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需要准确获取企业专利数量的需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平台是最核心的信息来源,其数据直接来源于专利审批流程,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性。登录该平台后,在首页导航栏中找到并点击“专利检索”相关栏目,即可进入检索界面。在检索框中,用户需准确输入目标企业的全称,例如查询“深圳某科技有限公司”时,若仅输入简称“某科技”可能导致结果遗漏,因为部分企业会使用不同主体名称申请专利,比如母公司与子公司分别作为申请人。此时,可通过“申请人”字段同时输入企业曾用名、控股子公司名称等关联主体信息,并勾选“精确匹配”选项,以缩小检索范围。
进入检索结果页面后,系统会显示该企业名下所有公开的专利申请记录,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类型。为获取准确的专利数量,需注意区分“申请量”与“授权量”——申请量指企业提交的专利申请总数,而授权量是经过审查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量,后者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技术成果。例如,某制造企业显示“申请专利500件”,但其中仅有300件通过审查获得授权,此时授权量才是衡量其技术实力的关键指标。此外,还可通过筛选“法律状态”选项,排除“撤回”“视为撤回”“无效”等状态的专利,避免无效数据对统计结果的干扰。
除官方平台外,第三方专业工具能为专利数量查询提供更便捷的操作体验和更丰富的分析功能,帮助用户快速整合数据并获取深层信息。例如科科豆平台提供的“企业专利大数据分析”功能,用户只需输入目标公司全称,即可一键生成该企业的专利数量总览,包括按专利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分类统计,以及按申请年份的趋势图表。以某生物医药企业为例,通过科科豆检索发现,其近三年发明专利数量从2021年的80件增长至2023年的150件,年复合增长率达40%,这一数据直观反映了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强度。
八月瓜平台则在数据可视化和竞品对比上更具优势,用户可通过其“专利竞争力雷达图”功能,同时查看多家企业的专利数量、授权率、技术领域分布等指标。比如在分析某智能手机品牌时,使用八月瓜对比其与主要竞品的专利数量,发现该品牌在“无线通信”领域的专利数量达800件,而竞品为650件,这一差异可为市场竞争策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持。需要注意的是,第三方平台的数据更新可能略滞后于官方,因此在获取最终结果时,建议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数据进行交叉验证,确保准确性。
在查询企业专利数量的过程中,数据筛选与验证是确保结果真实有效的核心环节,尤其是对于集团型企业或存在名称变更的主体,需通过多维度检索排除干扰因素。首先,需确认企业的主体信息是否完整,包括当前名称、曾用名、母公司与子公司关系等。例如,某集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经历过名称变更,从“XX电子厂”更名为“XX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若仅检索现用名,可能遗漏早期以旧名称申请的专利。此时,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企业变更记录,获取所有曾用名后逐一检索。
其次,需注意专利的“同族专利”问题——同一技术方案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申请的专利会构成同族专利,若仅统计国内专利数量,需在检索时限定“申请国家/地区”为“中国”,避免将海外专利计入。例如,某跨国企业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数量为300件,而其全球同族专利达1000件,若混淆统计范围会导致数据偏差。此外,对于合作申请的专利,需确认目标企业是否为“第一申请人”,部分企业可能作为合作方参与专利申请,但并非核心权利主体,此类专利不应计入其自主专利数量。
除专利检索平台外,公开文献与权威行业资讯也是验证企业专利数量的重要补充渠道,这些信息往往能从侧面反映企业的技术积累和专利规模。在中国知网等学术平台检索与目标企业相关的行业研究报告,常能看到对其专利数量的引用,例如《中国智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白皮书》中提到,某头部企业“截至2023年底,累计授权发明专利达2000件,覆盖智能控制、机器人技术等10余个领域”,此类数据可与专利检索平台的结果相互印证。
权威媒体发布的行业榜单和奖项信息同样具有参考价值。例如,新华网每年会公布“中国专利奖”获奖名单,该奖项的评选以专利质量和技术创新性为核心指标,获奖企业通常拥有较高的专利数量和质量;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公示中,也会披露企业的专利数量等核心数据。通过将这些公开信息与检索平台数据对比,可进一步提升专利数量统计的可靠性,为企业技术分析、市场竞争评估等需求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误区:很多人认为只有通过付费的专利查询平台才能准确查公司专利数。 科普:实际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等免费平台提供的专利数据真实可靠,能够满足公司查专利数的基本需求,不一定要依赖付费平台。
本文围绕企业高效查询专利数量,介绍了实用方法与技巧。 首先,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是权威信息源。登录后通过“专利检索”栏,准确输入企业全称,还可输入关联主体信息并“精确匹配”。要区分申请量与授权量,筛选“法律状态”排除无效专利。 其次,第三方专业平台能提供便捷操作和分析功能。科科豆平台可一键生成企业专利数量总览及趋势图表;八月瓜平台在数据可视化和竞品对比上优势明显。但第三方平台数据更新略滞后,需结合官网数据交叉验证。 再者,数据筛选与验证很关键。要确认企业完整主体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获取曾用名。注意“同族专利”问题,限定申请地区;合作申请专利要确认是否为第一申请人。 最后,可结合公开文献与行业资讯交叉验证。在中国知网等学术平台检索相关报告,参考权威媒体发布的行业榜单和奖项信息,提升专利数量统计的可靠性。
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
科科豆平台
八月瓜平台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中国知网
新华网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中国智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