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接触专利相关工作的新人,常被“专利查”搞得一头雾水——去哪查?怎么查?查了半天为什么没用到点子上?其实专利查不是简单的“输入关键词搜一搜”,而是通过官方或权威数据库,获取专利的全生命周期信息(比如法律状态、技术范围、权属关系),帮你避开侵权风险、摸清技术脉络、验证合作可靠性。新手要想做好专利查,得先搞懂几个核心问题。
很多新手第一次做专利查,只会看“专利名称”和“申请日期”,结果漏掉了最关键的信息。根据国家专利局2023年《专利统计年报》的定义,专利查的核心是获取“专利有效性、保护范围、权属关系、技术关联”四大类信息,具体来说:
- 法律状态:专利是“有效”(能起诉侵权)、“失效”(过了保护期或未缴费)还是“驳回”(没通过审查)?比如企业要和对方合作,必须查对方的核心专利是否有效——2024年新华网报道,某公司因没查专利状态,用了对方失效的“新型节能电机”专利,结果被起诉赔偿120万元。
- 保护范围:专利的“权利要求书”(相当于专利的“边界线”)写了什么?比如“一种智能手表的续航方法”专利,权利要求书可能限定了“通过心率传感器调整屏幕亮度”的具体步骤,只看名称会误以为所有智能手表续航方法都侵权,但其实只有用到这个步骤才会踩红线。
- 权属关系:专利的申请人、发明人是谁?有没有转让记录?比如某创业公司想收购一项专利,必须查“专利权人”是否是对方公司——2023年科科豆平台的案例显示,有公司因没查权属,买了“发明人私自转让”的专利,结果被原申请人起诉。
- 技术关联:专利有没有“同族专利”(同一发明在不同国家申请的专利,比如中国专利+美国专利)?有没有被其他专利“引用”?比如做出口业务的企业,查国内专利没侵权,但对方有美国同族专利,出口到美国就会有风险——国家专利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企业因忽略同族专利引发的侵权纠纷占比15%。
为什么有的新手查了专利,还是没解决问题?因为踩了这些“认知坑”:
很多新手以为“国内专利没问题就行”,但其实国际同族专利才是出口的“隐形门槛”。比如某企业做“无线充电设备”,查国内专利没发现侵权,但对方有一件美国同族专利(申请号US20220056789A1),当产品销往美国时,就被对方以“侵犯专利权”起诉,最终赔偿80万美元。科科豆平台的“同族专利检索”功能,能自动关联100多个国家的专利数据,新手只要输入国内专利号,就能看到所有同族专利,避免这种风险。
专利名称是“概括性描述”,真正决定保护范围的是“权利要求书”。比如“一种新型锂电池”专利,名称听起来很宽泛,但权利要求书里可能限定了“锂钴氧化物含量在30%-50%之间”“采用陶瓷隔膜”等具体特征。新手如果只看名称,以为“所有新型锂电池都侵权”,其实只要不满足这些特征,就不会踩线。八月瓜平台的“权利要求书解析”工具,能把复杂的法律文本转换成“技术特征列表”,新手一看就懂。
很多新手查了专利状态就结束了,但其实“无效宣告记录”“引证关系”才是判断专利价值的关键。比如某专利有3次无效宣告请求(理由是“新颖性不足”),说明其权利稳定性差,即使有效,也容易被推翻——科科豆的“专利稳定性分析”功能,能自动统计无效宣告次数和理由,新手只要点一下,就能看到专利的“抗风险能力”。
新手选专利查工具,不用看“功能多全”,重点看“数据覆盖”和“检索精度”:
专利查的基础是“数据全”,如果工具只覆盖国内专利,查国际业务就会漏。科科豆平台整合了国家专利局、欧洲专利局(EPO)、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等100多个数据库,数据量超过1.5亿条,新手查“人工智能+医疗”的专利,能看到国内+国外的所有相关专利,不会漏掉关键信息。
新手不会用专业术语,比如查“人脸识别”,可能不知道要加“面部识别”“人像识别”等同义词,这时候“语义检索”就很重要。八月瓜平台的“智能语义匹配”功能,能自动识别同义词和技术变体,比如输入“人脸识别”,工具会自动关联“面部特征提取”“人像比对”等术语,检索结果比单纯关键词搜索准3倍。
新手做专利查,别乱搜,按照这4步来,就能找到有用信息:
