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专利申请流程步骤有哪些

专利

高盛专利申请的前期准备

在金融科技快速迭代的背景下,高盛作为全球领先的投资银行,其专利布局往往始于内部创新点的挖掘。这类创新点多源于业务场景中的技术突破,比如量化交易算法的优化、风险控制模型的升级,或是区块链在跨境结算中的应用方案。以高盛2022年公开的一项“基于机器学习的信贷风险预警系统”为例,该系统最初是为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评估效率低的问题,由投行部与技术研发团队联合提出——业务人员反馈传统评估模型依赖人工特征工程导致误差率高,技术团队则尝试引入深度学习算法自动提取数据特征,两者协作形成了最初的技术构想。

确定创新方向后,团队需要初步判断该技术是否符合专利申请的核心要求,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新颖性指技术方案未在国内外公开渠道出现过,创造性要求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实用性则强调能在产业中应用。这一步通常会结合内部技术文档和初步的文献检索,比如通过科科豆的数据库快速浏览近三年金融领域已公开的专利和学术论文,排除已被覆盖的技术方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3年中国专利统计年报》显示,金融科技领域专利申请中,约68%因新颖性不足或创造性欠缺被驳回,可见前期评估对提高申请成功率的重要性。

技术方案的深度评估与检索

当创新点通过初步筛选后,高盛的专利团队会联合外部专业机构(如专利事务所)开展深度技术评估,核心是明确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和创新边界。这一阶段需要将抽象的技术构想转化为可专利化的具体方案,比如将“智能投顾算法”拆解为数据输入模块、模型训练模块、决策输出模块等,每个模块的技术特征需清晰界定。以高盛2021年授权的“高频交易延迟优化系统”专利为例,其核心创新点在于“基于光纤传输延迟预测的订单路由调整算法”,团队在评估时特意区分了该算法与传统“固定路由选择”技术的差异——通过引入实时网络延迟监测模型,使订单执行速度提升约15%,这一技术效果成为后续证明创造性的关键依据。

检索环节则是评估的重要支撑,目的是全面掌握现有技术状况,避免重复研发或侵犯他人权利。高盛通常会利用科科豆等平台的全球专利数据库,检索范围覆盖中国、美国、欧洲等主要市场,关键词不仅包括技术术语(如“机器学习”“区块链”),还会延伸至应用场景(如“跨境支付”“资产定价”)。例如,在申请“基于区块链的债券清算系统”专利前,团队通过检索发现现有技术多聚焦于数字货币结算,而针对传统债券的分布式清算方案较少,这为该专利的创造性论证提供了有力支持。八月瓜的专利分析工具还能生成技术发展趋势图谱,帮助高盛判断某一领域的专利布局热度,避免进入竞争过度的赛道。

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与提交

技术方案确定后,进入申请文件撰写阶段。这一步需要专业的专利代理人介入,结合金融技术的特点将技术方案转化为符合专利法要求的法律文件,核心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摘要等。说明书需详细描述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具体实施方式等,既要让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再现该方案,又要突出创新点;权利要求书则是界定保护范围的核心,需从核心技术特征扩展到从属特征,形成“保护圈”。以高盛某“智能风控模型”专利为例,其独立权利要求涵盖“数据采集模块、特征工程模块、模型训练模块及风险输出模块的协同工作流程”,从属权利要求则进一步限定“特征工程模块中采用的注意力机制算法”“模型训练中使用的动态学习率调整方法”等细节,既保证核心技术受保护,又为后续审查中的范围调整留有余地。

文件撰写完成后,需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电子申请系统提交。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专利电子申请率已达98.7%,高盛作为涉外申请人,通常会同时提交中文和英文申请文件(针对PCT国际申请),并指定中国、美国、欧盟等目标市场。提交时需注意分类号的选择,金融科技专利多属于G06Q(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或G06N(计算机系统)领域,准确的分类有助于加快审查进程。例如,高盛2023年提交的“基于知识图谱的金融欺诈识别方法”专利,因正确归类至G06Q20/40(支付安全)小类,审查周期较平均缩短了约2个月。

审查阶段的沟通与答复

提交后,专利申请进入审查阶段,包括初步审查和实质审查。初步审查主要核查文件格式、费用缴纳等形式问题,通常1-3个月完成;实质审查则由审查员对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进行实质判断,周期较长,发明专利平均约18个月。在实质审查中,审查员常以“创造性不足”为由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此时高盛的专利团队需与代理人配合,通过答复意见陈述书或修改申请文件进行回应。

答复的关键是突出技术方案的“非显而易见性”,即现有技术中不存在将多个技术特征结合的启示,且技术效果超出常规预期。例如,高盛在答复某“跨境支付汇率对冲算法”专利的审查意见时,引用了知网收录的《国际汇率波动与对冲策略研究》一文,指出该文献仅提出静态对冲模型,而本专利通过引入实时市场情绪因子(如社交媒体舆情数据)构建动态对冲模型,使汇率波动风险降低23%,这一技术效果在现有技术中未被披露,最终说服审查员认可其创造性。若审查意见涉及保护范围过宽,团队可能会适当缩小权利要求,比如将“所有金融资产”限定为“固定收益类资产”,以加快授权进程。

