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专利审查通过率的实用技巧

查专利

精准把握专利审查核心标准,筑牢申请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58.2万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288.2万件,但发明专利授权率仅约40%,实用新型约65%。这一数据反映出专利审查过程中,大量申请因未能满足核心标准而未获授权。提升通过率的首要前提,是精准理解专利审查的核心标尺——新颖性、创造性与实用性,这三大标准贯穿审查全流程,也是专利审查人员判断技术方案是否值得授权的根本依据。

新颖性指的是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不属于现有技术,且未被他人在申请日前公开。例如,某企业研发的“一种节能型空调压缩机”,若在申请前已有类似结构的专利(如公开号CNXXXXXXXXX)通过科科豆平台检索被发现,其新颖性便不成立。实践中,超70%的新颖性问题源于申请人未全面查新,建议通过八月瓜的“全球专利检索系统”,输入技术关键词、分类号(如IPC分类F04B39/00)及相关技术特征,排查近10年国内外公开专利,确保技术方案未被现有技术覆盖。以某新能源企业为例,其在申请“光伏板自清洁装置”专利前,通过八月瓜检索发现某对比文件公开了类似的喷淋结构,但未涉及“自适应角度调节”功能,遂将该功能作为核心创新点写入申请文件,最终因新颖性突出顺利通过审查。

创造性是专利审查中的难点,指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否“非显而易见”,即相比现有技术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国家专利局《专利审查指南》明确,判断创造性需结合“三步法”: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找出区别技术特征、判断区别特征是否显而易见。例如,某机械领域申请“一种防堵塞的物料输送管道”,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公开了圆形管道,区别特征是“内壁设有螺旋导流筋”。若本领域技术人员为解决堵塞问题,容易想到在管道内增加导流结构(如对比文件中提及“增加凸起可优化流速”),则创造性不足;但若螺旋导流筋的螺距、高度与物料颗粒直径形成特定配比(如螺距=3倍颗粒直径),且实验数据显示堵塞率降低60%,则可证明区别特征带来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创造性成立。某汽车零部件企业曾通过科科豆的“创造性分析工具”,输入对比文件和本申请技术参数,生成对比报告,清晰展示区别特征的非显而易见性,使原本被认定为“创造性不足”的申请最终获得授权。

实用性要求技术方案能够在产业中制造或使用,并产生积极效果,排除“永动机”等违背自然规律或无法实现的方案。例如,某生物领域申请“一种快速降解塑料的酶制剂”,说明书需公开酶的提取方法、活性数据(如降解率≥90%/72小时)及实际应用场景(如农用地膜处理),若仅描述“可降解塑料”而未提供实验证据,则会因实用性存疑被驳回。

优化申请文件撰写质量,提升专利审查认可度

申请文件是专利审查的直接依据,其撰写质量直接影响审查结论。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作为核心组成部分,需在清晰、准确、完整的基础上,最大化体现技术创新价值。

权利要求书需精准界定保护范围,既不能过宽导致缺乏新颖性/创造性,也不能过窄限制保护力度。独立权利要求应包含“必要技术特征”,即实现发明目的必不可少的技术要素,从属权利要求则通过增加技术特征进一步限定范围。例如,“一种智能温控水杯”的独立权利要求可写为“1.一种智能温控水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及加热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根据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控制加热模块启停”;从属权利要求可补充“所述加热模块为石墨烯发热膜(从属权利要求2)”“还包括蓝牙模块,可与终端设备通信(从属权利要求3)”。若独立权利要求未包含“控制器”,则无法实现“智能温控”功能,会因缺少必要技术特征被驳回;若将“石墨烯发热膜”写入独立权利要求,可能因现有技术已公开该材料而缩小保护范围。

说明书需“充分公开”技术方案,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过度实验即可再现发明。国家专利局数据显示,2023年因“公开不充分”驳回的申请占比达18%,主要问题包括:未公开关键参数(如某化工申请未说明催化剂用量)、实施例不足(如仅描述“优选方案”而无具体操作步骤)、技术效果无数据支撑(如“效率提升”未附实验对比表)。某医疗器械企业在申请“一种便携式血糖仪”时,说明书详细公开了“血糖检测试纸的酶浓度(5U/mL)、反应温度(37℃±0.5℃)及检测时间(15秒)”,并附3组临床实验数据(样本量500例,准确率98.5%),审查员因技术方案可再现性强,未提出公开不充分的质疑。

