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扶持区别

查专利

专利扶持:从类型差异看政策倾斜方向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核心组成部分,既是企业技术实力的体现,也是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为鼓励市场主体积极投入研发与专利布局,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推出了丰富的专利扶持政策,涵盖资金补贴、项目支持、税收优惠等多个维度。不过,由于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在技术含量、审查流程、保护范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对应的专利扶持政策也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与实施方式,了解这些差异对企业精准匹配政策、提升创新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专利:高价值创新的重点扶持对象

发明专利通常被认为是技术创新的“硬核成果”,其保护对象包括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强调对“创造性”的严格要求——即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需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这种高门槛的特性,使得发明专利的申请与授权过程更为复杂: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3年中国专利统计年报》,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78.2万件,授权量79.8万件,平均授权周期约22个月,授权率约45%;而在审查过程中,除形式审查外,还需经过实质审查(对技术方案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进行全面评估),仅2023年就有超过60万件发明专利因未通过实质审查而被驳回。

正是由于发明专利在技术创新中的核心地位,其对应的专利扶持政策往往更具力度。以资金补贴为例,多数地区对发明专利的扶持覆盖申请、授权、转化等全周期:在申请阶段,可享受申请费、实质审查费的全额或部分减免,如江苏省对企业发明专利申请的官费补贴比例达80%;授权后,一次性奖励金额普遍在3000-2万元之间,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深圳南山科技园)对PCT国际专利申请的资助可高达5万元/件。此外,专利扶持还体现在产业化支持上,拥有核心发明专利的企业在申报科技项目(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可获得加分,例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发明专利的转化效益权重是实用新型专利的2倍以上。

从政策目的来看,针对发明专利的专利扶持更注重鼓励“从0到1”的原始创新。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比达42.3%,其中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超过10年,显著高于其他技术领域,这与各地对核心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的专项扶持密不可分。例如,上海市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的发明专利,除常规补贴外,还额外提供最高20万元的转化奖励,推动专利技术向实际生产力转化。

实用新型专利:实用创新的快速扶持路径

与发明专利不同,实用新型专利主要保护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更强调“实用性”与“形状构造改进”,不包含方法创新。由于无需经过实质审查,仅需通过形式审查(审查申请文件是否齐全、格式是否合规等),其授权周期大幅缩短至6-12个月,2023年我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达208.1万件,授权率超过80%,保护期限为10年(自申请日起计算)。这种“短平快”的特点,使其成为中小企业、个体发明者快速保护实用创新成果的首选。

在专利扶持政策中,实用新型专利的支持更侧重降低创新门槛与提升申请积极性。从补贴范围来看,多数地区对实用新型专利的扶持集中在申请阶段,例如广东省对企业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费补贴为每件1000-2000元,部分地市(如佛山市)对首次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小微企业还提供全额官费减免。与发明专利相比,实用新型专利的扶持金额普遍较低,但覆盖范围更广——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人中,中小企业占比达68.5%,显著高于发明专利的45.2%,这与针对实用创新的普惠性扶持政策直接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扶持政策常与“快速转化”需求结合。由于其技术方案多为产品结构改进(如新型机械零件、家电结构优化等),更容易在短期内实现产业化。通过八月瓜的专利转化案例库可以看到,2023年我国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转让合同数量达12.6万份,占专利转让总量的38.7%,其中60%以上的转让金额低于50万元,以“小而美”的技术改进为主。为此,部分地区推出了针对实用新型专利的“转化加速”扶持,例如浙江省对中小企业通过实用新型专利实现产业化的,给予产品销售额3%的补贴(最高5万元),帮助企业快速收回创新成本。

从政策导向来看,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扶持更注重“从1到N”的渐进式创新。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密集型产业分类与评价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业实用新型专利密度达14.2件/亿元产值,其中家具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等传统产业的实用新型专利占比超过60%,这些专利通过结构改进提升了产品性能或生产效率,而地方政府对这类“接地气”创新的扶持,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政策差异背后的逻辑与企业应对

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在专利扶持上的差异,本质上是政策对创新“质量”与“数量”、“长期价值”与“短期效益”的平衡。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优化专利资助政策,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这意味着未来针对发明专利的专利扶持将更聚焦核心技术领域,而实用新型专利的扶持则会向“实用价值”与“转化效率”倾斜。

