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中,专利不仅是企业技术实力的象征,更是市场竞争的核心壁垒,而高通公司在移动芯片和通信标准领域的专利布局,长期以来都是行业关注的焦点。这些专利覆盖了从2G到5G的关键技术,涉及调制解调、信号处理、网络协议等多个核心环节,几乎每一部智能手机的生产和销售都离不开对其专利技术的使用。作为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技术研发企业,高通的专利 portfolio(组合)规模庞大且质量极高,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中国5G标准必要专利发展状况报告》,截至2023年底,高通在5G标准必要专利(SEP,即实现某一技术标准所必须使用的专利)领域的声明数量位居全球前列,占比超过20%,涵盖了物理层、接入网、核心网等关键技术模块,这种技术优势也使其在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与竞争中频繁陷入专利争端。
高通与苹果公司的专利争议曾是全球科技行业的焦点事件之一,双方的争端始于2017年,核心矛盾集中在专利许可费的计算方式上。高通长期采用“整机售价为基础”的许可模式,即根据智能手机的整机销售价格收取专利使用费,而苹果认为这种模式不合理,主张应仅针对高通专利所覆盖的芯片或特定技术模块计算费用,而非包含屏幕、摄像头等与通信技术无关的硬件成本。这一争议迅速蔓延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司法体系,美国法院、中国法院、欧盟委员会等均介入调查或审理。2018年,中国法院裁定高通对苹果的部分iPhone机型实施禁售,理由是苹果侵犯了高通的三项软件专利,涉及电池管理和用户界面交互技术;欧盟委员会则在同期认定高通滥用其在移动芯片市场的支配地位,对其处以9.97亿欧元罚款,指出高通通过向苹果支付“排他性费用”的方式,要求苹果在iPhone和iPad中仅使用高通基带芯片,排挤了英特尔等竞争对手。这场持续两年多的争端最终在2019年以双方和解告终,苹果不仅向高通支付了一笔数十亿美元的专利许可费,还签署了一份为期6年的新专利许可协议,并恢复了对高通5G基带芯片的采购,这一结果既体现了高通专利的不可替代性,也反映了科技企业在专利许可谈判中的博弈复杂性。
与三星电子的专利争端则展现了高通在半导体领域的竞争态势,三星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和芯片代工商,与高通既有合作也存在直接竞争——三星既使用高通的骁龙芯片,也自主研发Exynos芯片,同时还为高通代工生产部分芯片产品。双方的专利纠纷主要围绕通信专利侵权和交叉许可协议展开,2016年,高通在美国起诉三星侵犯其多项4G LTE专利,涉及基站信号处理和终端设备连接技术;三星则在韩国、美国等地反诉高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指控高通在芯片供应中附加不合理的专利许可条件,并要求降低专利许可费率。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在2017年对高通处以1.03万亿韩元(约合9.2亿美元)罚款,认定高通的“无许可,无芯片”政策(即要求厂商必须先签署专利许可协议才能获得芯片供应)违反了反垄断法。尽管双方在2019年达成了全球和解,重新签订了交叉许可协议,但这场争端暴露了高通专利许可模式在不同市场监管环境下的适应性问题,也促使高通在后续的许可谈判中更注重与厂商的利益平衡。
在与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合作中,高通的专利许可模式也曾引发争议,但最终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的案例更为常见。国内厂商如小米、OPPO、vivo等在快速崛起过程中,大量使用高通的芯片和专利技术,双方的许可协议通常涵盖2G、3G、4G和5G多代通信技术。2020年前后,部分国内厂商曾因5G专利许可费率问题与高通产生分歧,认为高通提出的费率未充分考虑中国市场的竞争环境和专利贡献度。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工信部等部门通过推动建立“专利许可费计算器”等工具,引导双方基于FRAND原则(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进行谈判,科科豆等国内专利数据平台也为厂商提供了高通专利的技术分类、法律状态等信息查询服务,帮助企业更清晰地评估专利价值。2021年,小米、OPPO、vivo等多家厂商先后与高通签署新的5G专利许可协议,许可范围涵盖在中国销售的使用高通芯片和非高通芯片的智能手机,许可费率根据终端设备的价格区间进行分级设定,这一方案既保障了高通的专利权益,也减轻了厂商的成本压力,成为通信行业专利许可规范化的典型案例。
高通频繁陷入专利纠纷的背后,本质上是其“专利许可+芯片销售”商业模式的必然结果。高通通过持续的高研发投入构建专利壁垒,2022年其研发支出超过70亿美元,占营收比例超过20%,这些投入转化为大量高质量专利——通过八月瓜平台检索可见,高通在5G领域的专利不仅数量多,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也较为宽泛,覆盖了mMIMO(大规模天线技术)、网络切片、低时延高可靠通信等关键技术,这种技术优势使其在专利许可中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但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反垄断监管对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行为的关注度提升,以及华为、三星等企业自主专利实力的增强,高通的专利许可模式也在不断调整,例如2023年高通宣布对5G专利许可费率进行下调,对售价低于400美元的智能手机采用更低费率,这一举措被视为应对市场竞争和监管压力的适应性变化。