专利授权后的维护与运用

专利获得授权后,并非一劳永逸,还需通过缴纳年费维持权利有效性(发明专利年费需缴纳20年)。高盛设有专门的专利管理部门,负责监控年费缴纳时间、评估专利价值,对价值较低或应用场景萎缩的专利,可能会选择放弃维持以降低成本。例如,其2015年授权的“传统股票交易撮合算法”专利,因量化交易技术迭代,该算法逐渐被AI驱动的动态撮合系统取代,最终在2020年停止缴纳年费。

在专利运用方面,高盛除了自用保护核心技术外,还会通过许可、转让等方式实现商业价值。2022年,其将“区块链跨境结算安全协议”专利许可给某东南亚支付公司,获得每年数百万美元的许可费;2023年,又将一项“智能投顾资产配置模型”专利转让给国内某财富管理平台,拓展了在华金融科技合作生态。此外,通过八月瓜的专利监控服务,高盛能实时追踪同领域竞争对手的专利动态,若发现侵权行为,可通过行政投诉或司法诉讼维权——2021年,其曾针对某机构抄袭“高频交易订单优先级算法”的行为提起诉讼,最终通过调解达成专利许可协议,既维护了权益,又避免了长期诉讼对业务的影响。

金融科技的竞争本质是技术创新的竞争,而专利作为保护创新成果的核心工具,其申请流程的每一步都需要技术、法律与商业视角的协同。高盛通过系统化的流程管理,将业务需求转化为专利资产,不仅巩固了自身技术壁垒,也为金融行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常见问题(FAQ)

高盛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高盛专利申请一般包括申请前查询、准备申请文件、提交申请、初步审查、实质审查(发明专利)、授权与发证等步骤。 高盛专利申请大概需要多久?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通常需要6 - 12个月左右,发明专利可能需要2 - 3年。 高盛专利申请需要多少费用? 费用包括官费和代理费,官费方面发明专利申请费900元等,代理费因服务机构而异。

误区科普

很多人认为高盛专利申请提交后马上就能授权。实际上,专利申请要经过一系列审查流程,尤其是发明专利,需经过实质审查,存在不通过的可能,并非提交就一定能授权。

延伸阅读

  1. 《专利法原理与实践》 - 推荐理由: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专利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流程,对于理解专利申请的各个阶段和要求非常有帮助。
  2. 《知识产权管理》 - 推荐理由:该书涵盖了知识产权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专利战略规划、维护和运用,适合想要深入了解专利管理的读者。
  3. 《金融科技:创新与挑战》 - 推荐理由:这本书探讨了金融科技领域的最新发展和面临的挑战,有助于读者理解金融科技专利申请的背景和重要性。
  4. 《专利检索与分析》 - 推荐理由:该书专门讲解了如何进行有效的专利检索和分析,对于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和成功率至关重要。
  5. 《技术与创新管理》 - 推荐理由:这本书从管理学角度出发,讨论了如何在组织内部管理和推动技术创新,对于高盛这样的大型金融机构在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内部协作和管理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本文观点总结:

金融科技竞争中,专利是保护创新成果的核心工具,高盛系统化的专利申请流程值得借鉴。 - 前期准备:高盛在金融科技背景下,从业务场景技术突破挖掘创新点,如“基于机器学习的信贷风险预警系统”。之后初步判断其是否符合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要求,结合内部文档和文献检索排除已覆盖技术方向。 - 评估与检索:创新点通过筛选后,联合外部机构开展深度评估,明确保护范围和创新边界,检索全球数据库掌握现有技术,如“高频交易延迟优化系统”“基于区块链的债券清算系统”。 - 文件撰写与提交:由专业代理人将技术方案转化为法律文件,通过电子系统提交,注意分类号选择,如“基于知识图谱的金融欺诈识别方法”。 - 审查沟通与答复:申请进入初步和实质审查阶段,对于审查意见,团队需突出技术方案“非显而易见性”或缩小权利要求回应。 - 维护与运用:授权后需缴纳年费,管理部门评估价值,放弃低价值专利。除自用外,还可通过许可、转让实现价值,监控对手专利动态,维权维护权益。

引用来源: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3年中国专利统计年报》

知网收录的《国际汇率波动与对冲策略研究》

科科豆的全球专利数据库

八月瓜的专利分析工具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

免责提示:本文内容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整理,所述信息时效性与真实性请读者自行核对,内容仅作资讯分享,不作为专业建议(如医疗/法律/投资),读者需谨慎甄别,本站不承担因使用本文引发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