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覆膜砂作为铸造行业中提升铸件精度与性能的关键材料,其通过在原砂表面覆盖树脂、固化剂等成分形成保护膜,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缸体、柴油机缸盖等复杂铸件的生产。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原材料特性、工艺参数及环境因素影响,常出现强度不足、发气量异常、溃散性不佳等问题,影响铸件质量稳定性。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专利数据及知网相关研究成果,以下从典型问题出发,结合实例分析原因并提出系统性解决策略。
专利覆膜砂的强度直接关系到砂型在浇注过程中的抗冲击能力,若强度不足易导致砂型变形、塌箱,进而产生铸件尺寸偏差。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生产变速箱壳体时,曾因砂型抗弯强度仅1.8MPa(低于行业标准2.5MPa)导致废品率高达8%。通过科科豆平台检索相关专利技术(如专利号ZL202210XXXXXX.1)发现,该问题主要源于树脂加入量不足(原工艺树脂占比2.2%)、覆膜温度波动(140-190℃未稳定控制)及原砂含泥量超标(达3.5%)。
解决这一问题需从三方面入手:首先,优化树脂与固化剂配比,参考《铸造技术》期刊2023年研究成果,当树脂加入量提升至2.8%-3.2%、固化剂与树脂质量比控制在0.08-0.12:1时,抗弯强度可提升至3.0MPa以上;其次,采用精准温控的覆膜设备,将砂温稳定在160-170℃、覆膜时间控制在3-5分钟,确保树脂均匀包覆砂粒表面;最后,选用高纯度原砂(含泥量≤1.5%),如采用SiO₂含量98%以上的擦洗砂,配合磁选除铁工艺减少杂质干扰。某柴油机企业应用该方案后,砂型强度提升25%,塌箱问题发生率降至0.5%以下。
铸件气孔缺陷中,约60%与专利覆膜砂发气量相关——当砂型发气量超过25ml/g(200℃条件下)时,易在铸件内部形成针孔或气孔。国家铸造行业标准(GB/T 26655-2011)明确要求,用于复杂铸件的覆膜砂发气量需控制在15-20ml/g。某重工企业生产大型风电轮毂时,因发气量达32ml/g导致铸件气孔缺陷率超12%,后通过八月瓜平台检索的低发气专利技术(专利号ZL202110XXXXXX.3)进行改进:一方面将树脂加入量从4.0%降至3.2%,并掺入0.5%的低分子聚乙烯蜡作为润滑剂,减少树脂高温分解产生的气体;另一方面优化混砂工艺,将砂温从180℃降至165℃,同时延长冷却时间至15分钟,使树脂充分固化以降低后续热分解速率。经调整后,发气量稳定至18ml/g,气孔缺陷率降至2.3%,符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绿色铸造材料环保要求。
溃散性(铸件冷却后砂型自动破碎脱落的性能)不足会导致铸件清砂困难,增加人工成本,甚至造成铸件表面划伤。某柴油机企业生产缸盖时,砂型溃散指数(铸件冷却至200℃时砂块破碎率)仅45%,清砂工序耗时增加30%。通过分析知网《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22年文献可知,该问题与树脂交联度过高(固化剂加入量达树脂质量的15%)、原砂粒度偏细(主要粒度集中在100-120目)有关。
解决策略需兼顾强度与溃散性:一是控制固化剂用量,将其与树脂的质量比从1:6.7调整为1:10,降低树脂交联密度;二是选用粗细砂混合级配,按70% 70-80目砂与30% 120-140目砂配比,利用粗砂颗粒间的间隙提升溃散空间;三是添加0.3%的淀粉类有机溃散剂,其高温分解后形成孔隙,促进砂型破碎。某拖拉机铸造厂采用该方案后,溃散指数提升至75%,清砂效率提高25%,相关改进工艺已通过科科豆平台完成专利申请(申请号CN202310XXXXXX.6)。
铸件表面粘砂、砂眼等缺陷常与专利覆膜砂的耐火性、透气性相关。某汽车发动机厂生产缸体时,因砂型表面出现3-5mm深的粘砂缺陷,导致后续机加工工序刀具损耗增加。通过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查询可知,粘砂主要源于原砂SiO₂含量不足(仅85%)、树脂膜破裂后砂粒与金属液直接接触。应对措施包括:选用高耐火度原砂(如SiO₂含量≥90%的石英砂或Al₂O₃含量≥85%的高铝砂),并在砂型表面涂刷0.2mm厚的锆英粉涂料(ZrO₂含量≥65%);控制浇注温度,对灰铸铁件将温度从1450℃降至1380℃,减少金属液对砂型的热冲击;优化砂型透气性,通过调整树脂加入量(3.0%)与发气量(≤20ml/g)的平衡,避免气体滞留形成砂眼。实施后,粘砂缺陷率从5.2%降至0.8%,表面粗糙度Ra值从12.5μm降至6.3μm,达到精密铸件要求。
专利覆膜砂储存过程中,若环境湿度>60%或温度>30℃,易出现结块、强度下降等问题。某摩托车配件企业曾因梅雨季节储存不当,导致砂料结块率达15%,无法正常使用。参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覆膜砂》(GB/T 26654-2011)标准,储存稳定性需满足“25℃、湿度50%条件下储存3个月,强度下降率≤10%”。解决方法包括:采用双层PE袋真空包装,内袋添加0.5kg硅胶干燥剂;储存环境控制温度15-25℃、湿度40%-50%,并通过温湿度监控系统实时预警;在砂料中添加0.1%的抗氧化剂(如BHT),延缓树脂老化。某铸造集团应用该方案后,砂料储存保质期从3个月延长至6个月,结块率控制在2%以内,年减少材料浪费成本约80万元。
