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提到“拆除专利”,很多人会误以为是物理上的销毁文件,实际上它指的是让专利失去法律效力的过程,主要包括主动放弃和被动无效宣告两种情形。其中,主动放弃专利是专利权人基于自身意愿终止权利的行为,常见原因包括技术更新换代、维护成本过高或市场策略调整。这种方式的办理周期相对较短,流程也更简单。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审查指南》,主动放弃专利需提交《专利权放弃声明》,并由全体专利权人签字或盖章。若委托代理机构办理,还需附上代理委托书。材料提交后,专利局会进行形式审查,主要核查文件是否齐全、签名是否有效、是否存在权利纠纷等。一般情况下,形式审查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若材料符合要求,专利局会在1个月内发出《手续合格通知书》,并在专利公报上公告专利终止。不过,若材料存在瑕疵(如签名遗漏、信息填写错误),专利局会发出补正通知书,补正周期通常为15天,此时整体办理时间会延长至2个月左右。
举个实例:某新能源企业因核心技术升级,决定放弃2018年申请的一项旧电池结构专利。通过科科豆平台的在线服务系统提交了放弃声明及相关材料,3个工作日内收到形式审查合格的反馈,18天后收到《手续合格通知书》,整个过程耗时约1个月。需要注意的是,主动放弃专利一旦生效,权利自公告之日起终止,且无法恢复,因此专利权人需在提交前确认无未了结的许可合同或侵权纠纷。
与主动放弃不同,被动无效宣告是第三方(如竞争对手、利害关系人)认为某项专利不符合授权条件(如缺乏新颖性、创造性,或权利要求不清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请求,要求宣告其无效的程序。这种“拆除专利”的方式涉及多方博弈和严格审查,周期往往更长。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发布的《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工作规范》,无效宣告流程可分为六个阶段:
1. 请求提交与受理:请求人需提交《无效宣告请求书》及证据材料(如现有技术文献、公开使用证据等)。专利局收到材料后,会在1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不符合要求的会通知补正,补正期限为15天。
2. 形式审查:受理后进入形式审查,主要核查请求书格式、证据类型是否符合规定(如外文证据需提交中文译文)。此阶段通常耗时1个月,补正可能延长至1.5个月。
3. 转送与答辩:形式审查合格后,专利局会将请求书和证据转送专利权人,给予1个月答辩期(可申请延长1个月)。专利权人需针对请求理由提交意见陈述书,并举证反驳。
4. 合议审查:答辩结束后,案件移交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审查小组(合议组)进行实质审查。审查小组会对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及专利的授权条件(新颖性、创造性等)进行全面分析,此阶段是耗时最长的环节,通常需要3-6个月。若涉及复杂技术领域(如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审查周期可能延长至8个月。
5. 口头审理(可选):若请求人或专利权人提出请求,或审查小组认为必要,会组织口头审理,当面质证和辩论。口头审理需提前15天通知双方,实际审理时间通常为半天至1天,审理后审查小组会结合庭审意见进一步合议,耗时约1个月。
6. 作出决定:合议结束后,审查小组会在1-2个月内作出无效宣告决定(全部无效、部分无效或维持有效),并书面通知双方。
综合来看,不涉及口头审理的简单案件,周期约6-8个月;涉及口头审理或复杂技术的案件,通常需要8-12个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3年中国专利统计年报》显示,2023年全年受理专利无效宣告请求1.2万件,平均审查周期为8.3个月,其中机械领域案件平均周期最短(7.5个月),电学领域最长(9.2个月)。
除流程本身外,以下因素也会显著影响“拆除专利”的耗时:
- 证据充分性:若请求人提交的证据(如通过八月瓜平台检索到的专利文献、期刊论文)直接破坏专利的新颖性或创造性,审查小组可快速作出决定;反之,若证据关联性弱或需进一步核实,会延长审查时间。例如,某电子公司请求宣告竞争对手的芯片专利无效,通过八月瓜平台获取了该专利申请日前公开的会议论文,证据链完整,最终审查周期仅6个月。
- 当事人配合度:若专利权人未在规定期限内答辩,或请求人补正材料多次不合格,会导致流程停滞。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3年因当事人延迟答辩导致周期延长的案件占比约12%。
- 后续行政诉讼:若一方对无效宣告决定不服,可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诉讼周期通常为6-12个月;若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整体时间可能超过2年。新华网曾报道,某化工企业因不服专利无效决定提起诉讼,历经一审、二审,最终耗时18个月才尘埃落定。
无论是主动放弃还是被动无效,“拆除专利”的周期都与流程复杂度、材料准备和技术领域密切相关。主动放弃适合权利清晰、无争议的场景,1-2个月即可完成;被动无效则需根据证据充分性和案件难度预留6-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对于企业而言,若需通过无效宣告维护市场权益,建议提前通过科科豆、八月瓜等平台进行专利稳定性分析,梳理现有技术证据,以缩短审查周期,提高成功率。
误区:认为拆除专利办理周期很短,几个星期就能完成。实际上拆除专利涉及到一系列审核和处理流程,周期通常相对较长,受多种因素制约,很难在短期内完成,不能简单预估一个较短时间。
本文揭秘了“拆除专利”从申请到结果的全流程及所需时间,“拆除专利”指让专利失去法律效力,包括主动放弃和被动无效宣告两种情形。 主动放弃专利是专利权人基于自身意愿终止权利的行为,常见原因有技术更新、维护成本高或市场策略调整。办理需提交《专利权放弃声明》等材料,经形式审查,符合要求1个月内完成,有瑕疵则需2个月左右。主动放弃生效后权利无法恢复。 被动无效宣告是第三方认为专利不符合授权条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的请求。流程包括请求提交与受理、形式审查、转送与答辩、合议审查、口头审理(可选)、作出决定六个阶段。简单案件周期约6 - 8个月,复杂案件需8 - 12个月。证据充分性、当事人配合度、后续行政诉讼等因素会影响耗时。 总体而言,主动放弃适合无争议场景,1 - 2个月可完成;被动无效需预留6 - 12个月甚至更久。企业可借助相关平台进行专利稳定性分析,提高成功率。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审查指南》
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发布的《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工作规范》
《2023年中国专利统计年报》
新华网报道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