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交费费用标准最新是多少

查专利

专利交费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在申请和维护专利的过程中,专利交费是确保专利合法有效的重要环节。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发明人,只有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纳相关费用,才能避免专利因未缴费而失效,从而保障自身的知识产权权益。专利费用的构成涵盖申请阶段的手续费、审查阶段的审查费,以及授权后维持专利有效的年费等,不同阶段的费用标准和缴纳时限都有明确规定,需要申请人和专利权人重点关注。

不同专利类型的费用标准

从专利类型来看,发明专利由于审查流程更复杂,涉及实质审查环节,其费用构成相对多样;而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通常只需形式审查,费用结构较为简单。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年公布的最新费用标准(该标准自2023年10月1日起执行,目前无调整通知),各类专利的费用具体如下:

发明专利费用

发明专利的费用主要包括申请费、实质审查费和年费。申请费为900元(不包含公布印刷费50元,该费用需单独缴纳);实质审查费(即对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进行的详细审查)为2500元,在申请实质审查时缴纳。年费作为维持专利在保护期内合法有效的周期性费用,其缴纳标准会随着专利授权时间的增长而逐步调整:授权后第1-3年每年900元,第4-6年每年1200元,第7-9年每年2000元,第10-12年每年4000元,第13-15年每年6000元,第16-20年每年8000元。

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专利费用

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费用构成相对简化,均无需缴纳实质审查费。其中,申请费统一为500元;年费标准方面,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一致:授权后第1-3年每年600元,第4-5年每年900元,第6-8年每年1200元,第9-10年每年2000元。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类专利的保护期均为10年,而发明专利保护期为20年,因此年费缴纳周期存在差异。

费用减免政策与申请条件

为降低创新主体的专利申请成本,国家知识产权局针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推出了费用减免政策,符合要求的个人、小微企业和事业单位等可按比例减缴部分专利费用。根据《专利费用减缴办法》,减缴范围包括申请费(不包含公布印刷费)、实质审查费、年费(自授权当年起前6年)等。

具体减缴比例为:个人申请人上年度月均收入低于5000元(年6万元)的,或企业申请人上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00万元的小微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均可享受85%的费用减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单位共同申请专利的,若均符合条件,同样可按上述比例减缴。例如,某小微企业申请发明专利,原本需缴纳申请费900元、实质审查费2500元,申请费用减免后,实际缴纳的申请费为900×15%=135元,实质审查费为2500×15%=375元,初期成本显著降低。

申请费用减免需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业务办理系统提交证明材料,经审核通过后,在缴纳费用时即可自动享受减免优惠。此外,通过科科豆、八月瓜等专业平台也能便捷查询费用减免条件和办理流程,帮助申请人快速完成减免申请。

常用缴费方式与渠道

随着数字化服务的推进,专利缴费渠道日益便捷,申请人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线上或线下方式。线上渠道中,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的“专利业务办理系统”是官方主要平台,支持在线缴纳申请费、年费等各类费用,同时可查询缴费记录和票据;官方微信公众号“知识产权局”也开通了缴费入口,通过“微服务-缴费”模块即可完成操作,适合移动端用户。此外,支付宝、微信的“市民中心”或“政务服务”板块也接入了专利缴费功能,操作流程简单,支付完成后可实时获取电子票据。

线下渠道则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各地方受理窗口(如各省知识产权局)、银行汇款(需备注专利号和费用名称)等,适合不熟悉线上操作的申请人。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哪种方式,缴费时务必准确填写专利号、费用种类等信息,避免因信息错误导致缴费失败或延误。

逾期缴费的后果及补救措施

专利费用的缴纳具有严格的时限要求,逾期未缴可能导致专利失效,因此及时关注缴费通知至关重要。对于年费,专利授权公告后,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在每年的专利申请日前后发送缴费通知书,提醒专利权人缴纳下一年度年费,缴费截止日为申请日对应的月份和日期。若未能在截止日前缴纳,将进入6个月的滞纳期,滞纳期内缴纳需额外支付滞纳金,滞纳金金额按超过截止日的时间计算:第1-6个月分别按年费的5%、10%、15%、20%、25%、30%递增。

