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实用新型专利是针对产品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相较于发明专利,它具有授权周期较短、审查流程相对简化的特点,因此成为许多企业和个人保护创新成果的重要选择。根据专利受理局的公开信息,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限为10年,自申请日起计算,其核心价值在于鼓励小发明、小创造,推动产业技术的渐进式进步。例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折叠晾衣架的结构改进、带有特定凹槽设计的手机支架等,都可能通过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法律保护。
一项发明创造若想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其必须首先满足新颖性的要求,即该技术方案在申请日以前,未曾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也未曾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同时也没有任何单位或个人就同样的技术方案向专利受理局提出过专利申请,并且该申请已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这里的“公开”不仅包括书面形式的发表,还涵盖了实际应用、公开销售等情形。例如,某企业研发了一款新型节水水龙头,若在申请专利前,该产品已在市场上公开销售,或在技术交流会上被公开演示,则可能因丧失新颖性而无法通过专利受理局的审查。
实用性是指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方案必须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这意味着该方案不能是纯理论性的构想,而应具备实际应用的可能性,能够解决特定的技术问题。例如,一种新型的自行车车架结构,若其设计能够有效减轻重量并增强强度,使得自行车骑行更省力、更安全,那么该方案就具有实用性;反之,若设计仅停留在图纸层面,无法通过现有技术手段制造出来,或制造出来后无法实现预期功能,则不符合实用性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审查过程中,会重点关注技术方案是否具备产业应用价值,是否能够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与发明专利相比,实用新型专利对创造性的要求相对较低,但其仍需满足“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的标准。实质性特点是指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该实用新型不是显而易见的;进步则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实用新型具有有益的技术效果。例如,现有技术中的水杯多为圆柱形,若有人将水杯设计为六边形,使其在桌面放置时更加稳定,不易倾倒,这种形状上的改进并带来稳定效果的技术方案,即可认为具备创造性。需要注意的是,简单的形状改变或材料替换,若未带来任何技术效果的提升,则可能不被视为具有创造性。
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客体仅限于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不包括方法发明和未经人工制造的自然存在的物品。这里的“形状”是指产品所具有的、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确定的空间形状,例如手机的曲面屏设计、家具的特定造型等;“构造”则是指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安排、组织和相互关系,例如机械装置中的齿轮传动结构、折叠伞的伞骨连接方式等。如果技术方案涉及产品的制造方法、使用方法,或者是对产品的材料、成分进行改进,则不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而应考虑申请发明专利。例如,一种新型的陶瓷材料配方,由于其改进点在于材料成分,而非形状或构造,因此不能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向专利受理局提交的申请文件需符合法定形式和内容要求,主要包括请求书、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如需要)等。请求书需准确填写申请人信息、发明创造名称等基本内容;说明书应对技术方案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必要时应附附图加以解释;权利要求书则需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界定要求保护的范围。在撰写过程中,申请人需确保文件内容无歧义、逻辑清晰,避免出现技术方案公开不充分、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不明确等问题。实践中,许多申请人会借助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进行申请前的检索和文件撰写,例如通过科科豆或八月瓜等平台获取现有技术信息,评估申请风险,提高申请文件的质量,从而提升专利授权的成功率。
在实际申请过程中,专利受理局会对上述条件进行审查,包括初步审查和后续的授权审查。初步审查主要涉及文件形式、明显实质性缺陷等方面,若存在未满足新颖性、实用性等缺陷,专利受理局将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申请人需在规定期限内作出答复或修改。因此,申请人在申请前充分了解并满足这些条件,对于提高专利授权效率至关重要。同时,关注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相关审查指南和政策动态,也能帮助申请人更好地把握申请要点,确保创新成果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需要满足哪些基本条件?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需满足以下条件:1. 属于专利法保护的客体,即针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不包括方法、材料或无确定形状的产品;2. 具备新颖性,指该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且在申请日以前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实用新型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3. 具备创造性,即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4. 具备实用性,指该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申请实用新型专利需提交的材料包括:1. 请求书,应当写明实用新型的名称、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等事项;2. 说明书,应当对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3. 附图说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必须包含附图,附图应当有附图说明;4. 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5. 摘要,应当简要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6. 申请人身份证明文件,如企业申请需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个人申请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还需提交专利代理委托书。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审查流程是怎样的?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审查流程主要包括:1. 受理阶段,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申请文件后,对申请文件是否符合受理条件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确定申请日,给予申请号;2. 初步审查阶段,审查员对申请文件的格式、明显实质性缺陷等进行审查,如是否明显属于不授予专利权的范围、是否缺少必要文件等,若存在缺陷,会发出补正通知书或审查意见通知书,申请人需在指定期限内答复;3. 授权阶段,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会作出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决定,发给相应的专利证书,同时予以登记和公告,实用新型专利权自公告之日起生效。整个流程一般需要6-12个月左右。
误区:认为实用新型专利不需要经过实质审查,所以随便提交申请就能授权。 科普:虽然实用新型专利仅进行初步审查,不进行实质审查(即不审查创造性是否达到要求),但初步审查并非形式审查,仍会对新颖性、实用性、申请文件格式、是否属于保护客体等进行审查。如果申请的技术方案属于现有技术(如已公开销售的产品、已发表的文献等),或不具备实用性(如无法制造或使用),或不属于产品的形状、构造改进(如纯粹的方法、配方等),仍会被驳回。此外,即使获得授权,他人也可通过无效宣告程序,以该专利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等理由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因此,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仍需确保技术方案符合新颖性、实用性和保护客体要求,并撰写规范的申请文件,才能提高授权成功率和专利稳定性。

实用新型专利是针对产品形状、构造或其结合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具有授权周期短、审查流程简化的特点,保护期限10年(自申请日起),核心价值在于鼓励小发明、小创造,推动产业技术渐进式进步,如可折叠晾衣架、手机支架等可通过其保护。
其授权需满足多项条件:一是新颖性,申请日以前未在国内外出版物公开发表、国内公开使用或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且无同样技术方案的在先申请在申请日后公布,公开形式包括书面发表、实际应用、公开销售等;二是实用性,技术方案须能制造或使用并产生积极效果,能解决特定技术问题,非纯理论构想,审查关注产业应用价值与效益;三是创造性,要求低于发明专利,但需具备“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即对技术人员而言非显而易见且具有有益技术效果,简单形状或材料替换无效果则不满足。
保护客体仅限产品形状(外部确定空间形状,如曲面屏)、构造(各部分安排组织关系,如齿轮传动)或其结合,不涵盖方法发明、自然物品及材料成分改进等。申请文件需包括请求书、说明书、权利要求书等,要求内容无歧义、逻辑清晰,避免公开不充分或保护范围不明,可借助专业平台提升质量。专利受理局审查含初步审查(文件形式、实质性缺陷等),存在缺陷会发审查意见,申请人需限期答复修改,申请前充分满足条件可提升授权效率。
国家知识产权局
科科豆
八月瓜
中国知识产权报
知识产权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