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驱动发展的今天,测试类专利的检索效率直接影响研发方向的准确性和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测试测量领域专利申请量突破12万件,同比增长15.3%,如此庞大的专利池意味着高效检索成为研发人员的必备技能。无论是企业技术攻关、高校科研立项,还是个人创新项目,精准找到相关测试专利都能避免重复研发、规避侵权风险,甚至从中获取技术灵感。
测试专利的应用场景广泛,涵盖产品性能测试、质量检测、环境模拟等多个领域,不同场景的检索需求差异显著。例如,研发消费电子可靠性测试设备时,需聚焦“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加速老化”等核心方向;而材料力学测试相关检索则需围绕“拉伸强度”“弯曲模量”“疲劳寿命”等参数展开。在检索前,需梳理清楚测试对象(如材料、部件、系统)、测试方法(如无损检测、在线监测)、测试目的(如性能验证、故障诊断)三个维度,避免因目标模糊导致检索范围过大或遗漏关键专利。
专业的专利检索平台能通过数据整合、语义分析等功能提升效率。例如,科科豆平台整合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数据,其“测试技术专题库”可按测试领域(如电子测试、机械测试)精准筛选;八月瓜平台的“专利价值度评估”功能则能在检索结果中优先展示高价值测试专利,帮助用户快速定位核心技术。相较于通用搜索引擎,这类平台还支持分类号、申请人、法律状态等多维度筛选,例如通过限定“申请日2020-2023年”“授权专利”等条件,缩小无效信息干扰。
国际专利分类号(IPC)是专利检索的“技术地图”,测试类专利主要集中在G01(测量;测试)大类下,例如G01N(测量物理或化学性质)、G01M(机器或结构部件的静或动平衡测试)、G01R(电磁测量)等。以“电池性能测试”为例,对应的IPC分类号可能包括G01R31/36(电池的测试),结合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进行检索,能显著提高查准率。部分平台如科科豆还提供“分类号推荐”功能,输入初步关键词即可匹配相关IPC分类号,降低手动查询分类表的复杂度。
测试专利的关键词可从技术方案的核心要素中提取,包括测试对象、测试方法、测试设备、测试参数四个层面。例如,“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电路板焊点缺陷测试方法”中,核心要素为:测试对象(电路板焊点)、测试方法(机器视觉)、测试参数(缺陷),对应关键词可提取为“电路板焊点”“机器视觉”“缺陷测试”。实际操作中,可通过阅读相关技术文献(如知网收录的测试技术综述)或行业标准,确定领域内通用术语,避免使用小众表述导致漏检。
专利文献中同一技术概念可能有多种表述,需通过同义词扩展扩大检索范围。例如“测试”可扩展为“检测”“试验”“验证”“评估”;“精度”可替换为“准确度”“精密度”“误差范围”。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检索“刹车性能测试”相关专利时,仅用“刹车”作为关键词漏检率达30%,补充“制动”“刹车系统”“制动器”等近义词后,检索结果数量提升42%,且新增专利中包含3项关键技术参考。
合理使用逻辑运算符(AND、OR、NOT)能有效平衡查全率与查准率。例如,检索“非接触式温度测试”专利时,可构建“(非接触式 OR 无接触)AND(温度测试 OR 温度检测)NOT 红外”的检索式,其中“OR”用于同义词组合,“AND”限定核心条件,“NOT”排除不需要的技术方向(如红外测温,聚焦其他非接触方式)。需注意避免过度使用“AND”导致检索范围过窄,或“OR”过多造成结果冗余。
专利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常出现“一种XX测试装置”“基于XX的测试方法”等固定句式,其中“装置”“系统”“设备”可能对应同一技术主题,“基于”“利用”“采用”等动词可提示测试方法的核心。例如,某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薄膜厚度的激光干涉测试系统”,其隐性关键词包括“激光干涉”“薄膜厚度”“测试系统”,检索时需将这些表述纳入关键词库。部分平台如八月瓜的“全文语义检索”功能,可自动识别同义词和隐性表述,减少手动扩展的工作量。
某新能源企业计划研发“固态电池低温性能测试设备”,具体检索步骤如下:
1. 明确目标:测试对象(固态电池)、测试参数(低温性能,如-40℃放电容量、循环稳定性)、测试场景(实验室环境);
2. 提取核心关键词:“固态电池”“低温性能”“测试设备”“放电容量”“循环稳定性”;
3. 扩展同义词:“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固态电解质电池”;“低温性能”→“低温特性”“低温环境适应性”;
4. 匹配分类号:通过科科豆平台查询到相关IPC分类号G01R31/36(电池测试)、G01N25/00(温度对物质性质影响的测量);
5. 构建检索式:(固态电池 OR 全固态电池 OR 固态电解质电池)AND(低温性能 OR 低温特性)AND(测试设备 OR 测试装置)AND(IPC=G01R31/36 OR IPC=G01N25/00);
6. 筛选与分析:在八月瓜平台限定“近5年授权专利”“申请人为高校或科研机构”,最终从237条结果中筛选出12项核心专利,其中3项涉及低温环境模拟装置的结构设计,为设备研发提供了关键参考。
通过上述方法,该企业将原本需要3天的检索工作缩短至1天,且检索结果的相关度提升65%,有效支撑了后续技术路线的制定。
在测试专利检索中,方法与关键词的优化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需结合技术领域特点、平台功能和检索目标持续迭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专利检索中的应用,语义理解、智能推荐等功能将进一步降低检索门槛,但掌握基础方法与技巧仍是提升效率的核心基础。
很多人认为测试专利检索只要用一个核心关键词就能找到所有相关专利,这是错误的。单一关键词检索可能会遗漏大量相关专利,因为不同人在撰写专利时使用的术语和表达方式不同。为了提高检索的全面性,需要运用关键词技巧,如使用同义词、近义词进行拓展,并用逻辑运算符组合多个关键词进行检索。
《专利检索与分析》
《国际专利分类指南》
《专利文献检索与利用》
《专利检索与信息分析》
《专利检索与法律状态分析》
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测试类专利检索效率至关重要。2023年我国测试测量领域专利申请量庞大,高效检索可避免重复研发、规避侵权风险。 优化测试专利检索有核心方法:明确检索目标,梳理测试对象、方法、目的三个维度;选择专业检索平台,如科科豆、八月瓜;利用分类号辅助,测试类专利主要在G01大类。 测试专利关键词也有优化技巧:提取核心关键词,从技术方案核心要素中提取;扩展同义词与近义词,扩大检索范围;组合逻辑运算符,平衡查全率与查准率;关注专利文献特殊表述,捕捉隐性关键词。 文中以某新能源企业研发“固态电池低温性能测试设备”为例,展示了从明确目标、提取关键词、扩展同义词、匹配分类号、构建检索式到筛选分析的完整检索步骤。该企业通过优化方法,缩短了检索时间,提升了结果相关度。测试专利检索的方法和关键词需动态调整,掌握基础方法仍是提升效率的核心。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
《测试技术综述》知网收录文献
科科豆平台数据
八月瓜平台功能介绍
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内部检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