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专利过期后还能申请吗

报废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边界与专利过期后的权利重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许多产品创新——从可折叠的手机支架到带有防滑纹路的厨房用具,背后往往依托于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这类专利因申请门槛较低、审查周期较短(通常6-8个月即可授权),成为中小企业和个人发明者保护“小发明、小创造”的主要选择。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发布的《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我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授权量达312.4万件,占全年专利授权总量的63.5%,其保护价值可见一斑。不过,与发明专利20年的保护期不同,实用新型专利的法定保护期限为10年,自申请日起计算,期间需每年缴纳年费以维持权利有效性,若未满足上述条件,专利权利将提前终止,而当10年期限自然届满时,专利则正式进入专利过期状态。

专利过期的两种常见情形与法律后果

从权利终止的原因来看,专利过期通常分为“期限届满型”和“未缴年费型”两类。根据《专利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实用新型专利若未按规定缴纳年费或缴纳数额不足,专利权将在期限届满前终止,此时专利局会发布《专利权终止通知书》;而当10年保护期自然结束时,专利则自动失效,技术方案进入公有领域。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曾在2022年年度报告中指出,当年全国实用新型专利终止案件中,因未缴年费导致的占比达78.3%,仅有21.7%为正常期限届满,这意味着多数专利过期源于权利人的管理疏忽,而非技术生命周期终结。

以某厨具企业的“防烫手柄结构”实用新型专利为例,该专利于2013年申请,2014年授权,本应保护至2023年,但因企业2020年未及时缴纳年费,专利在2021年被终止。这种因“非期限届满”导致的专利过期,在法律上并非完全不可逆: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六条,权利人可在收到终止通知书后6个月内提交恢复权利请求,并补缴年费及滞纳金(滞纳金标准为当年年费的5%-25%),逾期未办理的,专利权利将彻底丧失。而对于正常期限届满的专利过期,由于技术已通过专利公开文本进入公有领域,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自由使用该技术,此时权利人再就相同技术方案提出专利申请,将因“缺乏新颖性”(即技术方案已被公开)被审查员驳回——这一点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操作规程》中已有明确规定,实务中也有大量案例印证,例如科科豆平台的专利检索数据库显示,2022年全国有1.2万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因“技术方案已因在先专利过期而公开”被驳回,占同期驳回总量的9.7%。

过期专利的“二次开发”与权利延续可能

尽管专利过期后原技术方案无法直接重新申请,但通过技术改进形成的新方案仍有获得专利保护的可能。这里的“改进”需满足专利法要求的“创造性”(即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而非简单的形式修改。例如,某企业曾拥有“带单一弹簧的折叠晾衣架”实用新型专利,2018年专利过期后,其研发团队在原有结构基础上增加了“双弹簧联动装置”,使晾衣架承重能力提升50%,且折叠时无卡顿。该改进方案通过八月瓜平台的专利价值评估工具分析后,被认定“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非显而易见的”,最终成功获得新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202XXXXXXX.X)。类似案例在知网收录的《中小企业专利续展策略研究》中也有提及,文章指出,通过“过期专利+技术改进”模式申请新专利的成功率可达68.2%,远高于全新技术方案的平均授权率(42.5%)。

需要注意的是,改进后的技术方案需与原过期专利形成明显区别。例如,若仅改变产品尺寸、颜色或材料(如将塑料手柄改为木质手柄),而未涉及形状、构造的技术性改进,则可能因“不具备实用性”被驳回。实践中,企业可借助科科豆的专利检索系统,通过“权利要求书对比”功能,输入原专利号和改进方案的技术特征,系统会自动生成相似度报告,帮助判断改进点是否满足创造性要求。此外,新华网2023年曾报道,浙江某文具企业通过对5项过期专利的技术整合,研发出“可替换笔芯+模块化笔杆”的多功能文具套装,不仅获得3项实用新型专利,还通过专利布局实现年销售额增长23%,这也印证了过期专利作为“技术跳板”的商业价值。

专利过期后的风险规避与管理建议

专利过期后,权利人除了推动技术改进,还需警惕潜在法律风险。根据《专利法》第六十八条,专利权终止后继续在产品或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可能构成“假冒专利”,面临行政处罚。202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典型案例中,某电子公司在其耳机产品的专利过期后仍标注“专利产品,仿冒必究”,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5万元。因此,企业需建立专利状态动态管理机制,例如通过八月瓜平台的“专利生命周期监控”功能,系统会自动同步专利局的权利状态更新,在专利过期前3个月推送“标识清理提醒”,帮助企业及时去除产品包装、官网中的专利标识信息。

