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领域,砖作为基础建材,其技术创新同样受到砖的专利保护。国家专利局公开数据显示,2018至2023年间,我国砖相关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8.3%,其中涉及节能、环保、高强度等功能的创新占比超70%,反映出行业对技术升级的重视。然而,随着专利数量增加,侵权纠纷也时有发生,厘清侵权判断标准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对企业规避风险、保护创新至关重要。
判断是否构成砖的专利侵权,核心在于技术特征的比对,即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是否落入专利权利要求书界定的保护范围。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侵权判定和处理办法》,这一过程需遵循“全面覆盖原则”——被控侵权技术方案必须包含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缺一不可。例如,某“轻质高强混凝土砖”专利的权利要求明确记载“原料组分为水泥25-30%、矿渣微粉15-20%、聚丙烯纤维0.8-1.2%,且成型压力≥20MPa”,若他人生产的混凝土砖仅缺少“聚丙烯纤维”这一组分,或成型压力仅为18MPa,均未全面覆盖技术特征,不构成侵权;反之,若所有组分和参数均符合,则可能落入保护范围。
实践中,侵权判断还需考虑“等同原则”,即被控侵权技术方案虽未完全照搬专利技术特征,但采用了与专利技术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了相同功能,达到了相同效果,且这种替换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想到的,仍可能被认定为侵权。例如,某“透水砖”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砖体表面开设宽度2-3mm的条形沟槽用于排水”,被控侵权产品采用“宽度2-3mm的U形凹槽”,两者虽形状略有差异,但均通过表面凹槽结构实现排水功能,且沟槽与凹槽在本领域中属于常见替换手段,法院可能认定构成等同侵权。
此外,判断时需排除“现有技术抗辩”和“先用权抗辩”等例外情形。若被控侵权技术方案与专利申请日前公开的技术(即现有技术)实质相同,或侵权方在专利申请日前已制造相同产品、做好制造准备并在原有范围内继续生产,则不构成侵权。
某建材公司研发的节能砖因落入他人砖的专利保护范围而陷入侵权纠纷,该案成为行业关注的典型。案情显示,A公司于2020年获得“一种复合保温空心砖”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0XXXXXXXXX.X),权利要求1记载:“砖体呈长方体,长×宽×高为240mm×115mm×90mm,内部设有4个横向贯通的矩形空腔,空腔内填充聚氨酯泡沫,原料中添加3-5%的玻璃微珠以降低导热系数”。2022年,B公司推出的“节能空心砖”产品,尺寸、空腔数量及填充材料均与A公司专利一致,仅原料中添加的是“陶瓷微珠”(导热系数与玻璃微珠相近,属本领域常用保温材料)。
法院审理时,首先依据全面覆盖原则比对技术特征:B公司产品的尺寸、空腔结构、填充材料均落入A公司专利权利要求1的字面范围;关于原料中的“陶瓷微珠”,法院认为其与专利中的“玻璃微珠”在保温功能、添加比例、实现效果上基本相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两者可相互替换,故适用等同原则,最终认定B公司构成侵权。
另一案例中,C公司被诉侵犯“一种自保温烧结砖”实用新型专利,但C公司提供证据显示,其早在涉案专利申请日前6个月就已完成生产线调试,并留存了原材料采购记录、生产日志等,证明其在原有生产规模内实施的技术属于“先用权”范畴,法院最终驳回了原告诉讼请求。这一案例提示企业,在研发新产品前,通过科科豆平台检索砖的专利文献,或利用八月瓜平台的专利预警功能排查风险,同时留存自身研发、生产证据,可有效避免侵权纠纷或在纠纷中主张合法抗辩。
砖行业的技术创新多集中在原料配方优化、结构设计改进、生产工艺升级等方面,企业在申请专利时,需通过权利要求书精准界定保护范围,避免因技术特征描述模糊导致保护力度不足。例如,某企业申请的“环保免烧砖”专利,因仅记载“添加适量工业废料”而未明确具体种类和比例,后续维权时难以证明被控侵权产品落入保护范围。
同时,企业在产品上市前,应全面检索砖的专利信息,特别是通过科科豆等平台分析竞争对手专利布局,对核心技术特征进行规避设计。例如,若某专利保护“添加粉煤灰的砖”,企业可尝试添加矿渣等其他工业废料,既能实现环保效果,又可避免侵权风险。此外,关注专利的法律状态也至关重要,八月瓜平台的专利法律状态查询功能可实时跟踪专利是否有效、是否被无效宣告,帮助企业及时调整市场策略。
随着绿色建筑理念推进,节能、低碳、高强的新型砖产品将成为研发热点,砖的专利保护也将更受重视。企业唯有将专利思维融入技术创新全流程,从研发立项时的检索分析,到专利申请时的权利要求撰写,再到市场推广中的风险监控,才能在保护自身创新成果的同时,避免陷入侵权纠纷,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与良性竞争。
砖的专利侵权判断标准是什么? 砖的专利侵权判断通常采用全面覆盖原则、等同原则等。全面覆盖即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的全部技术特征;等同原则指被控侵权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虽然存在差异,但两者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 有哪些砖的专利侵权典型案例? 例如某企业生产的砖在外观、结构等方面与另一企业已获专利的砖高度相似,被判定为侵权。侵权企业需停止侵权行为并进行相应赔偿。 砖专利侵权被起诉后如何应对? 首先要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产品不构成侵权,如研发时间、技术来源等。也可分析对方专利的有效性,看是否存在可无效化的情形,必要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很多人认为只要自己生产的砖与专利砖有一点不同就不构成侵权,这是错误的。即使存在部分差异,但如果整体技术方案实质相同,根据等同原则仍可能被判定侵权。所以企业在生产前一定要做好专利检索和分析,避免侵权风险。
在建筑领域,砖的技术创新受专利保护,2018 - 2023年我国砖相关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8.3%,但侵权纠纷也随之增加,明确侵权判断标准和分析案例对企业意义重大。 1. 侵权判断核心标准:判断砖的专利侵权,需遵循“全面覆盖原则”,即被控侵权技术方案要包含专利权利要求全部技术特征;还需考虑“等同原则”,采用基本相同手段实现相同功能和效果可能被认定侵权。同时要排除“现有技术抗辩”和“先用权抗辩”等例外情形。 2. 典型案例解析:A公司“复合保温空心砖”专利案中,B公司产品虽原料用“陶瓷微珠”替换“玻璃微珠”,但仍被认定侵权;C公司因有证据证明在专利申请日前已做好生产准备,适用“先用权抗辩”未被认定侵权。案例提示企业检索专利文献、留存研发生产证据可避免纠纷或主张合法抗辩。 3. 行业启示:企业申请专利要精准界定保护范围,产品上市前全面检索专利信息,分析竞争对手专利布局进行规避设计,关注专利法律状态。企业应将专利思维融入技术创新全流程,促进行业良性竞争。
国家专利局公开数据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侵权判定和处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