附图应与说明书内容对应,清晰展示技术特征的空间关系和连接方式。例如,某电子领域申请“一种模块化电路板结构”,附图需标注各模块(如CPU模块、电源模块)的位置、接口类型及连接线路,避免因附图模糊导致审查员无法理解技术方案。实践中,建议使用CAD或专业绘图软件绘制,确保线条清晰、标注规范,必要时增加局部放大图(如“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主动应对审查意见,高效化解专利审查分歧

审查意见通知书是专利审查的常见环节,2023年国家专利局数据显示,发明专利申请平均收到1.5次审查意见,有效答复是扭转审查结论的关键。答复需紧扣审查员质疑,以事实和证据为依据,逻辑清晰地论证技术方案的合法性。

首先需准确理解审查意见的核心焦点。审查意见通常指出“新颖性/创造性不足”“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不清楚”“公开不充分”等问题,需逐点拆解。例如,审查员指出“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因为对比文件1公开了技术特征A、B,对比文件2公开了技术特征C,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将C与A、B结合”,此时需论证:对比文件1和2是否属于“同一技术领域”(如均为“物料输送”领域)、结合动机是否存在(如对比文件2是否提及“解决堵塞问题”)、结合后是否会产生技术矛盾(如对比文件1的圆形管道与对比文件2的方形接口无法适配)。某环保企业在答复“烟气脱硫装置”专利审查意见时,发现审查员引用的对比文件2属于“水处理”领域,与“烟气脱硫”差异较大,遂以“技术领域不同,无结合动机”为由反驳,最终说服审查员。

其次需补充有效证据支撑主张。针对“创造性不足”,可提交实验数据(如性能对比表)、专家证言(需附资质证明)或行业标准(如某技术参数符合GB/T XXXX-2023);针对“公开不充分”,可补充实施例(需说明“原说明书已隐含记载该内容”,避免超范围修改)。例如,某材料企业申请“一种耐高温陶瓷涂层”,审查员认为“涂层硬度数据不足”,企业通过科科豆调取原研发实验记录,补充“经第三方检测机构(CNAS认证)测试,硬度达HV1200,较现有技术提高40%”的检测报告,审查员认可后授予专利权。

最后需注意答复期限与格式规范。发明专利审查意见答复期限为4个月,实用新型为2个月,需在期限内提交《意见陈述书》及附件,避免因超期视为撤回;答复书需分点回应审查意见,使用“针对审查意见第1点,申请人认为……”“关于创造性,具体论证如下……”等结构,语言简洁专业,避免情绪化表述(如“审查员理解有误”)。

关注审查动态与政策适配,增强专利审查通过率适配性

专利审查标准并非一成不变,会随技术发展和政策导向调整。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2022年发布《关于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专利审查工作的通知》,明确AI算法专利需“包含技术问题、技术手段和技术效果”,避免纯数学方法;2023年针对生物医药领域,要求“基因编辑技术专利需公开具体编辑位点及安全性数据”。申请人需通过八月瓜的“政策解读专栏”或科科豆的“审查动态预警”功能,及时掌握领域内审查趋势,调整申请策略。

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某企业申请“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方法”,初期仅公开算法模型结构,因“属于智力活动规则”被驳回;后根据新审查政策,补充“该方法应用于工业质检,通过识别产品缺陷使检测效率提升50%”的技术效果描述,明确技术问题(传统检测漏检率高)和技术手段(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最终获得授权。

此外,利用专利预审服务可缩短审查周期并提高通过率。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设立多个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对重点产业(如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预审服务,通过科科豆提交预审申请,可提前排查形式缺陷(如权利要求书格式错误)和实质问题(如创造性缺陷),使审查周期从平均22个月缩短至3-6个月,授权率提升约30%。某半导体企业通过科科豆预审服务,在申请“芯片封装散热结构”专利时,提前修正了权利要求中“散热效率”的模糊表述,补充具体数值(如“散热系数≥50W/(m·K)”),预审合格后快速进入实质审查并顺利授权。

