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专利时公式部分要注意哪些规范

查专利

专利撰写中公式部分的规范要点

在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式往往是技术方案的核心载体,尤其在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一个准确的数学式子能直观呈现技术原理、参数关系或计算逻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明确指出,专利公式不仅需满足数学上的正确性,还需符合法律文件的严谨性,否则可能导致技术方案公开不充分或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不清楚。从科科豆平台的专利检索数据来看,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因公式表述问题收到审查意见的比例约占18%,其中符号定义缺失、编号混乱是主要原因;而八月瓜的专利质量报告显示,规范撰写的专利公式能使审查周期平均缩短1.2个月,可见其在专利申请中的重要性。

公式编号与引用:确保追溯性与唯一性

所有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或附图中出现的专利公式,均需进行编号且保持连续。国家专利局《专利审查操作规程》规定,编号应采用“式(阿拉伯数字)”的形式,如“式(1)”“式(2)”,且编号需单独成行并置于公式右侧顶格,与公式之间空一格。这种编号规则的核心目的是保证公式在文中可追溯——当说明书后续提及“根据式(1)计算得到的结果”时,审查员和公众能快速定位对应的数学表达式。例如,某发明专利申请中涉及“温度场分布计算”,其说明书中依次出现“T(x,y)=a·x+b·y+c (式(1))”“Q=k·∂T/∂x (式(2))”,通过连续编号,读者可清晰理解式(2)是基于式(1)的导数计算,体现技术逻辑的连贯性。

需注意的是,公式编号不得重复或跳号。国家专利局2023年发布的《专利申请常见缺陷解析》中提到,曾有一件涉及新能源电池的专利申请,因在说明书第3页和第5页同时标注“式(3)”,导致审查员无法确定权利要求中“根据式(3)确定的充放电效率”具体指向哪个公式,最终发出“权利要求不清楚”的审查意见。

符号定义:避免歧义的关键环节

公式中的每个符号(包括字母、数字、特殊符号)都需在首次出现时明确其物理意义、单位及取值范围,这是专利公式公开充分性的基本要求。《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二章强调,“技术方案中涉及的参数、变量等需通过文字描述或附图说明进行解释”,否则可能因“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无法确定符号含义”而被认定为公开不充分。

例如,某专利申请中出现公式“P=ρgh”,若仅写成“P=ρgh(式(1))”,未说明符号含义,审查员可能无法判断该公式是计算液体压强(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深度)还是其他物理量。正确的做法是在公式后补充:“式(1)中,P为管道内液体的静压强(单位:Pa);ρ为液体密度(单位:kg/m³);g为重力加速度(取值9.8m/s²);h为液体深度(单位:m)”。知网上一篇题为《专利文件中数学符号定义的规范化研究》的文献指出,符号定义需遵循“一符一义”原则,即同一符号在整篇说明书中只能表示一个物理量,若需使用相同符号表示不同含义(如“t”既表示时间又表示温度),需通过下标区分(如“tₜ”表示温度,“tₕ”表示时间)并分别定义。

排版格式:兼顾可读性与规范性

公式的排版直接影响审查员和公众的阅读效率,国家专利局对专利公式的排版有明确要求:公式需单独成行,与上下文字段空一行;字号不小于正文的5号字,符号之间的间距需符合数学表达习惯(如乘号“×”与变量之间需空半角空格);分式应采用水平分数线,避免使用斜线分式导致歧义。

例如,“(a+b)/(c+d)”应排版为水平分式(分子a+b,分母c+d,中间用长横线分隔),而非“a+b/c+d”——后者可能被误读为“a+(b/c)+d”。对于矩阵、行列式等复杂公式,需使用括号或方括号明确边界,分块矩阵需用虚线分隔块与块之间的元素,如:
[ \begin{pmatrix} a_{11} & a_{12} & \cdots & a_{1n} \ a_{21} & a_{22} & \cdots & a_{2n} \ \vdots & \vdots & \ddots & \vdots \ a_{m1} & a_{m2} & \cdots & a_{mn} \end{pmatrix} ]
科科豆的专利撰写辅助工具内置公式排版模板,可自动调整分式、矩阵等复杂公式的格式,使其符合《专利审查指南》中“公式整体居中,编号右侧顶格”的要求,减少因排版不规范导致的补正。

与文字内容的衔接:逻辑连贯的表达

公式并非孤立存在,需与前后文字内容紧密衔接,确保技术方案的逻辑完整性。国家专利局《专利审查操作规程》建议,在首次引入公式时,需说明其来源或用途,例如“为计算该传感器的灵敏度,首先建立输出电压与应变片电阻变化的关系模型,如式(1)所示”;引用公式时需明确参数传递关系,如“将式(2)中的电阻R₁=100Ω代入式(1),可得输出电压U=5V”,而非简单表述为“由公式1和2可得U=5V”。

某涉及人工智能算法的专利申请中,因未说明公式与技术步骤的对应关系,导致审查意见指出“权利要求中‘基于式(3)的特征提取步骤’未明确式(3)的输入参数来源,无法确定该步骤如何实施”。正确的衔接方式应为:“步骤S302中,特征提取步骤具体包括:将步骤S301中预处理后的图像数据X输入卷积核K(K的尺寸为3×3,如式(2)定义),通过式(3)计算特征图Y=X*K(式中,*表示卷积运算),完成特征提取”。

