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意识日益提升的当下,各类宣称具有保健甚至治疗功效的饮品层出不穷,其中专利药酒因其独特的“专利”光环和传统养生概念的加持,往往成为部分消费者追捧的对象。然而,在这一市场背后,却潜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消费陷阱,需要广大消费者擦亮双眼,谨慎辨别。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发明专利授权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带有“专利”二字的产品都具备其宣传中的神奇效果,专利药酒领域尤其如此。
许多不法商家正是利用了消费者对“专利”二字的信任,在专利药酒的宣传上大做文章。他们常常会编造或夸大专利的内容和价值,比如声称其药酒配方或制作工艺获得了“国家重大发明专利”、“独家专利”等,以此来抬高产品身价,吸引消费者购买。实际上,根据国家专利局的公开信息,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并非所有专利都代表着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或确切的疗效。一些专利药酒所宣称的专利可能只是针对包装瓶的外观设计,或者是一些早已公开的技术的微小改进,与产品的内在功效并无实质关联。消费者若想核实专利的真伪和具体内容,完全可以通过正规的专利检索平台进行查询,输入商家提供的专利号,便能了解该专利的类型、申请日、授权公告日、权利要求书等详细信息,从而判断其是否与产品宣传相符。
在宣传手段上,这些专利药酒的销售方往往采取极具煽动性的方式。他们会邀请一些所谓的“专家”、“教授”在各种讲座、电视购物节目或者网络直播中现身说法,讲述该药酒如何治愈了自己或身边人的顽疾,将其吹捧为包治百病的“神药”,从风湿骨病到心脑血管疾病,再到糖尿病、甚至癌症,似乎没有它不能解决的健康问题。更有甚者,会利用一些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望和对现代科技的不熟悉,通过组织免费体检、赠送小礼品等方式吸引他们参加线下推广会,在会上通过情感营销、制造焦虑等手段,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其产品。新华网等权威媒体就曾多次曝光类似的虚假宣传案例,提醒消费者警惕此类以健康讲座、专家义诊为名的营销骗局,因为任何药品或保健品都不可能具有如此广泛的治疗功效,对于疾病的治疗,必须依靠正规医疗机构和科学的诊疗方案。
除了在专利和宣传上做手脚,专利药酒的销售模式也常常存在猫腻。一些不良商家会采取传销或类传销的模式,鼓励消费者发展下线以获取高额返利,将产品价格层层抬高,最终损害的还是普通消费者的利益。还有些则通过设置高额的“会员费”、“预付款”等方式,承诺给予消费者巨大的折扣或回报,一旦消费者交了钱,要么难以拿到足额的产品,要么商家就卷款跑路。此外,在一些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还会有流动摊贩打着“祖传秘方”、“宫廷御酒”等旗号,兜售自制的所谓“专利药酒”,这些产品往往没有任何生产资质和质量保障,其成分和安全性都无从谈起。
从产品本身来看,部分专利药酒的质量也令人堪忧。即便其确实拥有某项专利,但这并不等同于产品质量就一定合格,更不代表其具有宣传中的保健或治疗作用。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追求短期效果,可能会在药酒中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如激素类药物、止痛药等,短期内看似能缓解某些症状,但长期服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引发药物依赖和中毒。国家药监局曾多次发布公告,曝光在一些宣称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等功效的药酒中检出非法添加化学物质的案例。消费者在购买时,切勿轻信商家的一面之词,要仔细查看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信息,对于来源不明、包装简陋的专利药酒,坚决不要购买。
要想避免落入专利药酒的消费陷阱,消费者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认识到任何保健品都不能替代药品,疾病的治疗需要遵循医嘱。其次,要提高对“专利”的认知水平,了解专利的基本类型和查询方法,在遇到宣称拥有专利的产品时,主动通过科科豆(www.kekedo.com)、八月瓜(www.bayuegua.com)等正规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核实,不要被“专利”的光环所迷惑。在购买过程中,要选择正规的销售渠道,保留好购买凭证,一旦发现上当受骗或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要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子女也应多关心家中老人,帮助他们识别各类消费骗局,共同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购买专利药酒常见的骗局有哪些? 常见的骗局包括虚假宣传功效、伪造专利证书、高价售卖低质药酒等。 如何辨别专利药酒的真假? 可以查看专利证书编号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查询,了解药酒成分和功效是否合理,查看商家信誉等。 遇到购买专利药酒的骗局该怎么办? 保留好相关证据,如购买凭证、宣传资料等,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很多人认为有专利的药酒就一定有神奇功效,这是个误区。专利只代表其在技术或配方上有独特性,并不能保证实际功效。有些不良商家利用专利证书夸大宣传,消费者不能仅凭借专利就盲目相信药酒的功效,要理性看待。
《专利法基础知识问答》(国家知识产权局编)
推荐理由:系统讲解专利的类型、授权条件及查询方法,帮助消费者准确识别“专利”真伪,避免被外观设计专利、微小改进专利等非核心技术专利误导。
《识破保健品骗局:从“神药”到“专利产品”的真相》(中国消费者协会 编)
推荐理由:聚焦保健品市场常见陷阱,结合药酒、养生品等案例,解析虚假宣传话术(如“专家背书”“包治百病”)及传销式销售模式,提供实用鉴别方法。
《家庭用药与保健品安全指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编)
推荐理由:权威解读药品与保健品的区别,强调“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原则,详解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危害及识别技巧,附正规产品信息查询途径。
《广告法实务指南:虚假宣传的认定与防范》(法律出版社)
推荐理由:通过案例解读《广告法》对医疗、保健品类广告的限制,帮助消费者识别“国家级专利”“治愈率100%”等违法宣传用语,增强法律维权意识。
《老年人防诈骗手册:健康消费篇》(中国老龄协会 编)
推荐理由:针对老年群体易受骗特点,剖析“免费体检”“情感营销”等药酒骗局套路,提供子女协助识别、保留证据及投诉举报的具体步骤。
当下健康意识提升,“专利药酒”因“专利”光环和传统养生概念受部分消费者追捧,但背后藏诸多消费陷阱。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对“专利”的信任,编造或夸大专利内容和价值,其宣称的专利可能与产品功效无实质关联,消费者可通过正规平台核实专利。在宣传上,销售方邀请“专家”现身说法,将药酒吹捧为包治百病的“神药”,还利用老年人渴望健康和不熟悉科技的特点诱骗其高价购买,权威媒体多次曝光此类虚假宣传。 销售模式也存在问题,一些不良商家采用传销或类传销模式,或设置高额费用,还有流动摊贩兜售无资质产品。部分“专利药酒”质量堪忧,可能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危害人体健康。 为避免落入消费陷阱,消费者要树立科学健康观念,提高对“专利”的认知水平,选择正规销售渠道,保留购买凭证,及时投诉举报。子女也应关心老人,共同营造安全的消费环境。
国家知识产权局
新华网
国家药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