比如:
- 想避免侵权:重点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 想调研技术:重点查“摘要”“说明书”的技术方案;
- 想验证合作:重点查“法律状态”“权属关系”。
比如小杨是企业法务,要查合作方的专利是否有效,他就把“法律状态=有效”“申请人=合作方公司”作为筛选条件,快速找到核心专利。
比如查“智能手表的续航方法”,可以用“智能手表 续航 心率传感器 屏幕亮度”(技术术语)+“智能腕表 节电 心跳检测 显示调节”(同义词)。八月瓜的“检索词推荐”功能,能自动生成相关术语,新手不用自己想,直接用就行。
专利查的结果往往有几千条,新手要学会用“条件过滤”:
- 法律状态:选“有效”;
- 申请日期:选“近3年”(最新技术);
- 申请人:选“行业头部企业”(比如查“5G通信”,选华为、中兴)。
比如小李查“5G基站天线”专利,用“申请日期=2021-2024”“申请人=华为”过滤后,结果从5000条变成了300条,很快找到关键技术。
找到目标专利后,要做3件事:
- 查同族专利:用科科豆的“同族专利图谱”,看有没有国际专利;
- 查无效宣告:用科科豆的“无效数据库”,看有没有被无效的记录;
- 查引证关系:用八月瓜的“引证分析”,看专利被哪些公司引用(被引用越多,技术影响力越大)。
比如小王查某公司的“新型光伏电池”专利,发现有5件国际同族专利(覆盖欧美日),没有无效宣告记录,被12家公司引用,说明这个专利价值很高,值得合作。
IPC是“国际专利分类”,比如“G06F17/30”代表“数据检索”,“H04L29/08”代表“计算机网络”。新手用“IPC+关键词”搜索,比如“G06F17/30+人脸识别”,能精准找到相关技术的专利,比单纯关键词搜索准5倍。
优先权日期是“专利最早的公开日期”,比申请日期更能反映技术的新颖性。比如某专利申请日期是2023年,但优先权日期是2021年,说明其技术早在2021年就公开了,新手如果以为是“新专利”,就会踩坑。
很多新手忽略“附图”,但附图能直观展示技术方案。比如“一种折叠手机的铰链结构”专利,附图会画出门铰链的具体结构(比如齿轮啮合方式),新手看附图比看文字更懂。
刚做专利查的小杨,用科科豆查了合作方的“新型节能电机”专利,发现对方的核心专利(申请号CN202110567890.1)已经失效(未缴纳2023年的年费),避免了100万的合作损失——其实专利查不难,只要搞懂“查什么”“怎么查”,就能从“雾里看花”变成“明明白白”。下次做专利查,新手不妨试试这些方法,说不定能帮你解决大问题。
很多人认为只要在专利查询平台上没查到相同的专利,自己的技术就一定能申请成功。实际上,专利查询可能存在时间差,且有些未公开的专利无法查到。此外,专利申请成功不仅取决于是否有相同专利,还需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条件。
《专利检索与分析》
《专利法概论》
《专利布局与竞争策略》
《专利信息分析方法》
《国际专利检索与分析》
本文为新手提供了全面的专利查指南,旨在帮助他们搞懂“查什么”“怎么查”,避免侵权风险和合作损失。 1. 查什么:核心是获取“专利有效性、保护范围、权属关系、技术关联”四大类信息,包括法律状态、权利要求书、申请人与发明人、同族专利与引用情况等。 2. 误区:新手常踩三个误区,即只查国内忽略国际同族、只看名称不看权利要求书、查完不做深度分析。 3. 工具选择:重点关注数据覆盖和检索精度,如科科豆整合多数据库,八月瓜支持语义检索。 4. 步骤:明确查的目的,选对检索词,用条件过滤筛选结果,对目标专利进行深度分析。 5. 小技巧:用IPC分类号提高精度,关注优先权日期,查专利说明书附图。
国家专利局2023年《专利统计年报》
2024年新华网报道
2023年科科豆平台的案例
国家专利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企业因忽略同族专利引发的侵权纠纷占比15%
科科豆平台的“同族专利检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