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屏专利保护范围确定及权利要求撰写

触屏专利

触屏技术保护范围的核心影响因素

在数字设备普及的今天,触屏技术已成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而专利作为保护技术创新的法律武器,其保护范围的确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利益。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数据显示,近十年我国触屏技术相关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超过1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率约为42%,但因保护范围界定不清导致的专利纠纷占比超过30%。这意味着,即便企业成功申请专利,若未能清晰划定保护边界,仍可能面临侵权维权困难或专利被无效的风险。

技术特征的界定与保护范围的宽窄

触屏专利保护范围的核心在于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特征。简单来说,技术特征是构成发明创造的基本要素,比如触控感应层的材料、信号处理的算法、屏幕与传感器的贴合方式等。权利要求中技术特征的数量和描述精度,直接决定了保护范围的宽窄——特征越多、描述越具体,保护范围越窄但稳定性越高;特征越少、描述越概括,保护范围越宽但容易因覆盖现有技术而被挑战。

例如,某企业申请的触屏专利中,独立权利要求(即划定保护范围最宽的权利要求)仅记载“一种触控装置,包括显示屏和触控传感器”,这样的表述因缺少必要技术特征(如传感器的类型、与显示屏的连接方式),很可能被审查员以“保护范围不清楚”驳回,或在侵权诉讼中因范围过宽而无法认定他人产品落入保护范围。反之,若权利要求具体到“一种电容式触控装置,包括柔性OLED显示屏、覆盖于显示屏表面的氧化铟锡(ITO)触控感应层,以及用于处理触控信号的ASIC芯片”,则保护范围更明确,维权时也更容易与被控侵权产品进行技术特征比对。

等同原则对保护范围的延伸

在实际侵权判定中,专利保护范围并非完全局限于权利要求的字面表述,还可能通过“等同原则”(简单理解就是,即使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和专利写的不完全一样,但功能、效果差不多,也可能被认定侵权)进行延伸。比如某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触控感应层采用氧化铟锡(ITO)材料”,而侵权产品使用了石墨烯材料替代ITO,若两者在导电性能、透光率、成本等方面效果基本相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想到这种替换,则可能被认定为等同侵权,专利保护范围由此延伸至石墨烯材料的触控感应层。

不过,等同原则的适用需要严格论证,企业在撰写权利要求时若能预判可能的替代方案,通过从属权利要求(即对独立权利要求进一步限定的权利要求)补充常见替代技术特征,可降低后续维权中等同原则适用的难度。例如,在上述ITO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从属权利要求“所述触控感应层还可采用石墨烯、银纳米线或金属网格材料”,就能更直接地将这些替代方案纳入保护范围。

触屏专利权利要求撰写的核心策略

权利要求是专利文件的“灵魂”,其撰写质量直接影响专利的授权前景和保护力度。结合触屏技术的特点(如涉及硬件结构、软件算法、材料科学等多领域交叉),权利要求撰写需兼顾技术创新点的提炼、现有技术的规避以及法律语言的严谨性。

独立权利要求:抓核心,去冗余

独立权利要求需包含实现发明目的所必需的技术特征(即“必要技术特征”),避免加入非必要的附加特征(如具体尺寸参数、常规装配步骤等),否则会不当缩小保护范围。以触屏的“多点触控”技术为例,其核心创新点可能在于“通过识别多个触控点的坐标信号并进行算法处理,实现多指操作识别”,因此独立权利要求应围绕“触控信号采集模块、坐标计算单元、多指操作识别算法”等必要特征展开,而无需描述“信号传输线的具体根数”“电路板的材质”等非核心内容。

实践中,企业可通过科科豆的专利数据库检索同类技术的现有专利文献,分析已授权专利的权利要求结构,明确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如触屏的基本供电模块),避免将这些内容写入独立权利要求。例如,若检索发现“触控显示装置包含供电模块”已被多篇现有专利公开,则无需在独立权利要求中重复记载,只需聚焦于自身的创新点(如“基于压力感应的多点触控算法”)。

从属权利要求:分层防御,覆盖替代方案

从属权利要求是在独立权利要求基础上增加技术特征,形成“保护范围由宽到窄”的分层防御体系。对于触屏技术而言,从属权利要求可从材料、结构、算法、性能参数等多个维度进行限定,以应对不同场景的侵权风险。

比如,针对“柔性触屏的抗弯折结构”这一创新点,独立权利要求可记载“一种柔性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柔性基板、触控层及位于两者之间的缓冲层”,从属权利要求则可进一步限定:“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为硅胶材料,厚度为0.1-0.3mm”(材料和参数限定);“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表面设有波浪形凹槽,用于分散弯折应力”(结构限定);“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缓冲层与触控层之间的防刮涂层”(附加功能限定)。通过这种方式,即便独立权利要求因范围过宽被挑战,从属权利要求仍能为核心技术提供较窄但稳定的保护。

软件与硬件特征的融合撰写

触屏技术常涉及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如触控信号的采集硬件与处理算法的结合),若仅单独撰写硬件或软件特征,可能导致保护范围不完整。例如,某专利仅保护“用于处理触控信号的算法”,他人若采用不同硬件实现相同算法,则不构成侵权;反之,仅保护硬件结构,他人替换算法也可能规避侵权。

