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知局的专利审查流程中,专利申请被驳回是不少申请人会遇到的情况。根据国知局2023年发布的《专利统计年报》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的驳回率约为35.2%,其中因实质性缺陷(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不足)导致的驳回占比超过70%,其余则多由文件形式缺陷引发。了解这些常见驳回原因,是提升专利授权率的基础。
新颖性是指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过、没有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知局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实践中,新颖性不足是最常见的驳回理由之一。例如,某企业申请“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垃圾分类装置”专利,审查员通过检索发现,科科豆平台上公开的一篇2021年申请的专利文件已记载了“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垃圾进行分类”的核心结构,且两者技术领域、解决的技术问题及技术方案均相同,最终因新颖性不足被驳回。
创造性要求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显而易见的,且能产生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部分申请人认为“小改进”就能获得专利授权,但实际上,若改进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常规手段即可想到的,很可能因创造性不足被驳回。比如,某申请人提交“一种带USB接口的保温杯”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为“在保温杯侧壁增设USB接口用于充电”,审查员指出,现有技术中已有“保温杯+充电功能”的结合(如对比文件公开了带无线充电的保温杯),而增设USB接口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选择,未带来预料不到的效果(如充电效率提升、安全性增强等),因此认定缺乏创造性。
实用性要求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产业上制造或使用,并能产生积极效果。虽然因实用性不足被驳回的比例较低(约占驳回总量的5%),但仍需注意:若技术方案仅停留在抽象概念或无法实现的设想(如“永动机”),会直接被认定为不具备实用性。此外,文件形式缺陷也不容忽视,包括权利要求书保护范围不清楚、说明书公开不充分、附图不清晰等。例如,某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仅记载“一种高效节能的发动机”,未明确其结构组成或工作原理,说明书也未对“高效节能”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描述,审查员以“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不清楚”为由驳回申请。
面对国知局发出的审查意见通知书,申请人并非无计可施。通过针对性的答复策略,约30%的驳回案件可通过修改或陈述意见实现逆转。以下结合实操案例,总结答复审查意见的核心技巧。
审查意见通知书会明确指出驳回的具体理由及所引用的对比文件,申请人首先需仔细研读通知书,判断驳回理由是否成立。例如,若审查员认为权利要求缺乏新颖性,需核对对比文件是否真正公开了权利要求的全部技术特征;若认为缺乏创造性,需分析区别技术特征是否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某申请人在答复“一种防蓝光眼镜”专利的审查意见时,发现审查员引用的对比文件仅公开了“镜片镀膜”技术,而其权利要求中“镀膜材料为氧化铈与二氧化硅的复合纳米材料”这一特征未被公开,据此指出新颖性驳回理由不成立,最终成功克服缺陷。
若驳回理由部分成立,申请人可通过修改权利要求书(如缩小保护范围、增加技术特征)或提交意见陈述书进行反驳。修改时需注意:新增技术特征需在原说明书中有记载,且不能超出原申请文件的记载范围。意见陈述则需结合技术事实与法律依据,逻辑清晰地论证。例如,针对创造性缺陷,某申请人提交了实验数据:其发明的“新型锂电池电极材料”比对比文件中的材料循环寿命提升40%,而本领域常规改进通常仅提升10%-15%,据此证明该技术效果是预料不到的,最终审查员认可了其创造性。
在答复过程中,全面的专利检索能帮助申请人找到支持专利性的证据。通过八月瓜、科科豆等平台的检索功能,可排查是否有未被审查员引用的现有技术,或发现对比文件的公开时间晚于申请日等关键信息。此外,对于复杂案件(如涉及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建议借助专业专利代理机构的力量,他们能更精准地把握审查员的审查逻辑,制定合理的答复策略。例如,某高校在申请“一种基因编辑方法”专利时,因审查员认为其与现有CRISPR技术无实质区别,通过代理机构检索到一篇相关论文的发表时间在申请日之后,成功证明技术方案未被公开,最终获得授权。
在专利审查的“博弈”中,理解驳回原因是前提,掌握答复技巧是关键。申请人需以技术事实为基础,结合法律规定与审查员的审查逻辑,通过精准修改与充分陈述,最大限度争取专利授权。
很多人认为只要专利被驳回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实际上,专利被驳回后,申请人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复审请求,通过复审程序争取专利授权。在复审过程中,若能合理地针对驳回理由进行反驳和解释,还是有很大机会获得通过的。
本文围绕国知局专利驳回原因及答复审查意见技巧展开。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驳回率约为35.2%,超70%因实质性缺陷,其余多为文件形式缺陷。常见驳回原因包括:一是新颖性不足,技术方案在申请日前已被公开则无新颖性,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垃圾分类装置”专利;二是创造性缺陷,技术改进若为常规手段且无预料效果,像“带USB接口的保温杯”专利;三是实用性问题与文件形式缺陷,技术无法实现或文件有缺陷也会被驳回。
答复审查意见有策略,约30%驳回案件可逆转。技巧包括精准定位驳回理由,从审查意见找“突破口”,如“防蓝光眼镜”专利案例;针对性修改与意见陈述,用“证据+逻辑”说服审查员,如“新型锂电池电极材料”案例;善用检索工具与专业支持,复杂案件借助代理机构,如“基因编辑方法”专利。申请人应结合技术事实、法律规定和审查逻辑争取授权。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23). 《专利统计年报》.
科科豆平台. (2021). 相关专利文件.
八月瓜平台. 检索功能.
某高校. (申请日之后). 相关论文.
专业专利代理机构. 审查逻辑与答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