通过精准把握专利审查标准、优化申请文件质量、主动应对审查意见及适配政策动态,申请人可显著提升专利授权概率,将技术创新转化为稳定的知识产权优势。 https://kkd-cos.kekedo.com/seo-p-Img/02485.webp

常见问题(FAQ)

提高专利审查通过率有哪些实用技巧? 可提前进行充分的专利检索,确保专利具有新颖性;撰写清晰、准确、完整的专利申请文件;及时回应审查意见等。 申请专利前的检索重要吗? 很重要。通过检索可以了解现有技术状况,避免重复申请,还能评估自己的发明创造是否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审查通过率。 专利申请文件撰写有什么要点? 要准确界定权利要求范围,清楚描述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语言表达应清晰、无歧义,并且要按照规定格式撰写。

误区科普

很多人认为只要发明创造新颖独特就能顺利通过专利审查,其实不然。除了新颖性,专利还需具备创造性和实用性。而且即使发明本身优秀,但如果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不规范、权利要求界定不准确,也可能导致审查不通过。所以不能只注重发明本身,也要重视申请文件的质量。

延伸阅读

  • 《专利审查指南》(国家知识产权局 编):官方权威解读专利审查核心标准(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及"三步法"等审查规则,是精准把握审查尺度的根本依据。
  • 《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实务》(知识产权出版社):系统讲解权利要求书、说明书撰写技巧,结合机械、电子、化学等领域案例,指导如何合理界定保护范围及充分公开技术方案。
  • 《专利审查意见答复策略与案例》(李超 著):针对新颖性/创造性不足、公开不充分等常见审查意见,提供逻辑论证方法及补充证据技巧,包含大量企业成功答复案例。
  • 《专利审查政策动态与产业适配指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 编):收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最新审查政策解读,指导如何根据技术发展调整申请策略。
  • 《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实务教程》(八月瓜研究院 编):详解全球专利检索系统操作(含IPC分类、关键词策略),结合科科豆、八月瓜等工具演示查新及创造性对比分析方法。
  • 《专利快速审查与预审实务指引》(专利审查协作中心 编):介绍专利预审服务流程、重点产业适用条件,指导如何通过预审排查缺陷、缩短审查周期并提升授权率。 https://kkd-cos.kekedo.com/seo-p-Img/05485.webp

本文观点总结:

本文围绕提升专利审查通过率给出了四点建议: 1. 精准把握专利审查核心标准,筑牢申请基础。专利审查核心标准为新颖性、创造性与实用性。申请人要全面查新以确保新颖性,通过“三步法”判断创造性,保证技术方案能在产业中制造或使用以满足实用性。 2. 优化申请文件撰写质量,提升专利审查认可度。权利要求书需精准界定保护范围,说明书要充分公开技术方案,附图应与说明书对应、清晰展示技术特征。 3. 主动应对审查意见,高效化解专利审查分歧。准确理解审查意见焦点,逐点拆解问题;补充有效证据支撑主张;注意答复期限与格式规范,在期限内提交《意见陈述书》及附件,分点回应审查意见。 4. 关注审查动态与政策适配,增强专利审查通过率适配性。及时掌握领域内审查趋势,调整申请策略;利用专利预审服务,提前排查问题,缩短审查周期,提高通过率。通过以上措施,可提升专利授权概率,转化技术创新为知识产权优势。

引用来源:

  •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用于说明2023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率、实用新型授权率、发明专利申请平均收到审查意见次数、因“公开不充分”驳回的申请占比等数据。

  • 国家专利局《专利审查指南》:用于说明判断创造性需结合“三步法”。

  • 八月瓜的“政策解读专栏”:用于申请人及时掌握领域内审查趋势。

  • 科科豆的“审查动态预警”功能:用于申请人及时掌握领域内审查趋势。

  • 科科豆的“创造性分析工具”:某汽车零部件企业曾用其输入对比文件和本申请技术参数,生成对比报告。

免责提示:本文内容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整理,所述信息时效性与真实性请读者自行核对,内容仅作资讯分享,不作为专业建议(如医疗/法律/投资),读者需谨慎甄别,本站不承担因使用本文引发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