因此,权利要求撰写时需将硬件与软件特征融合,明确两者的关联关系。例如:“一种触控处理系统,包括:触控传感器,用于采集用户的触控位置信号;处理器,与所述触控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接收触控位置信号,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对信号进行降噪处理,根据降噪后的信号计算触控坐标并输出至显示模块。”这种撰写方式将硬件(触控传感器、处理器)与软件算法(卡尔曼滤波、坐标计算步骤)结合,保护范围更全面,能有效防止他人通过“硬件换算法”或“算法换硬件”的方式规避侵权。

实战案例:从权利要求缺陷看保护范围的重要性

某科技公司曾就“无边框触屏的边缘触控识别技术”申请专利,其独立权利要求记载:“一种无边框触控装置,包括显示屏和设于显示屏边缘的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用于识别边缘触控操作。”专利授权后,该公司发现竞争对手产品采用了类似结构,但因权利要求中未限定“触控电极的数量、排布方式及信号处理逻辑”,导致在侵权诉讼中无法证明竞争对手产品的技术特征与专利完全相同,且因未预判替代方案(如竞争对手将触控电极改为感应线圈),等同原则的适用也缺乏充分证据,最终维权失败。

反观另一案例,某企业通过八月瓜的专利分析工具,对现有“屏下指纹识别与触屏集成技术”的专利进行拆解,发现多数专利未明确“指纹识别模块与触控感应层的信号干扰抑制方案”。据此,该企业在撰写权利要求时,不仅在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指纹识别模块与触控感应层的空间布局”,还通过从属权利要求限定了“通过时分复用(即不同时间分别传输指纹信号和触控信号)实现信号干扰抑制”,最终该专利在侵权诉讼中成功认定竞争对手产品落入保护范围,获得高额赔偿。

这些案例表明,触屏专利的保护范围并非简单由“是否授权”决定,更取决于权利要求能否精准捕捉技术创新点、预判潜在侵权路径,并通过严谨的撰写形成“攻防兼备”的保护体系。对于企业而言,在申请专利前,需通过科科豆、八月瓜等平台进行全面的现有技术检索和分析,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在权利要求中合理平衡保护范围的宽窄,才能真正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常见问题(FAQ)

  • 触屏专利保护范围是如何确定的?触屏专利保护范围一般依据权利要求书来确定,以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特征为准,同时结合说明书及附图,在确定时需考虑权利要求的文字表述、发明创造的目的和效果等因素。
  • 撰写触屏专利权利要求有哪些要点?撰写时要清晰界定权利要求的范围,区分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权利要求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用词准确、逻辑清晰,避免模糊和歧义表述。
  • 怎样确保触屏专利权利要求具有有效性?要进行充分的检索,避免权利要求与现有技术冲突,权利要求应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同时在撰写过程中遵循专利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误区科普

有人认为,只要是自己研发的触屏技术就一定能获得专利保护且保护范围可以随意扩大。实际上,专利保护需要满足法定条件,包括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而且保护范围是由权利要求书严格界定的,不能随意扩大,必须基于合理的技术方案和准确的权利要求表述。

延伸阅读

  1. 《专利法详解》

    • 推荐理由:这本书详细解释了专利法的各个方面,包括专利的申请、审查、授权以及侵权判定等,对于理解触屏技术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和权利要求撰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专利撰写与申请策略》

    • 推荐理由:该书专注于专利撰写技巧和申请策略,提供了大量实用的案例和分析,有助于读者掌握如何撰写高质量的权利要求,以确保触屏技术专利的有效保护。
  3. 《知识产权管理与战略》

    • 推荐理由:本书涵盖了知识产权管理的全面内容,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对于企业如何制定知识产权战略,以及如何通过专利保护来维护市场竞争优势有深入的探讨。
  4. 《技术与创新管理》

    • 推荐理由:该书从技术与创新管理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如何通过专利保护来促进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对触屏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专利保护有独到的见解。
  5. 《专利诉讼与维权》

    • 推荐理由:这本书专注于专利诉讼和维权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实用的法律策略,对于理解等同原则在实际侵权判定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有效维护触屏技术专利权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观点总结:

触屏技术在数字设备中至关重要,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影响企业市场利益。近十年我国触屏技术专利申请量增长,但因保护范围界定不清致纠纷占比超30%。 触屏专利保护范围受技术特征界定和等同原则影响。技术特征数量和描述精度决定保护范围宽窄,特征多、描述具体则范围窄但稳定,反之则范围宽但易被挑战。等同原则可延伸保护范围,企业撰写权利要求时可预判替代方案纳入从属权利要求。 触屏专利权利要求撰写需兼顾多方面。独立权利要求抓核心、去冗余,检索同类技术避免写入公知常识;从属权利要求分层防御,从多维度限定覆盖替代方案;融合撰写软硬件特征,防止他人规避侵权。 实战案例表明,权利要求精准捕捉创新点、预判侵权路径、严谨撰写形成保护体系很重要。企业申请专利前要全面检索分析,平衡保护范围宽窄,将技术创新转化为竞争优势。

引用来源: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数据

科科豆专利数据库

八月瓜专利分析工具

《专利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触屏技术专利保护与侵权判定研究报告》

免责提示:本文内容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整理,所述信息时效性与真实性请读者自行核对,内容仅作资讯分享,不作为专业建议(如医疗/法律/投资),读者需谨慎甄别,本站不承担因使用本文引发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