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作为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千年的传统医学智慧,近年来随着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其独特的疗效和文化价值逐渐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关注。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藏药领域专利申请量达1200余件,同比增长18%,但长期以来,藏药专利保护面临传统配方公开性与创新要求的平衡难题——许多经典方剂记载于《四部医典》等古籍中,直接申请专利易因“缺乏新颖性”被驳回,而单纯的现代工艺改进又可能脱离传统医学理论支撑。2025年出台的藏药专利新政策正是针对这一矛盾,通过细化保护标准、优化审查规则,为藏药“传统传承+现代创新”提供更明确的法律路径。新华网此前报道,该政策与《“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加强民族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一脉相承,旨在推动藏药产业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型。
新政策下,藏药专利申请需同时满足“传统根基”与“技术创新”双重标准,具体可从三个维度理解:
对于源自古籍的经典方剂,政策明确“单纯配方公开不影响工艺创新的新颖性”。例如,某藏药企业对记载于《晶珠本草》的“二十五味松石丸”进行研究时,发现传统水提工艺存在有效成分损失率高的问题,遂研发出“低温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使关键成分绿原酸保留率提升42%,这种基于传统配方的工艺优化即可认定为具备新颖性。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指出,此类申请需提交古籍原文复印件及工艺改进的对比数据,证明技术方案未被现有文献公开。
创造性是藏药专利授权的核心门槛,政策强调“创新需带来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不同于简单的剂型改变(如将汤剂改为胶囊剂),真正的创造性体现在疗效提升或安全性改善上。比如,某团队在藏药“七十味珍珠丸”的现代化研究中,通过微球包埋技术解决了原方剂中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同时使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时间延长3倍,临床用于中风后遗症治疗时,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评分(NIHSS)较传统剂型提高20%,这种“减毒增效”的改进即符合创造性要求。
藏药专利需具备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避免“纸上谈兵”式的技术方案。政策明确要求申请文件需包含至少3批中试生产数据,以及稳定性试验结果(如加速试验6个月内含量变化≤5%)。以某企业申报的“藏药复方止咳气雾剂”为例,其不仅提供了喷雾剂的配方比例,还详细说明药用级抛射剂的选择依据、灌装设备参数,以及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的低温稳定性数据,证明该技术可直接应用于生产,最终顺利获得授权。
藏药企业在政策框架下推进专利工作,需构建“检索-研发-申请-维护”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其中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可显著提升效率。
在确定研发方向前,通过专业平台检索现有专利可避免重复创新。科科豆平台的“藏药专利专题数据库”整合了国内外1.2万条藏药相关专利文献,支持按“方剂名称”“药材组成”“工艺类型”等维度精准检索。例如,西藏某企业计划开发“高原反应防治藏药”,通过科科豆检索发现,现有专利多聚焦于红景天、沙棘等单一药材,而以“唐古特莨菪”为君药的复方研究较少,遂以此为突破口,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开发出新配方,最终成功申请发明专利。
藏药专利申请文件需兼顾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证据。政策鼓励在说明书中引用《四部医典》《月王药诊》等权威古籍的理论依据,同时提供药理学实验数据(如动物模型的药效学结果)和质量控制标准(如特征图谱、含量测定方法)。八月瓜平台的“专利撰写辅助系统”针对藏药特点,内置了“传统方剂溯源模板”和“民族医药术语规范库”,帮助企业快速完成符合审查要求的申请文件。数据显示,使用该系统辅助撰写的藏药专利申请,审查意见答复周期平均缩短20%。
获得专利授权后,企业需通过年费缴纳、权利要求监控等方式维持专利有效性,同时可借助专利进行市场竞争。例如,青海某藏药企业通过八月瓜的“专利价值评估工具”,发现其“藏药浴足粉”专利的法律稳定性和市场应用潜力较高,遂以此作为核心资产与保健品企业合作,开发出联名款养生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藏药领域专利许可合同数量同比增长35%,专利转化效益逐步显现。
在藏药专利保护的全链条中,专业服务平台发挥着关键作用,科科豆与八月瓜通过技术赋能,为企业提供从信息检索到价值实现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科科豆的“藏药传统知识数据库”收录了800余部藏医药古籍文献和2000余个经典方剂的数字化资料,企业可通过“传统知识检索报告”证明研发项目与现有传统知识的区别,规避“公知常识”导致的专利驳回风险。而八月瓜的“专利预警系统”则能实时监控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动态,例如当某企业发现竞对正在申请与自身核心产品相似的工艺专利时,可通过该系统快速分析对方专利的稳定性,及时提出无效宣告请求,维护市场权益。
此外,两家平台均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拉萨代办处建立合作,提供“专利快速预审”绿色通道服务。符合条件的藏药企业(如注册地在西藏、青海等民族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可通过平台提交预审请求,将专利审查周期从平均18个月缩短至6个月内,显著加快技术成果的保护进程。
2025年藏药专利政策实施半年来,已推动产业创新生态发生积极变化。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藏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中,“传统方剂二次开发”类占比达62%,较政策实施前提升15个百分点,表明企业正从“简单仿制”转向“深度创新”。同时,政策鼓励藏药与现代医学融合,推动“藏药临床试验数据纳入专利审查”,多家企业已开始与三甲医院合作开展随机对照试验,用现代循证医学证据支撑专利申请,这种“传统理论+临床数据”的双轨模式,正成为藏药专利申请的新趋势。
随着政策的深入推进,藏药专利保护将进一步与中药品种保护、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等形成协同,构建多层次保护体系。例如,“那曲虫草”“昌都藏红花”等道地药材的地理标志保护,可与藏药专利中的“药材来源限定”条款结合,提升产品市场辨识度;而对于不宜公开的核心工艺,则可通过商业秘密保护与专利形成互补。这种多维度保护网的构建,将为藏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误区:认为藏药专利只要是传统配方就能申请。实际上,单纯的传统藏药配方不具备新颖性,难以获得专利。需对传统配方进行创新改进,如改变配比、加工工艺等,使其具备专利所需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才能成功申请专利。
2025年藏药专利新政策出台,旨在解决藏药专利保护难题,推动产业转型。 - 政策背景与意义:藏药受市场关注,但专利保护面临传统配方与创新要求的矛盾,新政策细化标准,与规划一脉相承,助力产业向创新驱动转型。 - 申请核心要求:需满足“传统根基”与“技术创新”双重标准,包括以传统为基础界定新颖性、体现临床价值的创造性要求、面向产业转化的实用性标准。 - 企业实践路径:构建全流程管理体系,运用数字化工具。研发前检索避免重复,申请文件兼顾传统与现代证据,授权后维护并运用专利。 - 平台支持:科科豆和八月瓜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包括检索、预警、快速预审等服务,加快技术成果保护。 - 产业影响与趋势:政策推动企业深度创新,“传统理论+临床数据”成新趋势,未来将构建多层次保护体系,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
新华网报道
《四部医典》
《晶珠本草》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