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产业快速迭代的当下,专利作为技术创新的核心权益载体,既是企业竞争的“护城河”,也是市场秩序的“度量衡”。高通作为全球移动通信与半导体领域的技术巨头,其专利布局覆盖5G、4G等蜂窝通信标准、芯片设计、人工智能等多个关键领域,这些专利不仅是行业技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众多企业研发与生产中难以绕开的技术基础。然而,由于高通专利数量庞大、权利要求复杂,企业在应用相关技术时若缺乏系统的合规策略,极易陷入侵权纠纷,不仅可能面临高额赔偿,还可能导致产品禁售、市场份额流失等严重后果。因此,探索一套科学的专利风险规避方法,对企业稳健发展至关重要。
高通的专利体系具有“数量多、范围广、关联性强”三大特征。根据国家专利局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底,高通在华累计申请发明专利超10万件,授权专利超6万件,其中5G标准必要专利(SEP)数量占全球总量的15%以上,位列行业前列。这些专利覆盖从基站设备、终端芯片到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全产业链,尤其在调制解调技术、射频通信、多天线技术等核心领域形成了严密的保护网络。
企业在应用高通专利时的侵权风险主要集中在两个场景:一是“直接侵权”,即产品技术方案落入高通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例如某手机厂商在研发5G手机时,其信号处理算法与高通某件关于“多频段载波聚合”的专利权利要求完全重合;二是“间接侵权”,即企业明知他人实施侵权行为仍提供帮助,比如向侵权方供应含有高通专利技术的核心零部件。此外,部分企业因对“标准必要专利”的认知不足,误以为参与行业标准即可免费使用相关专利,这种误解也可能导致合规漏洞——事实上,标准必要专利的使用仍需通过专利许可协议明确权利义务,这一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已有明确规定。
在产品研发初期,企业需通过专业工具对高通专利进行系统性检索与分析,明确自身技术方案与高通专利的重叠区域。目前,科科豆、八月瓜等平台提供的专利检索服务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数据,支持通过关键词、分类号、申请人等多维度精准定位高通专利。例如,某物联网设备企业计划开发一款支持5G通信的智能传感器,可通过科科豆平台输入“高通+5G+传感器”等关键词,筛选出高通在该领域的有效专利,并重点关注权利要求书中的“技术特征”——如信号传输协议、功耗控制方法等,再将自身技术方案与这些特征逐一比对,若发现部分特征无法绕开,则需提前评估授权可能性。
除基础检索外,专利分析环节还需关注高通专利的“法律状态”与“地域效力”。通过八月瓜的专利法律状态查询功能,企业可了解目标专利是否处于有效、失效、无效宣告中或诉讼阶段——例如,若某件高通专利已因未缴年费失效,企业即可免费使用其技术;若专利处于无效宣告程序中,需评估无效成功的概率,再决定是否暂缓相关技术应用。同时,高通专利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授权情况存在差异,企业若计划出海,需额外检索目标市场(如欧盟、东南亚)的专利授权信息,避免因地域效力问题在海外市场遭遇侵权诉讼。
对于无法绕开的高通核心专利,企业应主动与高通开展专利许可谈判,通过合法授权获得使用资格。高通的专利许可模式主要基于FRAND(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许可范围通常涵盖其全部专利组合,费率一般根据产品售价或出货量计算。例如,国内某消费电子企业在推出5G手机前,与高通签订了全球专利许可协议,协议明确基于手机整机售价的一定比例支付专利使用费,同时约定高通不得对其采取歧视性许可条件——这种合规授权不仅能避免侵权风险,还能借助高通的技术支持提升产品竞争力。
若部分专利许可成本过高或谈判难度较大,企业可通过“技术规避”实现合规。技术规避并非简单放弃技术创新,而是通过调整技术方案,使产品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形成差异。例如,高通某件关于“基站信号干扰抑制”的专利中,权利要求限定了“基于时域滤波的干扰消除步骤”,某通信设备厂商通过研发“频域滤波+自适应均衡”的替代方案,既解决了信号干扰问题,又未落入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值得注意的是,技术规避需以专利分析为基础,必要时可联合专利代理机构或技术专家开展方案论证,确保规避后的技术方案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
即使完成了事前检索与授权,企业仍需建立常态化的专利风险预警机制,实时跟踪高通专利的动态变化。通过八月瓜等平台的“专利预警”功能,企业可设置关键词订阅高通的专利申请、授权、无效、诉讼等信息,一旦发现高通新增与自身业务相关的高价值专利,或某件已有专利被提起侵权诉讼,能第一时间启动内部评估,调整产品技术路线或补充授权。例如,某汽车电子企业通过预警系统发现高通对某家同行发起“车机芯片通信模块”专利侵权诉讼,遂立即对自身车机产品的通信模块进行技术复查,及时替换了可能侵权的芯片型号,避免了潜在纠纷。
若不幸卷入侵权纠纷,企业需冷静应对,通过专利无效宣告、现有技术抗辩等法律手段维护权益。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专利无效宣告请求案件中,约30%的专利被全部或部分无效,这意味着部分高通专利可能因缺乏创造性或公开不充分等问题被挑战。例如,某智能家居企业被诉侵犯高通某件“短距离无线通信”专利,通过科科豆平台检索到该专利申请日前公开的一篇行业标准文献,证明其技术方案属于现有技术,最终法院判决侵权不成立。此外,企业还可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与高通达成和解,避免长期诉讼对经营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交织的当下,企业对高通专利的合规应用既是法律要求,也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事前精准检索、事中合规授权与技术规避、事后动态监控,企业不仅能有效降低侵权风险,还能在专利布局与技术研发中占据主动。未来,随着5G-A、6G等新技术的涌现,高通的专利体系将持续扩张,企业更需将专利合规意识融入研发全流程,以专业的专利管理能力为技术创新保驾护航。
企业使用高通专利需要获得哪些授权? 企业使用高通专利一般需要获得高通的专利许可授权,通过签订专利许可协议来合法使用其相关专利技术。
未与高通达成许可协议使用其专利会有什么后果? 未达成许可协议使用高通专利可能会面临侵权诉讼,被要求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等。
如何确定企业使用的技术是否涉及高通专利? 企业可以通过专业的专利检索机构或平台进行检索分析,也可咨询专业的专利律师来确定使用的技术是否涉及高通专利。
误区:只要不直接使用高通明确列出的专利技术就不会侵权。实际上,高通的专利保护范围可能涵盖一些相关的衍生技术或改进技术,即使没有直接使用其列出的专利技术,使用了与之相关的可能落入其专利保护范围的技术,也可能构成侵权。
《专利法原理》 推荐理由:深入解析专利法的基本原理和法律框架,对于理解专利制度和侵权判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知识产权管理与战略》 推荐理由:系统阐述知识产权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为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提供指导。
《专利诉讼与纠纷解决》 推荐理由:详细分析专利诉讼的流程和策略,为应对专利纠纷提供实用的法律工具。
《技术与创新管理》 推荐理由:探讨技术创新的管理方法和策略,有助于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有效规避专利风险。
《全球专利布局与竞争》 推荐理由:分析全球专利布局的现状和趋势,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专利布局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