对企业而言,选择专利类型与匹配扶持政策需结合自身技术特点。技术含量高、研发投入大的核心技术(如芯片设计、新药研发),建议优先申请发明专利,充分利用各地对高价值专利的阶梯式扶持——通过科科豆的专利政策数据库查询可知,2023年我国31个省份均对“中国专利奖”获奖专利(以发明专利为主)提供额外奖励,平均金额达50万元;而对于产品结构改进、工艺优化等实用创新,实用新型专利的快速授权与低申请成本(2023年平均申请成本不足发明专利的1/3),配合地方普惠性扶持,能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快速建立优势。

此外,企业还可通过专利组合策略提升扶持效益。例如,某新能源企业在研发新型电池结构时,可针对电池材料配方申请发明专利,针对电池壳体结构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形成“核心技术+实用改进”的专利组合。通过八月瓜的专利价值评估系统分析,这类组合专利在申报“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时,扶持金额较单一专利平均提升30%以上,同时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发明专利加计扣除比例为75%,实用新型为50%)等税收优惠。

随着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推进,专利扶持正从“重数量”向“重质量”、“重转化”转变。无论是发明专利还是实用新型专利,其政策核心始终是鼓励创新成果的产生与应用,企业唯有立足技术创新本质,才能在政策红利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https://kkd-cos.kekedo.com/seo-p-Img/06673.webp

常见问题(FAQ)

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在扶持政策上有哪些主要区别? 发明专利的扶持力度通常更大,因为其创新水平要求高,审查时间长,获得扶持资金可能更多;实用新型专利相对扶持力度稍小,申请程序简单、授权快。 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分别能获得多少扶持资金? 这因地区而异,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扶持标准和金额。一般发明专利可能获得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扶持资金,实用新型专利扶持资金可能在几千到几万。 扶持政策对专利的有效期有要求吗? 部分扶持政策会对专利有效期有要求,通常希望专利在一定期限内保持有效,以保障专利技术能持续发挥作用。

误区科普

很多人认为只要申请了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就一定能获得扶持。实际上,扶持政策有诸多条件限制,比如专利的创新性、所属领域、是否符合当地产业发展方向等,只有满足相应条件才可能获得扶持。

延伸阅读

  • 《“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国家知识产权局):推荐理由:官方政策文件,明确“优化专利资助政策、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的核心方向,是理解专利扶持政策差异的顶层设计依据。
  • 《专利申请策略与实务》(吴观乐 著):推荐理由:系统讲解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条件、审查流程及策略选择,帮助企业根据技术特点匹配专利类型,提升申请效率。
  • 《高价值专利培育与评估》(毛金生 等著):推荐理由:聚焦高价值专利(以发明专利为主)的培育路径、价值评估方法及产业化支持政策,包含多地专项扶持案例分析。
  • 《专利转化运营实战指南》(知识产权出版社 编):推荐理由:收录大量实用新型专利“小而美”转化案例,详解地方“转化加速”扶持政策的申请流程与实操技巧。
  •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29490-2013)解读与应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编):推荐理由:指导企业建立专利组合管理体系,结合“核心技术+实用改进”策略提升政策扶持效益,适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场景。 https://kkd-cos.kekedo.com/seo-p-Img/09673.webp

本文观点总结:

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各地推出专利扶持政策,因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存在差异,扶持政策侧重点和实施方式也不同。 发明专利是技术创新的“硬核成果”,申请与授权复杂,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78.2万件,授权率约45%。其扶持政策力度大,覆盖全周期,包括资金补贴、产业化支持,注重鼓励“从0到1”的原始创新,如上海对重点产业发明专利有额外转化奖励。 实用新型专利强调“实用性”与“形状构造改进”,授权周期6 - 12个月,2023年授权量达208.1万件,授权率超80%。其扶持侧重降低创新门槛,多集中在申请阶段,常与“快速转化”需求结合,注重“从1到N”的渐进式创新,如浙江对中小企业相关产业化给予补贴。 政策差异本质是对创新“质量”与“数量”、“长期价值”与“短期效益”的平衡。企业应结合自身技术特点选择专利类型,还可采用专利组合策略提升扶持效益。未来,专利扶持将从“重数量”向“重质量”“重转化”转变,企业要立足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引用来源:

《2023年中国专利统计年报》

《专利密集型产业分类与评价报告》

《“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科科豆的专利政策数据库

八月瓜的专利价值评估系统

免责提示:本文内容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整理,所述信息时效性与真实性请读者自行核对,内容仅作资讯分享,不作为专业建议(如医疗/法律/投资),读者需谨慎甄别,本站不承担因使用本文引发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