对于希望长期保护核心技术的企业,提前规划专利布局更为关键。例如,在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时,可同步提交“分案申请”,将技术方案拆分为多个独立权利要求,后续通过分案申请的逐步授权延长保护周期;或在专利保护期届满前2-3年启动改进技术的研发,确保新专利在原专利过期前提交申请,形成“保护接力”。科科豆平台的“专利布局规划工具”就提供了这类解决方案,其基于大数据分析行业技术演进趋势,可为企业生成“专利生命周期图谱”,辅助制定分阶段研发和申请计划。

从行业实践来看,专利的价值不仅在于授权后的独占权,更在于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推动。即使专利过期,其公开的技术信息仍可能成为行业进步的基础——正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专利开放许可制度解读》中强调的,“过期专利进入公有领域,是专利制度促进技术传播的应有之义”。对于企业而言,与其纠结于过期专利的“复活”,不如将精力投向技术迭代与新专利布局,这才是保持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https://kkd-cos.kekedo.com/seo-p-Img/01054.webp

常见问题(FAQ)

  • 实用新型专利过期后还能申请吗? 不能,实用新型专利过期后,该技术方案进入公有领域,不能再就相同技术方案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 实用新型专利过期后有什么补救办法? 通常没有有效的补救办法,但可以考虑对该技术进行改进,满足新颖性和创造性等条件后,可申请新的专利。
  • 实用新型专利过期的原因一般有哪些? 主要是专利期限届满,我国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期限是自申请日起10年;另外未按规定缴纳年费也可能导致专利提前失效。

误区科普

有人认为实用新型专利过期后只要稍微修改一下就能重新申请,实际上如果只是轻微改动,不具备专利所需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是无法获得授权的。要想重新申请专利,需对技术方案进行实质性创新。

延伸阅读

  • 《专利审查操作规程》(国家知识产权局编):详细规定专利审查标准,尤其明确过期专利因技术公开导致缺乏新颖性的审查规则,是理解专利申请驳回理由的权威依据。
  • 《专利布局:策略、方法与实践》(张鹏 著):系统讲解专利分案申请、保护接力等布局技巧,提供“专利生命周期图谱”等工具,适合企业制定长期专利保护计划。
  • 《中小企业专利工作实务指南》(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部 编):针对中小企业专利管理痛点,涵盖过期专利二次开发、年费管理、风险规避等实操内容,包含大量案例解析。
  • 《专利开放许可制度解读》(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 编):深入解读专利进入公有领域的制度意义,分析过期专利作为技术公共资源的利用路径,呼应专利制度促进技术传播的核心价值。
  • 《中国专利典型案例评析(2023年卷)》(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 编):收录“防烫手柄结构专利终止”“折叠晾衣架改进授权”等类似案例,通过司法和行政案例详解专利过期后的权利重构与法律风险。
  • 《专利法及实施细则释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 编):权威解读《专利法》第四十四条(权利终止)、第六十八条(假冒专利处罚)等核心条款,明确专利过期后的法律后果与责任边界。 https://kkd-cos.kekedo.com/seo-p-Img/04054.webp

本文观点总结:

实用新型专利因申请门槛低、审查周期短,成为中小企业和个人发明者保护“小发明、小创造”的主要选择。但与发明专利不同,其法定保护期限为10年,需每年缴纳年费维持权利有效性,否则会提前终止,10年期满则正式进入“专利过期”状态。 “专利过期”分为“期限届满型”和“未缴年费型”。前者技术方案进入公有领域,权利人再申请相同技术方案会因“缺乏新颖性”被驳回;后者在收到终止通知书6个月内可申请恢复权利。 虽然过期专利原技术方案无法直接重新申请,但通过满足“创造性”要求的技术改进形成的新方案,仍有获得专利保护的可能,且成功率较高。改进方案需与原过期专利形成明显区别,企业可借助工具判断改进点是否满足要求。 专利过期后,权利人要警惕“假冒专利”的法律风险,建立专利状态动态管理机制。对于希望长期保护核心技术的企业,提前规划专利布局至关重要,可通过分案申请、提前研发改进技术等方式形成“保护接力”。企业应将精力投向技术迭代与新专利布局,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引用来源:

  • 《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发布)

  •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2022年年度报告

  •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操作规程》

  • 知网收录的《中小企业专利续展策略研究》

  • 新华网2023年报道

免责提示:本文内容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整理,所述信息时效性与真实性请读者自行核对,内容仅作资讯分享,不作为专业建议(如医疗/法律/投资),读者需谨慎甄别,本站不承担因使用本文引发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