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创新主体而言,申请专利是将技术成果转化为法律保护的关键步骤,而专利费用作为贯穿申请全流程的核心成本,直接影响着创新者对专利类型的选择。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作为我国专利体系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前者侧重保护产品或方法的技术方案,后者则针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的实用新方案,两者在保护范围、审查要求上的差异,也体现在专利费用的构成与金额上。了解这些差异,不仅能帮助申请人合理规划成本,更能让创新资源得到高效配置。
在专利申请提交阶段,国家专利局会根据专利类型收取基础费用,这部分费用的差异源于两者申请文件的复杂程度和审查流程的初始设定。根据国家专利局2024年公布的《专利收费标准》,发明专利的申请费为900元,实用新型专利为500元,这一差距在申请入口处便已显现。以某科技初创公司为例,若其同时申请一项发明专利(涉及智能算法)和一项实用新型专利(针对算法硬件载体的结构改进),仅申请费一项便需支出900元+500元=1400元,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60%。
除申请费外,申请阶段还可能涉及文件附加费用,如权利要求附加费(权利要求超过10项后,每项增收150元)、说明书附加费(说明书页数超过30页后,每页增收50元),这部分费用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是一致的,但由于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通常更复杂,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篇幅可能更长,实际产生附加费的概率更高。例如,某高校研发团队申请的发明专利因涉及多领域交叉技术,说明书达45页,需额外支付(45-30)×50=750元附加费,而同期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仅25页,无需支付此项费用,进一步拉大了两者在申请阶段的专利费用差距。
进入审查环节后,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费用差异显著扩大,核心原因在于发明专利需经过实质审查,而实用新型仅需形式审查。根据国家专利局规定,发明专利申请人需在申请日起三年内提出实质审查请求,并缴纳实质审查费2500元,这是实用新型专利完全不涉及的费用项目。这意味着,一项发明专利从申请到进入实质审查,累计需支付申请费900元+实质审查费2500元=3400元,而实用新型专利在审查阶段无需额外缴费,仅需前期的500元申请费。
某医疗器械企业的案例更能说明这一点:该企业2024年申请了一项关于“新型微创手术器械”的发明专利和一项“器械手柄防滑结构”的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在提出实质审查请求时,除已缴纳的900元申请费外,又支付了2500元实质审查费,而实用新型专利在形式审查通过后直接进入授权公告阶段,审查环节未产生额外费用。这种差异使得发明专利的专利费用在审查阶段显著高于实用新型,也让申请人在提出实质审查请求前需更谨慎评估专利的商业价值——若技术方案创造性不足,实质审查费可能成为“沉没成本”。
此外,审查过程中若出现补正或答复审查意见,虽然官方不收取额外费用,但委托代理机构时可能产生服务费差异。八月瓜平台2025年发布的《专利代理服务白皮书》显示,发明专利因审查意见答复涉及创造性争辩等复杂内容,平均代理服务费比实用新型高30%-50%,例如发明专利答复审查意见服务费约2000-3000元,实用新型则多在1000-1500元,这部分间接成本也需纳入专利费用的考量范围。
专利授权后,申请人需缴纳登记费、公告印刷费、印花税,并在保护期内逐年缴纳年费,这部分费用构成了专利费用的长期支出。根据国家专利局标准,发明专利授权时需缴纳登记费250元、公告印刷费50元、印花税5元,合计305元;实用新型则需登记费200元、公告印刷费50元、印花税5元,合计255元,两者授权时的一次性费用相差50元,差异不大。但年费作为长期支出,差异会随保护期延长而逐渐显著。
发明专利保护期为20年,年费从第1年至第20年逐年递增:第1-3年每年900元,第4-6年每年1200元,第7-9年每年2000元,第10-12年每年4000元,第13-15年每年6000元,第16-20年每年8000元。实用新型保护期为10年,年费标准较低:第1-3年每年600元,第4-5年每年900元,第6-8年每年1200元,第9-10年每年2000元。以保护期第5年为例,发明专利年费1200元,实用新型900元,差距300元;到第10年,实用新型年费2000元(已到保护期终点),而发明专利第10年仍在保护期内,年费2000元,第11年则跃升至4000元,长期持有成本差距明显。
某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实践印证了这一点:该企业2015年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至2025年(第10年),实用新型专利因保护期届满无需缴纳年费,而发明专利仍需按第10年年费标准2000元缴纳,且后续5年费用将持续上涨。这种年费差异使得企业在专利布局时,会优先为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尽管费用更高),而对结构改进等辅助技术选择实用新型,以平衡保护需求与专利费用成本。
为减轻创新主体负担,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年修订的《专利收费减缴办法》明确,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如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年收入低于6万元的个人)可享受85%的费用减缴,非小微企业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可享受70%减缴。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费用差距。
以小微企业申请发明专利为例,申请费900元×15%=135元,实质审查费2500元×15%=375元,授权时登记费等305元×15%=45.75元,首年授权阶段总费用135+375+45.75=555.75元;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费500元×15%=75元,授权费用255元×15%=38.25元,总费用75+38.25=113.25元,两者差距从全额费用的3400元 vs 500元缩小至555.75元 vs 113.25元,比例约5:1。科科豆平台2025年专利服务数据显示,享受费用减免后,小微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22%,说明政策有效降低了创新门槛,但专利费用的绝对差异依然存在,申请人仍需根据技术价值选择专利类型。
对于创新者而言,理解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在申请、审查、授权后各阶段的费用差异,结合自身技术特点(如创造性高低、保护需求时长)和成本预算,才能做出更合理的专利申请决策。无论是追求全面保护的发明专利,还是侧重快速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费用的规划都应与创新战略紧密结合,让每一分投入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力。
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费用哪个更高? 一般来说,发明专利申请费用更高,因为其审查流程更复杂,需要进行实质审查。 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年费标准有什么不同? 发明专利年费前期相对低,但后期逐年递增幅度大;实用新型专利年费整体较低且递增幅度小。 除了申请费和年费,两者还有其他费用差异吗? 有,发明专利可能涉及实质审查费,而实用新型专利没有。
很多人认为实用新型专利费用低所以价值一定不如发明专利。实际上,费用高低和专利价值不能简单划等号。实用新型专利在一些特定领域,如产品的形状、构造改进等方面,能快速保护创新成果,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专利费用贯穿专利申请全流程,直接影响创新者对专利类型的选择。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在保护范围、审查要求和专利费用上存在差异。 1. 申请阶段:国家专利局根据专利类型收取基础费用,发明专利申请费900元,实用新型专利500元。申请阶段还可能涉及文件附加费用,因发明专利技术方案更复杂,产生附加费概率更高。 2. 审查阶段:发明专利需实质审查,申请人要缴纳2500元实质审查费,而实用新型仅需形式审查,无需额外缴费。此外,委托代理机构时,发明专利平均代理服务费比实用新型高30%-50%。 3. 授权后阶段:授权时,发明专利需缴纳305元,实用新型需缴纳255元,两者相差不大。但年费方面,发明专利保护期20年,逐年递增;实用新型保护期10年,标准较低,长期持有成本差距明显。 4. 费用减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享受费用减缴,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两者费用差距,但绝对差异仍存在。 创新者应结合自身技术特点和成本预算,合理规划专利费用,做出更合理的专利申请决策。
国家专利局2024年公布的《专利收费标准》
八月瓜平台2025年发布的《专利代理服务白皮书》
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年修订的《专利收费减缴办法》
科科豆平台2025年专利服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