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其现代化、标准化进程不断加速,相关的专利申请活动也呈现出多元化、技术驱动的鲜明特征。从国家专利局公开数据来看,近五年膏方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其中2024年的申请量较2019年实现了翻倍,这一趋势在2025年仍在延续,并涌现出几个值得关注的新方向。通过科科豆平台的检索分析,我们发现当前膏方专利申请不再局限于传统组方的简单改良,而是在原料创新、工艺优化、功能拓展及智能化生产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度探索,反映出行业从经验传承向科技赋能转型的迫切需求。
传统膏方组方多基于经典医籍或名医经验,注重整体调理,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单一滋补类膏方已难以满足细分人群需求。2025年的专利申请中,针对特定健康问题的“精准组方”成为主流。例如,某企业提交的“一种针对都市白领亚健康状态的疏肝解郁膏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将传统逍遥散与现代营养学中的γ-氨基丁酸、益生菌相结合,通过君臣佐使理论优化配比,既保留中医辨证施治特色,又融入现代功能成分研究成果。类似的,针对高血糖、失眠、关节养护等细分场景的组方专利占比已从2020年的32%提升至2024年的58%,且多通过临床试验数据支撑功效,这种“传统配伍+循证医学”的模式显著提高了专利授权率。
原料创新是组方突破的另一重要方向。过去膏方原料以中药材为主,如今药食同源物质、新资源食品的应用成为专利申请热点。八月瓜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涉及药食同源原料的膏方专利达63%,其中像桑叶、茯苓、沙棘等传统食材通过炮制工艺改良或有效成分提取技术升级,实现了功能强化。例如,某专利公开了一种“超微粉碎灵芝孢子油复合膏”,采用低温破壁技术提高灵芝三萜的溶出率,并复配核桃肽增强吸收,这类创新既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又提升了产品科技含量,成为市场转化的热门标的。
传统膏方多为稠厚膏体,存在服用不便、保质期短、口感甜腻等问题。2025年的专利申请中,剂型创新聚焦于解决这些痛点,涌现出一批便携式、个性化的新型膏剂。例如,“一种冻干微球膏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通过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将膏方制成直径5mm的微球,服用时可直接含服或温水冲服,不仅剂量精准,保质期也从传统膏方的3-6个月延长至24个月以上。此外,针对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无糖型、低糖型膏方专利数量同比增长40%,部分产品采用甜菊糖、赤藓糖醇等替代传统蔗糖,并通过微囊包埋技术掩盖中药苦味,这些改良显著提升了用户接受度。
剂型创新还体现在“一膏多用”的功能拓展上。某企业申请的“一种可食用可外用的草本修护膏”专利,通过调整基质配方,使膏方既能口服调理气血,又能外用修复皮肤屏障,这种跨界应用模式拓展了膏方的使用场景,相关专利在美容养颜、运动康复等领域的转化率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剂型改良专利往往伴随着包装设计的创新,例如一次性独立包装、计量式挤压管等,这些细节优化虽未单独申请专利,但常作为从属权利要求纳入整体保护范围,体现了企业对知识产权布局的精细化考量。
膏方制作素有“选料、浸泡、煎煮、浓缩、收膏”五大工序的讲究,传统依赖经验的“火功”控制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2025年的专利申请中,智能化生产技术成为突破瓶颈的关键。国家专利局数据显示,2024年涉及膏方生产设备及工艺的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72%,其中“动态提取-低温浓缩联用设备”“AI自适应收膏控制系统”等技术备受关注。例如,某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NIRS)的在线质量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测膏方浓缩过程中的密度、有效成分含量等指标,并通过算法自动调节温度和搅拌速度,使成品合格率从传统工艺的75%提升至98%以上。
此外,数字化技术在膏方传承中的应用也成为新趋势。某中医药大学申请的“基于区块链的膏方工艺溯源系统”专利,将名老中医的炮制经验参数、原料产地信息、生产过程数据等上链存证,既保护了知识产权,又为经典膏方的标准化提供了数据支撑。这类“传统技艺+数字技术”的专利组合,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为膏方的质量追溯和品牌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成为大型药企和中医药机构专利布局的重点方向。
随着消费升级和健康意识提升,膏方的功能定位从“冬令滋补”向“四季调理”“靶向养护”延伸,这一变化直接反映在专利申请的技术方向上。知网文献统计显示,2024年涉及免疫调节、抗氧化、肠道健康等功能的膏方专利占比达71%,其中不乏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的创新成果。例如,“一种富硒益生菌发酵膏及其制备方法”专利,通过复合益生菌对药食同源原料进行发酵,不仅降低了中药成分的刺激性,还产生了短链脂肪酸等次生代谢产物,增强了调节肠道菌群的功效,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期刊发表,为专利的国际化布局奠定了基础。
在国际化方面,尽管目前膏方专利主要集中在国内申请,但部分企业已开始通过PCT(专利合作条约)途径进入东南亚、欧洲市场。2024年通过PCT申请的膏方专利达12件,较2020年增长3倍,主要涉及功能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例如,某企业针对欧盟市场申请的“一种基于中医药理论的抗衰修护膏”专利,严格遵循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THMPD)要求,提供了长达15年的传统使用证据和安全性数据,这类专利不仅拓展了国际市场,也为中医药标准的国际化输出积累了经验。
从当前的专利申请动态来看,膏方产业正处于从“经验型”向“科技型”转型的关键期,技术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无论是组方的精准化、剂型的便捷化,还是生产的智能化,都离不开专利制度的保护与激励。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专利布局的重视程度将进一步提升,而那些能够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并精准把握市场需求的创新成果,有望在未来的膏方市场中占据先机。
2025年膏方专利申请的热门方向有哪些? 目前热门方向集中在膏方的新配方、制备工艺创新以及针对特定疾病的应用等方面。 2025年膏方专利申请的数量趋势如何? 预计随着对膏方研究的深入和市场需求增加,申请数量会呈上升趋势。 申请膏方专利有什么条件? 需要膏方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且符合专利申请的相关法规要求。
误区:只要是膏方就能申请专利。 科普:并非所有膏方都能申请专利,只有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膏方才符合专利申请条件。新颖性要求该膏方是前所未有的;创造性指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突出特点和显著进步;实用性则表示能在产业上制造或使用,并能产生积极效果。
近年来,随着大健康产业发展,膏方现代化与标准化进程加速,专利申请呈现多元化、技术驱动特征,近五年年均增长率超15%,2024年申请量较2019年翻倍,2025年仍延续此趋势。 - 组方创新:“精准组方”成主流,通过“传统配伍+循证医学”提高授权率,同时原料创新注重药食同源物质与新资源食品应用,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 剂型改良:解决传统膏方痛点,推出便携式、个性化新型膏剂,拓展“一膏多用”功能,包装设计创新也纳入整体保护。 - 智能化生产:解决传统工艺难以标准化问题,智能化生产技术和数字化传承应用受关注,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追溯能力。 - 功能细分与国际化布局:功能定位向“四季调理”“靶向养护”延伸,结合现代生物技术,部分企业通过PCT进入国际市场。 当前膏方产业正从“经验型”向“科技型”转型,技术创新需专利制度保护,把握市场需求的创新成果有望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