特殊符号与附图中的公式处理

对于希腊字母(如α、β)、微分符号(d、∂)、集合符号(∈、∉)等特殊符号,需使用规范的字符样式:变量(如x、y)通常用斜体表示,常量(如π、e)、单位符号(如m、s)、函数名称(如sin、log)用正体表示,这是专利公式可读性的基本要求。例如,普朗克公式“E=hν”中,E(能量)、ν(频率)为变量(斜体),h(普朗克常量)为常量(正体),若将h写成斜体,可能被误认为变量,导致技术方案理解偏差。

附图中的公式需与说明书文字中的公式保持一致性:编号需对应(如附图1中的公式应标注为式(1),与说明书中引用的式(1)一致),符号含义需与文字定义相同,且清晰度需满足审查要求。八月瓜平台的专利数据显示,2023年约15%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因附图中公式模糊或编号错误被要求修改,例如附图中公式编号为“式(5)”,说明书引用为“式(4)”,导致审查员无法对应技术特征。建议使用矢量图绘制附图中的公式,确保放大后仍清晰可辨,避免因像素模糊影响技术方案的公开。

在实际操作中,申请人可借助科科豆、八月瓜等平台的专利检索功能,查阅同领域已授权专利的公式表述方式,参考其符号定义、排版格式等规范;同时,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的“专利审查信息查询”系统,了解近期公式相关审查意见的常见问题,针对性优化撰写质量。通过遵循上述规范,专利公式不仅能准确传递技术信息,还能提升专利申请的审查效率,为技术方案获得稳定保护奠定基础。 https://kkd-cos.kekedo.com/seo-p-Img/00842.webp

常见问题(FAQ)

撰写专利时公式必须用特定软件编辑吗? 不一定,公式可以用专业公式编辑软件编辑,也可以清晰手写后扫描处理,但要保证清晰准确。 专利里的公式需要全部详细推导过程吗? 不是所有都要,关键公式和创新点相关公式需有推导过程,常见通用公式无需详细推导。 公式中的符号有什么规范要求? 符号要统一、清晰定义,首次出现的符号需说明含义,尽量使用行业通用符号。

误区科普

误区:认为专利中的公式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实际上,专利是面向公众公开的技术文件,公式必须规范、清晰,让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否则可能影响专利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

延伸阅读

  • 《专利审查指南》(国家知识产权局编):官方权威指南,系统规定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式的审查标准,涵盖公开充分性、清楚性等核心要求,是专利公式撰写的根本依据。
  • 《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实务(理工科类)》(知识产权出版社):针对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等领域,详细讲解公式符号定义、编号规则、排版格式等实操要点,包含大量理工科专利案例。
  • 《专利审查操作规程(实质审查分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深入解析公式编号冲突、符号歧义等常见缺陷的审查逻辑,提供公式与技术方案衔接的审查判断标准。
  • 《专利文件中数学符号定义的规范化研究》(知网学术论文):从“一符一义”原则、单位标注规范等角度展开学术分析,结合案例对比符号定义缺失与规范表述的审查结果差异。
  • 《专利申请常见缺陷解析》(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汇总2023年公式相关审查意见典型案例(如编号重复、符号未定义),剖析缺陷成因及修改方法。 https://kkd-cos.kekedo.com/seo-p-Img/03842.webp

本文观点总结:

在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式作为技术方案的核心载体,其撰写规范至关重要。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指出,专利公式需满足数学正确性与法律严谨性。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中,约18%因公式表述问题收到审查意见,规范撰写可缩短审查周期。 1. 公式编号与引用:需连续编号,采用“式(阿拉伯数字)”形式,单独成行置于右侧顶格,且不得重复或跳号,以确保可追溯性与唯一性。 2. 符号定义:每个符号首次出现时需明确物理意义、单位及取值范围,遵循“一符一义”原则,避免歧义。 3. 排版格式:公式单独成行,字号不小于正文5号字,分式用水平分数线,复杂公式明确边界,可借助工具排版。 4. 与文字内容的衔接:公式应与文字紧密衔接,引入时说明来源或用途,引用时明确参数传递关系。 5. 特殊符号与附图中的公式处理:特殊符号用规范样式,附图公式与文字一致,编号对应、含义相同,建议用矢量图绘制。 申请人可借助平台检索和官方系统查询,优化撰写质量,提升审查效率。

引用来源:

  • 科科豆平台的专利检索数据

  • 八月瓜的专利质量报告

  • 国家专利局2023年发布的《专利申请常见缺陷解析》

  • 知网上题为《专利文件中数学符号定义的规范化研究》的文献

  • 八月瓜平台的专利数据

免责提示:本文内容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整理,所述信息时效性与真实性请读者自行核对,内容仅作资讯分享,不作为专业建议(如医疗/法律/投资),读者需谨慎甄别,本站不承担因使用本文引发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