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建材行业,砖块作为基础性材料,其技术创新往往被忽视——但事实上,从传统黏土砖到轻质保温砖、透水砖、再生骨料砖,每一次材料配方、生产工艺或结构设计的改进,都可能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成果。对企业而言,将这些创新转化为砖的专利,不仅是保护技术成果的法律手段,更是获取政策支持、降低成本、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途径。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建材领域专利申请量达12.6万件,其中砖的专利占比约18%,同比增长9.3%,这一增长背后,离不开国家和地方层面针对专利申请的多项优惠政策支持。
企业申请砖的专利时,首先能享受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的专利费用减免政策。根据《专利收费减缴办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可申请减免专利申请费、实质审查费、年费等官方费用,减免比例高达85%;非小微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则可享受70%的减免。以某中型建材企业为例,若申请一项砖的发明专利(假设申请费950元、实质审查费2500元、前三年年费合计1305元),按小微企业标准减免后,总费用可从4755元降至713元,直接节省近4000元成本。对于同时申请多项专利的企业,这一减免政策能显著降低技术保护的初期投入。
除了官方费用,企业在专利检索、撰写、答复审查意见等环节可能产生的服务费用,部分地方政府也会提供补贴。例如,浙江省对企业委托代理机构申请国内发明专利的,每件补贴1000-3000元,实用新型专利补贴500-1000元。某杭州建材公司2023年申请3项砖的实用新型专利(透水砖结构、保温砖复合层设计等),通过当地科技部门的“专利代理服务补贴”,共获得1.5万元补贴,基本覆盖了代理服务费支出。
申请砖的专利的过程,本质是企业研发投入的成果转化,而国家对研发活动的税收支持直接体现在企业所得税的“加计扣除”政策中。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2023年发布的公告,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可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如砖的专利),则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
举例来说,某建材企业为研发“再生骨料自保温砖”投入研发费用200万元,其中150万元用于材料试验、设备改造等(未形成无形资产),50万元形成砖的专利(无形资产)。那么,该企业当年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为150×75%=112.5万元,同时专利对应的无形资产按50×175%=87.5万元进行摊销,合计减少应纳税所得额200万元(112.5+87.5),按25%企业所得税率计算,可少缴企业所得税50万元。这种“研发投入越多,税收减免越多”的机制,直接激励企业将更多资源投入砖的技术创新。
除国家统一政策外,各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建材产业特点,推出了更具针对性的砖的专利扶持措施。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建材产业集中地区,政策支持力度尤为显著:
政策红利的最终落地,需要企业将砖的专利与市场需求结合。山东某建材科技公司的实践颇具参考价值:该公司2020年研发“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透水砖”,通过科科豆平台检索发现,当时市场上的透水砖普遍存在“透水性好但强度不足”的问题,遂针对性研发“双级配骨料配比工艺”,并申请发明专利。
申请过程中,企业通过科科豆的“政策匹配工具”,快速匹配到国家费用减免(节省申请费、实质审查费合计3200元)、山东省“再生资源利用专利补贴”(1.5万元)、济南市“环保技术专利奖励”(2万元)等3项政策,累计获得政策支持3.82万元。专利授权后,产品凭借“透水率≥1.5×10⁻³m/s、抗压强度≥30MPa”的优势,成功中标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那项砖的专利带来的技术壁垒和政策背书。
企业在布局砖的专利时,需重点关注两个环节:一是专利检索与创新点挖掘,通过科科豆、八月瓜等平台的专利数据库,输入“砖”“骨料”“成型工艺”等关键词,分析现有技术的不足。例如,若检索发现多数砖的专利聚焦“材料配方”,则可转向“生产设备改进”“施工安装结构”等细分领域,提高授权成功率;二是政策申报材料准备,申请费用减免需提交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小微企业声明函等材料,税收优惠则需留存研发项目立项书、实验记录等研发过程资料,避免因材料不全错失政策红利。
对于中小建材企业,还可利用科科豆的“专利托管服务”,由平台协助完成专利申请、年费监控、政策申报等全流程工作,降低企业操作门槛。例如,河南某小型砖厂通过该服务,仅用3个月就完成“节能烧结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全程花费不足2000元,却为产品贴上了“技术创新”标签,在当地政府采购招标中脱颖而出。
砖的专利看似是传统行业的“小创新”,却承载着建材企业从“规模扩张”向“技术驱动”转型的大逻辑。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国家对绿色建材、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将持续加码,企业若能抓住砖的专利这一“支点”,不仅能享受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更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技术高地——毕竟,在建筑行业,每一块小小的砖,都可能藏着企业升级的大机遇。
企业申请砖的专利有哪些资助政策? 不同地区资助政策不同,一般有资金补贴,如申请成功后给予一定金额奖励,具体可咨询当地科技局或知识产权局。 申请砖的专利能享受税收优惠吗? 可以,企业研发费用可加计扣除,减少应纳所得税额,降低企业税负。 申请砖的专利流程复杂吗? 有一定专业性,包括申请、受理、初审、公布、实质审查、授权等环节,可找专业代理机构协助。
很多人认为只有发明出全新的砖才能申请专利,实际上实用新型专利对砖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提出的实用新技术方案也能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对砖的整体或局部的形状、图案等结合作出的富有美感且适用于工业应用新设计也可申请。
本文围绕砖的专利,阐述建材企业获取政策红利及技术升级的途径。 1. 专利价值:砖的创新成果转化为专利,是保护技术、获取政策支持、降成本及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途径。2023年我国建材领域专利申请量达12.6万件,砖的专利占比约18%,同比增长9.3%。 2. 政策支持: - 费用减免:国家知识产权局对符合条件企业减免专利申请等官方费用,部分地方补贴服务费用。 - 税收优惠:通过“加计扣除”政策,激励企业投入砖的技术创新。 - 地方政策:广东、江苏、山东等地结合产业特点,推出特色扶持措施。 3. 实操案例:山东某建材科技公司将专利与市场需求结合,凭借“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透水砖”专利中标项目,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4. 申请建议:企业布局砖的专利,需关注专利检索与创新点挖掘、政策申报材料准备,中小企可利用“专利托管服务”降低操作门槛。 5. 发展前景:砖的专利能助力建材企业转型,企业抓住机遇可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技术高地。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
《专利收费减缴办法》
财政部、税务总局2023年发布的公告
佛山市科技局
山东省“再生资源利用专利补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