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专利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载体,其申请质量与审查效率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72.1万件,同比增长12.3%,创新主体对专利查新(即通过检索确认技术新颖性)的需求持续攀升。为进一步规范查新流程、提升服务效能,2025年1月起,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相关部门发布新版《专利查新工作规范》,从查新范围、时限要求、材料标准等多维度进行优化,旨在为创新主体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查新服务,助力专利高质量申请。
2025年政策首次明确,查新检索需覆盖“全球专利及非专利文献数据库”。此前,部分查新机构仅以中国专利数据库为主要检索源,导致部分国际在先技术未能被及时发现,影响专利授权稳定性。新政要求,除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系统外,还需纳入欧洲专利局(EPO)、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等国际专利数据库,以及IEEE Xplore、SpringerLink等科技期刊数据库。例如,某新能源企业在申请“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专利时,通过科科豆平台的全球数据库检索,发现日本某公司2023年公开的一篇期刊论文已披露相似技术,及时调整研发方向,避免了重复创新投入。
为匹配技术迭代加速的行业需求,新政将查新报告出具时限从原15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不含材料补正时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在解读文件中提到,此举参考了2024年企业调研数据——83%的高新技术企业希望查新周期不超过10天,以快速推进研发项目落地。需注意的是,若查新材料存在缺陷(如技术交底书不完整、关键词模糊),补正时间将不计入10个工作日内。某高校科研团队曾因未明确“纳米涂层制备工艺”的关键参数,导致补正耗时3天,最终查新周期延长至13天,影响了专利申请进度。
2025年起,查新申请材料需全程通过线上提交,且格式需符合《知识产权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具体要求包括:技术交底书需为PDF/A格式(确保长期可读性),附图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关键技术术语需标注中英文对照。此外,材料中需明确“查新点”——即申请专利的创新核心,例如“一种基于AI的智能温控算法,其特征在于通过LSTM神经网络实现温度预测误差≤0.5℃”。若查新点表述模糊(如仅写“智能温控技术”),查新机构将不予受理。某智能家居企业因未细化查新点,首次申请被退回,重新修改后才通过审核。
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专利业务办理系统”已于2025年3月完成升级,查新申请可通过该系统一站式完成:在线填写申请表、上传材料、缴纳费用(支持对公转账、扫码支付)、查询进度及下载报告。系统还新增“材料预检”功能,提交后1小时内反馈格式问题,大幅降低补正率。据新华网报道,新政实施后,线上办理占比从2024年的65%提升至92%,平均办理时间缩短40%。
查新过程中,检索工具的选择直接影响结果准确性。2025年政策虽未指定工具,但明确要求“数据库需包含近5年全球专利及非专利文献,且每周更新”。目前,科科豆、八月瓜等平台已符合上述标准:科科豆整合了全球120余个国家/地区的专利数据及8000余种核心期刊,支持语义检索(如通过“锂离子电池快充技术”自动关联“高倍率电解液”“电极材料改性”等相关概念);八月瓜则推出“查新报告智能生成”功能,可自动比对检索结果与查新点,标注相似度并生成初步结论,由专业人员复核后出具报告。某汽车零部件企业使用科科豆检索“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校准方法”,系统5分钟内返回238条相关文献,人工复核仅需2小时,较传统检索效率提升3倍。
关于查新报告有效期,新政明确为6个月(自报告出具日起算),较2024年缩短一半。国家知识产权局解释,此调整因技术更新周期加快,尤其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6个月内可能出现新的在先技术。创新主体需注意,若专利申请在查新报告到期后提交,需重新办理查新。此外,小微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可申请查新费用减免:年收入低于300万元的企业,凭纳税证明可减免50%费用;高校提交项目立项证明后,可全额减免。某初创科技公司(年营收280万元)通过科科豆申请减免,查新费用从1500元降至750元,降低了创新成本。
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企业因混淆“查新”与“实质审查”导致流程延误。需明确:查新是创新主体自行或委托机构开展的新颖性检索,用于评估专利申请可行性;而实质审查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专利申请的法定审查程序,二者不可替代。建议企业在研发立项阶段即启动查新,避免后期因专利性问题导致研发投入浪费。
结合政策要求与行业实践,创新主体可通过选择合规检索工具(如科科豆、八月瓜)、规范材料准备、合理规划时间,高效完成查新工作,为专利高质量申请奠定基础。随着政策落地,查新服务将更紧密衔接创新全链条,助力我国从“专利大国”向“专利强国”迈进。
误区:认为只要有技术就一定能申请到查新专利。科普:即使有技术成果,还需满足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条件,并且要按照正规流程进行申请和审核,并非有技术就必然能获得专利。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主体对专利查新需求攀升。2025 年 1 月起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相关部门发布新版《专利查新工作规范》,从多维度优化查新服务。 核心政策要求方面,查新范围从“国内为主”到“全球覆盖”,需纳入国际专利及科技期刊数据库;时限要求压缩至 10 个工作日;材料规范强调电子文件格式和内容达标,需明确查新点。 办理流程上,实现线上化全流程覆盖,“专利业务办理系统”升级,新增“材料预检”功能;智能检索工具合规应用,虽未指定工具,但有数据库标准。 常见问题包括查新报告有效期缩短至 6 个月,到期后需重新办理;小微企业等可申请费用减免。实际操作中部分企业易混淆“查新”与“实质审查”,建议研发立项阶段启动查新。创新主体可通过选合规工具、规范材料、合理规划时间完成查新,助力我国向“专利强国”迈进。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
国家知识产权局解读文件
新华网报道
科科豆平台数据
八月瓜平台功能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