若申请人发现首次申请存在缺陷(如技术方案公开不充分),也可主动提交《放弃优先权声明》,放弃后不得再就该首次申请主张优先权,但可重新以实际提交日申请专利,此时需重新评估新颖性和创造性风险。
某智能制造企业2022年8月在国内首次申请布专利(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机器人抓取结构),2023年6月发现该技术可进一步优化,遂就改进后的结构申请发明专利,并主张国内优先权。通过优先权,发明专利申请日追溯至2022年8月,有效规避了期间某同行2023年1月申请的相似结构专利对新颖性的影响,最终发明专利于2024年3月获得授权,保护期延长至2042年8月。
实务中,企业可通过科科豆平台的“优先权匹配分析”功能,输入首次申请号和后续申请技术方案,系统将自动比对两者的技术特征重合度,提示可能存在的“超范围”风险;八月瓜平台的“全球优先权规则库”则整合了120余个国家/地区的优先权期限、文件要求等信息,例如查询韩国布专利时,可快速得知其外观设计优先权期限为6个月,且要求副本需包含申请人签章页,帮助企业避免因国别差异导致的失误。
误区:认为只要首次申请了专利,后续任何时间申请都能享有优先权。 科普:布专利优先权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发明和实用新型是首次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外观设计是6个月内,超出这个期限就无法享有优先权了。
布专利优先权是重要制度,能保护申请人创新成果。依据我国专利法,2023年近四成布专利申请主张优先权,企业占比高。 其分为国际与国内优先权,期限不同,适用场景有别。主张前提是存在合格的首次申请,需关注状态维护。 申请时,要精准把控时间期限,可借助八月瓜平台工具;技术方案需与首次申请实质一致,新增特征按新申请处理。 实操中,需规范提交证明文件,在规定时间内缴纳费用,申请人变更要及时办理著录项目变更。因不可抗力可申请恢复权利,也可主动放弃。 典型案例显示,优先权能规避新颖性风险、延长保护期。企业可借助科科豆和八月瓜平台相关功能,降低失误风险。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23). 中国专利申请统计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2023). 第二十九条.
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指南. (2023). 优先权相关规定.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24). 专利收费标准.
某新能源企业案例. (2023). 国际优先权应用实例.
某智能制造企业案例. (2024). 国内优先权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