从行业影响来看,高通的专利纠纷案例不仅推动了专利许可规则的完善,也促使更多企业意识到自主研发和专利布局的重要性。以中国企业为例,华为在5G专利领域的快速崛起就是典型——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数据,华为2022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第一,其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数量已超过高通,这种专利实力的提升使得华为在与高通的交叉许可谈判中拥有了更大话语权。同时,国内智能手机厂商也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在影像处理、快充技术、操作系统优化等细分领域积累了大量自主专利,逐步减少对单一专利持有者的依赖。这些变化表明,专利竞争已从单纯的技术壁垒争夺,转向技术创新能力与许可规则制定权的综合较量,而高通与其他企业的纠纷案例,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注脚。随着6G技术研发的加速,未来通信领域的专利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专利布局与许可合作之间找到更精准的平衡点,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高通与其他公司专利纠纷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主要集中在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等领域,例如3G、4G、5G通信技术相关专利。 高通的专利纠纷通常如何解决? 常见的解决方式有协商和解、达成许可协议,也可能通过法律诉讼由法院判决来解决。 高通专利纠纷对行业有什么影响? 可能影响技术发展方向、市场竞争格局,还会促使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形成自身专利优势。
误区:高通的专利纠纷都是高通故意刁难其他公司。 科普:高通在通信技术领域投入了大量研发,拥有众多核心专利。很多纠纷是源于其他企业使用其标准必要专利未支付合理许可费用,并非故意刁难,专利纠纷是基于知识产权保护和合理的商业利益诉求。
《专利战争:科技巨头如何通过知识产权争夺市场霸权》 推荐理由:这本书深入探讨了科技巨头之间因专利而引发的市场竞争和法律纠纷,提供了对高通等公司专利战略的全面分析。
《知识产权与全球竞争:中国企业的策略与实践》 推荐理由:该书聚焦于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策略和实践,特别是华为等企业在5G技术专利方面的崛起,为理解中国企业在国际专利竞争中的角色提供了视角。
《标准必要专利:法律、经济与战略》 推荐理由:本书详细介绍了标准必要专利的法律框架、经济影响和战略意义,对于理解高通在5G标准必要专利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重要帮助。
《通信技术专利分析:从2G到5G的发展历程》 推荐理由:这本书提供了通信技术从2G到5G的发展历程中专利的详细分析,有助于读者理解高通在不同通信技术代中的专利布局和影响力。
《全球反垄断法:理论、实践与案例》 推荐理由:该书涵盖了全球反垄断法的理论基础、实践案例和监管挑战,对于理解高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反垄断调查和处罚有重要参考价值。
专利是现代通信企业竞争的核心壁垒,高通在移动芯片和通信标准领域的专利布局备受关注,其专利覆盖2G到5G关键技术。但高通也因此频繁陷入专利纠纷。 高通与苹果的争端始于2017年,核心在于专利许可费计算方式,最终在2019年和解,体现了高通专利的不可替代性和专利许可谈判的复杂性。 与三星的纠纷围绕通信专利侵权和交叉许可协议,暴露了高通专利许可模式在不同市场监管环境下的适应性问题。 与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曾因5G专利许可费率产生分歧,最终通过协商达成新协议,成为通信行业专利许可规范化的典型案例。 高通频繁陷入纠纷是其“专利许可+芯片销售”商业模式的结果,不过随着监管和竞争变化,其专利许可模式也在调整。 高通的专利纠纷推动了专利许可规则完善,促使企业重视自主研发和专利布局,未来通信领域专利竞争将更激烈,企业需找到平衡以占得优势。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中国5G标准必要专利发展状况报告》. 2023年.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PCT国际专利申请统计数据. 2022年.
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 对高通公司罚款决定书. 2017年.
欧盟委员会. 对高通公司罚款决定书. 2018年.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工信部. 专利许可费计算器相关文件.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