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生活或工作中产生了创新想法,比如改进了某个工具的结构,或者设计了一套新的软件算法,这时往往会考虑通过专利来保护自己的成果。不过,专利申请并非简单提交材料就能成功,前期的核查工作直接关系到申请能否通过,以及最终获得的保护是否有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的驳回率中,因技术方案不符合专利授权条件的占比超过60%,其中大部分问题可以通过申请前的核查提前规避。
在着手准备申请材料前,最基础的一步是全面检索现有技术,也就是看看国内外是否已经有与你的创新点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被公开。这一步可以借助专业的专利检索平台,比如科科豆或八月瓜,这些平台收录了全球海量的专利文献和科技文献。具体操作时,可以通过关键词组合(比如你的技术核心功能、结构特点)、国际专利分类号(IPC分类号,一种给专利技术分类的标准)等方式进行检索。例如,如果你研发了一款“带有自动清洁功能的扫地机器人”,可以在科科豆的检索框中输入“扫地机器人 自动清洁 毛刷 控制方法”,同时选择IPC分类号中的“A47L11/00”(扫地机器人相关分类),这样能更精准地找到相关文献。检索时不仅要关注已授权的专利,还要留意公开但未授权的专利申请、学术论文(比如知网收录的期刊文章)、行业会议报告,甚至是产品说明书、电商平台的公开产品信息——因为这些都可能成为影响你的技术新颖性的“现有技术”。曾经有位发明人设计了一款“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自认为是全新创意,但通过八月瓜检索后发现,某高校2021年的一篇硕士论文中已经详细公开了相同的材料配方和制备工艺,最终不得不放弃申请,避免了时间和费用的浪费。
现有技术检索完成后,需要重点判断你的技术是否具备新颖性。简单来说,新颖性就是你的技术方案在申请日之前,没有在国内外通过出版物公开过、没有在国内公开使用过,也没有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比如,你设计了一款“带USB接口的保温杯”,如果在申请前发现某电商平台已经在半年前销售过完全相同结构的产品,那么这项技术就失去了新颖性,无法获得专利授权。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的数据显示,发明专利申请中因缺乏新颖性被驳回的比例约30%,这意味着很多发明人因为忽视了新颖性核查而功亏一篑。判断时要注意“单独对比原则”,即把你的技术方案和每一项现有技术单独比较,如果某一项现有技术已经公开了你技术方案的全部技术特征,那么新颖性就不成立。举个例子,你的技术包括A、B、C三个特征,现有技术1公开了A和B,现有技术2公开了C,这时候新颖性不受影响;但如果现有技术3同时公开了A、B、C,那么新颖性就不存在了。
即使技术具备新颖性,还需要评估是否有创造性。创造性指的是你的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针对发明),或者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针对实用新型)。通俗地说,就是你的技术是不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现有技术中手机壳都是单一颜色,你设计了一款可以根据温度变色的手机壳,这种颜色变化的功能如果是通过已知的温敏材料实现,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将这种材料用于手机壳,那么可能就缺乏创造性;但如果你的设计不仅能变色,还能通过颜色深浅显示手机电池电量,这种结合带来了新的功能效果,就可能具备创造性。国家专利局审查指南中提到,判断创造性时会模拟“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认知水平——这个“技术人员”被假设为了解该领域所有现有技术,并且具备常规实验能力,但不会有创造性思维。所以在评估时,要站在这个“虚拟技术人员”的角度,看你的技术是不是需要付出“非显而易见”的劳动才能完成。比如,将两个已知产品简单拼凑(比如给台灯加上一个USB充电口),通常会被认为缺乏创造性;但如果这种组合产生了新的协同效果(比如台灯的光照强度能根据充电设备的电量自动调节),则可能被认可。
实用性是指你的技术方案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简单说,就是这个技术得“能用”,不能是空想。比如,有人提出“一种永动机装置”,因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无法实际制造和使用,就不具备实用性;而“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配方”,如果经过实验验证确实能缓解感冒症状,就具备实用性。需要注意的是,实用性不要求技术已经量产,只要根据说明书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即可。比如,你设计了一款“基于AI的垃圾分类机器人”,即使还没造出实物,但只要详细描述了硬件结构、算法流程,并且这些内容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比如使用现有的AI芯片、开源算法库),就满足实用性要求。
完成上述技术层面的核查后,需要根据技术特点选择合适的专利类型。我国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发明专利保护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比如一种新的发动机制造方法、一款具备新算法的APP;实用新型专利只保护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比如折叠式自行车的结构改进、保温杯的密封盖设计,它不保护方法,审查周期通常比发明短(约6-12个月),授权快但保护期限短(10年);外观设计专利保护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比如手机的外观造型、运动鞋的图案设计。选择时要结合技术本身:如果是软件算法、生产方法,只能申请发明;如果是机械结构的小改进,实用新型可能更合适;如果创新点主要在产品外观,就选外观设计。比如,某发明人改进了雨伞的伞骨结构,使其更抗风,这属于产品构造的改进,可以申请实用新型;如果同时研发了一种新的伞布材料(涉及配方和制备方法),则可以同时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但需注意两者的技术方案不能完全相同)。