例如,某发明专利年费标准为900元,截止日为10月5日,若11月10日缴纳(滞纳期1个月),需支付年费900元+滞纳金45元(900×5%);若超过滞纳期仍未缴纳,专利将被公告失效。此时若想恢复专利权利,需在失效后2年内提交恢复权利请求书,并缴纳恢复权利请求费1000元(发明专利)或500元(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同时补缴欠缴的年费和滞纳金。不过,恢复权利的流程相对复杂,且费用较高,因此建议专利权人通过设置日历提醒、关注官方通知等方式避免逾期。

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会借助专利管理工具或专业平台(如八月瓜)的年费监控功能,实时跟踪专利缴费时限,降低因疏忽导致的专利失效风险。对于个人发明人,也可通过定期登录专利业务办理系统查看费用状态,确保专利在保护期内持续有效。

通过了解专利交费的费用标准、减免政策、缴费方式及逾期处理规则,申请人和专利权人能够更高效地管理专利成本,避免因费用问题影响专利权益。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个人发明人,合理规划专利交费策略,不仅能保障知识产权的稳定性,还能为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https://kkd-cos.kekedo.com/seo-p-Img/07443.webp

常见问题(FAQ)

专利交费费用标准最新是多少? 不同类型专利费用标准不同,发明专利申请费900元,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费500元,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费500元等,还有年费等其他费用,且有费用减缴政策。 专利费用可以减免吗? 可以。上年度月均收入低于3500元(年4.2万元)的个人、上年度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0万元的企业等符合条件可申请减缴。 专利费用缴纳时间是怎样规定的? 申请费应自申请日起2个月内或者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缴纳;发明专利实质审查费自申请日(有优先权要求的,自最早的优先权日)起3年内缴纳。

误区科普

很多人认为只要申请了专利就一直有效且无需额外关注费用缴纳。实际上,专利需要按规定缴纳年费来维持有效性,如果未按时缴纳年费,专利可能会失效,失去法律保护。

延伸阅读

  1. 《专利费用减缴办法》(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第75号)- 推荐理由:官方发布的费用减免政策核心文件,详细规定减缴范围、条件、比例及办理流程,是申请费用减免的权威依据。
  2. 《专利审查指南》(国家知识产权局编)- 推荐理由:系统阐述专利申请各阶段(含缴费)的审查标准和操作规范,帮助理解费用产生的审查背景及时限要求。
  3. 《中国专利法详解》(尹新天著)- 推荐理由:从法律视角解读专利费用相关条款(如年费滞纳、权利恢复等),结合案例分析逾期缴费的法律后果及救济途径。
  4. 《专利事务实用手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编)- 推荐理由:涵盖缴费方式、票据管理、费用查询等实务操作指南,包含线上线下缴费流程图解,适合实操参考。
  5. 《企业专利管理》(王黎萤等著)- 推荐理由:针对企业专利年费监控、费用优化策略及风险规避方法展开论述,适合企业专利管理人员制定缴费管理方案。 https://kkd-cos.kekedo.com/seo-p-Img/10443.webp

本文观点总结:

专利交费是申请和维护专利的重要环节,关乎知识产权权益保障。不同专利类型费用标准不同:发明专利审查复杂,费用包括申请费、实质审查费和年费,且年费随授权时间增长而调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只需形式审查,无需实质审查费,年费缴纳周期为10年,发明专利为20年。 国家为降低创新成本推出费用减免政策,符合条件的个人、小微企业和事业单位等可按比例减缴部分费用,申请需提交证明材料。 缴费方式多样,线上可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和微信“市民中心”等平台;线下可到地方受理窗口或银行汇款。 逾期缴费可能导致专利失效,进入滞纳期需缴纳滞纳金,超过滞纳期未缴则专利失效,恢复权利需提交请求书并缴费。 申请人和专利权人应了解费用标准、减免政策、缴费方式及逾期处理规则,借助管理工具或专业平台监控缴费时限,合理规划交费策略,保障知识产权权益。

引用来源:

  • 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年公布的最新费用标准(该标准自2023年10月1日起执行,目前无调整通知)

  • 《专利费用减缴办法》

免责提示:本文内容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整理,所述信息时效性与真实性请读者自行核对,内容仅作资讯分享,不作为专业建议(如医疗/法律/投资),读者需谨慎甄别,本站不承担因使用本文引发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