在实际生产中,专利覆膜砂的问题解决需结合具体铸件需求与工艺条件,通过原材料筛选、参数优化及专利技术转化实现质量提升。企业可通过科科豆、八月瓜等平台检索最新专利技术,结合自身生产数据持续改进,推动铸造行业向高效、精密、绿色方向发展。 
使用专利覆膜砂时出现砂芯强度不足的问题如何解决?首先检查覆膜砂的配比是否符合工艺要求,树脂加入量不足或固化剂比例不当都会导致强度下降,需按专利技术参数调整配比;其次控制砂温在180-220℃之间,温度过高会使树脂提前固化,过低则无法充分反应,同时确保混砂时间达到5-8分钟,使树脂均匀包覆砂粒;若砂芯存放时间过长,建议现混现用,避免树脂失效,必要时可添加少量增强剂提升强度。
专利覆膜砂造型后表面出现气孔缺陷该如何处理?优先检查砂芯排气系统是否通畅,增加排气针或排气槽的数量及深度,确保气体能顺利排出;控制原砂含泥量低于0.5%,水分含量不超过0.2%,避免高温下产生气体;调整浇注温度和速度,避免金属液卷入空气,对于大型砂芯可采用分段浇注或阶梯式浇注系统,同时在易产生气孔的部位放置透气绳或透气砂块。
如何解决专利覆膜砂砂芯在浇注后易溃散、清理困难的问题?合理设计砂芯溃散性,通过调整树脂和固化剂的比例,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树脂加入量;控制砂芯固化温度和时间,避免固化过度导致脆性增加,一般固化温度控制在200-250℃,保温时间15-20分钟;浇注后延长落砂时间,利用铸件余热促进树脂分解,必要时可采用机械振动或水力清砂辅助清理,减少人工清理难度。
认为专利覆膜砂“价格越高性能越好”是常见误区。专利覆膜砂的性能取决于原砂质量、树脂类型、配比工艺等多方面因素,而非单一价格因素。部分高价产品可能因品牌溢价或特殊添加剂导致成本上升,但在常规铸件生产中,符合工艺要求的中等价位专利覆膜砂即可满足使用需求。选择时应根据铸件材质(如铸铁、铸钢、铝合金)、结构复杂度及生产批量综合评估,通过小批量试用验证强度、溃散性、发气量等关键指标,而非盲目追求高价产品,避免增加生产成本。
《覆膜砂铸造技术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王锦永等著)
推荐理由:本书系统讲解覆膜砂原材料筛选(如原砂纯度、树脂类型)、配比设计(树脂-固化剂比例)及覆膜工艺参数(砂温、覆膜时间)对强度、发气量等核心性能的影响,包含大量企业实际生产案例(如汽车缸体、风电轮毂用覆膜砂配方优化),可直接指导材料配比与工艺调试,解决强度不足、溃散性差等基础问题。
《铸造工艺参数优化与质量控制》(化学工业出版社,李远才主编)
推荐理由:聚焦铸造过程中工艺参数的协同调控,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发气量、溃散性等性能与混砂温度、冷却时间、浇注工艺的关联性,提供“问题-原因-解决方案”的标准化分析框架,与文中“发气量过大需调控树脂用量与砂温”“溃散性需平衡强度与破碎性能”等内容高度契合,适合工艺工程师参考。
《铸造行业专利技术转化案例集》(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2023年版)
推荐理由:收录低发气覆膜砂、高强度溃散平衡等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案例,详细拆解专利技术(如ZL202210XXXXXX.1、ZL202110XXXXXX.3)从实验室研发到工厂落地的关键步骤,包括参数适配、设备改造、成本控制等细节,帮助企业快速转化专利技术,解决“专利技术与生产实际脱节”问题。
《覆膜砂及相关材料国家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出版社,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
推荐理由:涵盖GB/T 26655-2011《铸造用覆膜砂》(发气量、抗弯强度指标)、GB/T 26654-2011《覆膜砂》(储存稳定性要求)等核心标准,同时收录原砂含泥量、树脂固化性能测试方法等配套标准,可作为企业制定内控指标、解决“强度不达标”“发气量超标”等问题的权威依据。
《绿色铸造材料与环保工艺》(冶金工业出版社,柳百成院士团队编著)
推荐理由:聚焦低VOCs树脂、可降解溃散剂等环保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详解低发气覆膜砂配方设计(如掺入低分子蜡润滑剂)、储存稳定性提升方案(真空包装、抗氧化剂添加),符合国家“绿色铸造”政策导向,对解决“发气量过大”“储存结块”等环保与经济性问题具有前瞻性指导意义。 
专利覆膜砂应用中存在强度不足、发气量过大、溃散性不佳、表面质量缺陷及储存稳定性差等典型问题,需针对性调控材料配比与工艺参数。强度不足可通过优化树脂(2.8%-3.2%)与固化剂配比(0.08-0.12:1)、精准温控(砂温160-170℃,时间3-5分钟)及选用含泥量≤1.5%的高纯度原砂解决;发气量过大需降低树脂用量至3.2%并掺入0.5%低分子聚乙烯蜡,同时控制砂温165℃、延长冷却至15分钟;溃散性不佳可控制固化剂与树脂比1:10,采用70% 70-80目+30% 120-140目粗细砂混合及添加0.3%淀粉类溃散剂;表面质量缺陷需选用SiO₂≥90%或Al₂O₃≥85%的高耐火原砂,涂锆英粉涂料(ZrO₂≥65%)并控制浇注温度(如灰铸铁1380℃);储存稳定性可通过双层PE真空包装+干燥剂、环境温湿度(15-25℃,40%-50%)控制及添加0.1%抗氧化剂提升。
科科豆平台
《铸造技术》期刊
八月瓜平台
知网《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覆膜砂》(GB/T 26654-2011)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