权利要求书是专利申请文件的核心,它界定了专利保护的范围,后续的侵权判断也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撰写时要避免两个极端:范围太宽可能因为缺乏新颖性或创造性被驳回,范围太窄则起不到有效保护作用。比如,申请“一种智能手表”的专利,如果权利要求只写“一种具有心率监测功能的智能手表”,范围就太宽,因为市场上很多智能手表都有心率监测;但如果写得太具体,比如“一种使用型号为XYZ的传感器、在25℃环境下心率监测误差不超过2次/分钟的智能手表”,则保护范围过小,别人换个传感器型号就能规避。比较合理的做法是采用“独立权利要求+从属权利要求”的结构:独立权利要求写最核心的技术特征(比如“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体、心率传感器、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能够根据心率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生成健康建议”),从属权利要求则对独立权利要求进行限定(比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心率传感器为光电式传感器”)。这样既能保证独立权利要求的范围适中,又能通过从属权利要求在审查或侵权诉讼中提供更具体的保护。
在确定申请专利后,还需要排查相关技术领域现有专利的法律状态,避免未来实施专利时侵犯他人权利。比如,你计划生产一款“无线蓝牙耳机”,即使你的技术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但如果某公司已经拥有“一种带有降噪功能的无线蓝牙耳机”的有效专利,且你的产品也包含降噪功能,就可能构成侵权。通过科科豆或八月瓜等平台,可以查询专利的法律状态,包括“授权”“有效”“无效”“终止”等。如果发现目标市场存在有效专利,需要进一步分析对方的权利要求是否覆盖你的技术方案;如果确实存在冲突,可以考虑与专利权人协商许可,或者对自己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以规避侵权风险。新华网曾报道,2023年我国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平均结案时间缩短至45天,维权效率提升,这也提醒创新者在申请前做好法律状态核查,避免陷入侵权纠纷。
专利申请和维护需要一定的费用,提前做好预算规划能避免因费用问题导致专利失效。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规定,发明专利申请阶段包括申请费(900元)、实质审查费(2500元),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费均为500元。个人申请人如果符合费减条件(年收入低于6万元),可以申请费用减免,减免后发明专利申请费135元、实质审查费375元,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费75元。授权后还需要缴纳年费,发明专利年费从第1年到第3年每年900元(费减后135元),第4年到第6年每年1200元(费减后180元),之后逐年递增;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年费前10年较低,费减后每年只需60元左右。比如,一位个人申请人申请发明专利并获得费减,从申请到授权(假设2年)约需135+375=510元,授权后前3年年费共135×3=405元,整体成本可控,但需要提前预留这笔费用,避免因未缴年费导致专利失效。
个人申请专利前需要核查哪些主要内容? 需要核查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还要确定专利类型,以及是否符合专利申请的其他法定条件。 怎样判断专利是否具有新颖性? 要看该发明创造是否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申请专利前需要进行费用核查吗? 需要,要核查申请费用、年费等相关费用情况,做好费用预算,避免后续因费用问题影响申请进度。
误区:很多人认为只要是自己的发明创造就一定能申请专利。实际上并非如此,发明创造必须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条件才能获得专利授权。如果发明创造已经被公开或者不具备创造性等要求,即便提出申请也会被驳回。
很多人想用专利保护创新成果,申请前的核查工作关系到申请能否通过及保护是否有效。 全面检索现有技术是基础,可借助科科豆、八月瓜等平台,通过关键词、IPC分类号检索,还要关注多类文献。 检索后要判断技术是否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新颖性要求技术方案在申请日前未公开;创造性需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突出特点和进步;实用性指技术能制造使用并产生积极效果。 完成技术核查,要结合技术特点选合适的专利类型,如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撰写权利要求书要避免范围过宽或过窄,采用“独立权利要求+从属权利要求”结构。 确定申请后,排查相关技术领域现有专利的法律状态,避免侵权。 最后,要提前做好费用预算规划,包括申请费、审查费、年费等,以免因费用问题导致专利失效。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的数据
国家专利局审查指南
新华网报道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