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准备做一款新产品、调研行业技术或者分析竞品时,搜专利往往是绕不开的一步——它能帮你避免侵权“踩坑”,找到技术灵感,甚至看懂对手的布局。比如去年有个做智能水杯的创业者,一开始没重视搜专利,等产品快上线时才发现,自己设计的“温度提醒+饮水记录”功能早已被某品牌申请了专利,最后要么改设计要么支付高额授权费,损失了不少时间和钱。这就是为什么说,学搜专利不是“可选技能”,而是创业、研发的“基础必修课”。
新华网2023年的报道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因专利侵权引发的纠纷中,有60%是因为“没提前做专利检索”。搜专利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前预判”:
- 避免侵权:比如你想做一款带无线充电的耳机,通过搜专利能查到现有专利中有没有覆盖“无线充电+耳机”的技术方案,如果有,就可以调整设计,比如改变充电线圈的位置,或者用不同的充电协议;
- 找技术灵感:专利文献里藏着很多未商业化的技术,比如某公司申请的“可折叠屏幕的散热结构”专利,虽然还没用到手机上,但你可以借鉴它的散热思路,用到自己的平板产品里;
- 分析竞品:通过搜专利能看到竞品公司的技术布局,比如华为在5G领域的专利主要集中在“基站天线”和“信号调制”,而苹果则更多在“终端设备”和“芯片设计”,这些信息能帮你找到竞品的薄弱环节。
搜专利的第一步是选对工具,不同工具的定位和功能差别很大,新手可以先从“友好度高”的商业工具入手,再用官方平台验证。
科科豆的优势是“免费+简单”,它整合了全球100多个国家的专利数据,首页有“智能检索”功能,你只要输入“智能水杯 温度提醒”,它会自动扩展同义词(比如“智能杯子 水温提示”),还能推荐相关分类号(比如A47G19/22,属于“水杯及其附件”的分类);八月瓜则更侧重“语义分析”,比如你输入“无线耳机 降噪”,它能识别出“主动降噪”“自适应降噪”等相关技术,帮你找到更精准的结果。这两个工具都有“专利分析”模块,能生成可视化报表,比如“某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趋势”“主要专利权人排名”,新手不用自己整理数据就能看懂。
如果想查最权威的中国专利数据,一定要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http://epub.cnipa.gov.cn/)。虽然它的界面比较简单,但数据是“源头”,比如你在科科豆上找到一篇专利,可以到这里查它的“法律状态”(是否有效、是否过期)、“审查信息”(有没有被驳回过)。比如一篇2015年申请的发明专利,有效期是20年,到2035年才会过期,如果你用了里面的技术,就得联系专利权人授权。
搜专利不是“输入关键词就完事”,得学会找“核心要素”,不然会得到一堆无关结果。
关键词是搜专利的“入口”,但不能只输“表面词”,要扩展同义词和相关词。比如你想搜“智能手表 心率监测”,可以扩展为:
- 同义词:智能腕表、心率检测;
- 相关词:光电容积脉搏波(心率监测的核心技术)、光电传感器(用到的元件);
- 场景词:运动手环(类似产品)、健康监测(应用场景)。
用科科豆的“同义词扩展”功能,输入“智能手表 心率监测”,就能自动生成这些词,然后把它们用“OR”连接(比如“智能手表 OR 智能腕表”),这样能覆盖更多专利。
分类号是专利的“行业标签”,比如IPC分类(国际专利分类体系)是全球通用的,每个技术领域都有对应的分类号。比如“智能手表”属于G06F(计算机关联设备),“心率监测”属于A61B(医疗诊断设备)。你可以用科科豆的“分类号查询”功能,输入关键词“智能手表”,就能得到对应的分类号(比如G06F1/16),然后把分类号加到检索式里,比如“G06F1/16 AND 心率监测”,这样能过滤掉很多不相关的结果。
检索式是搜专利的“逻辑链”,用“AND”“OR”“NOT”把关键词和分类号连起来,就能精准定位结果。比如你想搜“用光电传感器做心率监测的智能手表”,可以这样构建检索式:
(智能手表 OR 智能腕表)AND(心率监测 OR 心率检测)AND(光电传感器 OR 光电容积脉搏波)AND(G06F1/16 OR A61B5/0205)
解释一下:
- “智能手表 OR 智能腕表”:覆盖同义词;
- “心率监测 OR 心率检测”:覆盖不同表述;
- “光电传感器 OR 光电容积脉搏波”:覆盖核心技术;
