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级作为扶梯与乘客直接接触的核心部件,其结构设计是专利布局的重点领域。梯级表面需要同时满足防滑性与耐磨性,早期设计多采用简单条纹纹路,但随着乘客流量增大和使用场景复杂化,近年来通过专利技术优化的梯级结构逐渐普及。例如,某企业通过科科豆平台检索到的“凹凸点阵防滑梯级”专利,在梯级表面设置交错排列的半圆形凸起与凹槽,经第三方检测显示,其静摩擦系数较传统条纹设计提升40%,有效降低了乘客滑倒风险。同时,梯级与梯级之间的间隙控制也是关键,国家标准GB 16899明确要求梯级间隙不得超过6mm,某电梯厂商的“弹性补偿式梯级连接”专利通过在梯级链节处加装微型弹簧结构,使间隙波动范围控制在2-3mm内,远优于标准要求,这一技术已在多个大型商超项目中应用。
驱动系统作为扶梯的“心脏”,其能耗与稳定性直接影响设备运行成本和安全性。传统扶梯多采用异步电机驱动,存在启动电流大、运行效率低的问题。近年来,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技术成为专利申请热点,八月瓜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相关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35%。某企业研发的“无齿轮永磁同步驱动系统”专利,通过取消传统减速齿轮箱,直接将电机与梯级链连接,传动效率从传统系统的75%提升至92%,单台扶梯年均节电可达8000度以上。此外,驱动系统的过载保护设计也备受关注,某专利技术通过实时监测电机电流与扭矩,当检测到异常负载(如乘客拥堵导致过载)时,能在0.3秒内触发柔性减速机制,而非直接急停,既避免了急停带来的乘客摔倒风险,又保护了驱动部件不受损坏。
扶手带与梯级的同步运行是保障乘客平衡的基础,一旦出现速度偏差,极易导致乘客手部与身体运动不同步而发生意外。国家标准要求扶手带速度与梯级速度偏差需在0-+2%范围内,而实际运行中,因扶手带磨损、张紧度变化等因素,偏差常超出标准。针对这一问题,“动态张力补偿式扶手带驱动”专利通过在扶手带驱动轮处加装压力传感器和伺服电机,实时监测扶手带张力变化并自动调整驱动轮转速,使速度偏差稳定控制在0.5%以内。某地铁项目应用该技术后,扶手带相关乘客投诉量下降了70%,这一案例被知网收录的《城市轨道交通扶梯安全运营研究》文献引用。
安全保护装置的创新是扶梯专利技术的另一重要方向,其设计需覆盖乘梯全过程的潜在风险。梳齿板作为连接梯级与上下楼层的过渡部件,若异物卡入梳齿与梯级间隙,可能导致梯级损坏或乘客受伤。某专利技术在梳齿板底部安装红外对射传感器,当检测到异物(如鞋带、裙摆)进入间隙时,能在0.1秒内触发声光报警并减速停机,较传统机械触发式保护装置响应速度提升3倍。围裙板(梯级两侧的挡板)防夹设计也在不断升级,早期多采用固定式毛刷,而新型“可伸缩缓冲围裙板”专利通过在围裙板内侧设置弹性缓冲层和位移传感器,当乘客肢体意外接触时,围裙板可向内收缩5-8mm,同时传感器触发减速,避免硬性挤压造成伤害。
扶梯的安全运行不仅依赖设计创新,更需符合严格的标准规范。我国现行的GB 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等效采用国际标准EN 115,对扶梯的机械强度、电气安全、紧急停止装置等提出了详细要求。例如,标准规定紧急停止按钮的操作力需在15-50N之间,且按下后扶梯应在10秒内完全停止。某企业的“智能紧急停止系统”专利通过优化按钮触发机构和制动逻辑,将停止时间缩短至5秒内,同时按钮表面采用防滑凸点设计,提升紧急情况下的操作便捷性。此外,标准对扶梯的倾斜角度、提升高度也有明确限制,倾斜角大于30度时提升高度不得超过6m,这一要求推动了大高度扶梯的分段设计专利发展,如某景区观光扶梯通过“多段接力式驱动”专利,在总提升高度20m的情况下,将每段倾斜角控制在27.5度,既满足标准要求,又实现了长距离运输。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扶梯的智能化监控成为新的专利增长点。某电梯企业研发的“物联网(IoT)扶梯健康监测系统”专利,通过在梯级、驱动系统、扶手带等关键部位安装振动、温度、速度传感器,实时采集运行数据并上传至云平台,系统可通过AI算法预测潜在故障。例如,当监测到梯级链节振动频率异常时,提前预警轴承磨损风险,较传统定期维保模式故障发现时间提前30天以上。这种“预测性维护”模式已在多个商业综合体应用,使扶梯故障停机时间减少50%,相关成效被新华网在《智慧电梯助力城市安全管理》报道中提及。
在实际应用中,专利技术的转化落地需结合具体场景需求。例如,商场扶梯客流量大且儿童乘客较多,设计上需重点考虑防夹、防滑;地铁扶梯则需应对高峰时段的高负载和频繁启停,驱动系统的稳定性和能耗控制更为关键。科科豆平台的专利分析报告显示,2022-2023年针对儿童乘梯安全的专利申请同比增长28%,其中“梯级边缘发光警示”“扶手带儿童防攀爬装置”等技术已在部分商场投入使用,通过视觉警示和物理防护降低儿童意外风险。
扶梯的设计创新与安全标准相辅相成,专利作为技术创新的载体,既推动了设备性能的提升,也为安全规范的完善提供了技术支撑。从梯级防滑到智能监控,每一项专利技术的背后,都是对乘客安全与出行体验的细致考量,而这些技术的持续迭代,也让城市垂直交通更加高效、可靠。
扶梯专利设计要点有哪些? 扶梯专利设计要点包括合理的梯级尺寸、倾斜角度、扶手带设计等,以确保乘坐安全和舒适。 扶梯安全标准有什么作用? 扶梯安全标准能规范扶梯的设计、制造和安装,保障使用者生命安全,减少事故发生。 如何确保扶梯符合安全标准? 需要在设计阶段就遵循相关规范,制造过程严格把控质量,安装后进行全面检测和调试。
很多人认为只要扶梯能正常运行就一定符合安全标准。实际上,正常运行不代表满足所有安全指标。例如,扶梯的某些安全保护装置即使在非标准状态下也可能不影响其基本运行,但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就无法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所以,不能仅以运行状态来判断扶梯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国家专利局公开信息
八月瓜平台数据
知网收录的《城市轨道交通扶梯安全运营研究》文献
新华网《智慧电梯助力城市安全管理》报道
科科豆平台专利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