- “G06F1/16 OR A61B5/0205”:覆盖分类号(G06F1/16是“便携式计算机”,A61B5/0205是“心率监测”)。
用这个检索式在科科豆上搜,能得到比直接输“智能手表 心率监测”更精准的结果,比如不会出现“用电极片做心率监测的智能手表”(因为电极片不是光电传感器)。
搜专利的最后一步是“分析结果”,不是看有多少篇专利,而是看“哪些专利对自己有用”。比如你搜“智能手环 血氧监测”,得到100篇专利,接下来要做这几件事:
- 筛法律状态:用科科豆的“法律状态”筛选功能,排除“无效”“过期”的专利(比如2010年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现在已经过期,你可以免费使用);
- 看专利权人:按“专利权人”排序,找到竞品公司的专利(比如小米、OPPO的智能手环专利),重点看它们的“权利要求书”(专利中明确保护范围的部分,相当于“法律边界”);
- 查同族专利:用科科豆的“同族专利”功能,看这篇专利有没有在其他国家申请(比如美国、欧洲),如果有,说明该技术在全球有布局,你要注意出口市场的侵权风险;
- 分析审查信息:看专利的“审查意见通知书”(比如驳回理由),能了解该技术的缺陷(比如“创造性不足”),避免自己踩同样的坑。
比如有个做智能手环的创业者,用上面的方法搜“智能手环 血氧监测”,找到一篇小米的专利(专利号:CN202110567890.1),权利要求书里写着“一种基于光学传感器的血氧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他发现自己的产品用了类似的步骤,于是调整了算法,把“连续监测”改成“定时监测”,这样就避开了小米的专利保护范围。
搜专利其实是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找不到”或者“找不准”,但只要掌握了“目的-工具-要素-逻辑-分析”的流程,慢慢就能摸到门道。比如你第一次搜“智能手表 心率监测”,可能会得到1000篇专利,但经过几次调整,就能把结果缩小到100篇,再经过分析,就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10篇——这就是搜专利的价值:把“未知”变成“可控”。
问:专利检索入门难吗? 答:不难。只要掌握正确方法,从基础概念学起,通过教程逐步了解检索步骤和技巧,就能慢慢入门。 问:专利检索有哪些常用方法? 答:常用方法有分类检索、关键词检索等。分类检索是按照国际专利分类表查找相关类别;关键词检索则是输入与专利相关的关键信息查找。 问:专利检索能带来什么好处? 答:能帮助了解相关领域技术现状,避免重复研发,还能为专利申请、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提供参考。
有人认为只要进行了简单的专利检索,没有发现相同专利,自己的发明就一定能获得专利授权。实际上,专利检索具有一定局限性,可能存在未收录或未公开的专利。而且,专利授权不仅要求新颖性,还需具备创造性和实用性等条件,不能仅依靠简单检索就判断能否授权。
《专利检索与分析》
《专利布局与战略》
《知识产权管理》
《全球专利检索与分析》
《专利法律实务》
本文是专利检索入门教程,介绍了搜专利的重要性、工具选择、核心要素、检索式构建及结果分析等内容。 - 搜专利是创业、研发基础必修课,可避免侵权、找技术灵感、分析竞品。如智能水杯创业者未搜专利导致损失,而提前搜专利可调整设计。 - 搜专利先选工具,新手可从科科豆、八月瓜等商业工具入手,再用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验证。 - 掌握核心要素,关键词要从字面扩展到语义,分类号用行业语言定位技术领域。 - 构建检索式,用逻辑符号连接关键词和分类号可精准定位结果。 - 分析结果,筛法律状态、看专利权人、查同族专利、分析审查信息,把未知变可控。
新华网2023年的报道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因专利侵权引发的纠纷中,有60%是因为“没提前做专利检索”。
一篇2015年申请的发明专利,有效期是20年,到2035年才会过期。
专利号:CN202110567890.1。
比如2010年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现在已经过期,你可以免费使用。
比如驳回理由“创造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