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专利怎么发布流程及费用

专利发

在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成果往往需要走出国门,进入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而要在异国他乡保护这些凝聚着智慧的发明创造,国际专利发布就成了不可或缺的环节。简单说,国际专利发布并非指在某个“国际专利局”获得一项全球通用的专利,而是通过特定的国际条约或双边协议,让一项发明创造在多个国家或地区逐步获得法律保护的过程,这其中涉及一系列规范的流程和相应的费用支出,了解这些内容,能帮助创新主体更高效地规划全球知识产权布局。而专利发布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步骤,它不仅关系到发明创造能否顺利进入国际市场,还直接影响其在不同国家的保护力度和范围。

目前,国际专利发布最常用的途径是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进行,这种方式被全球多数国家认可,能大大简化在多个国家申请专利的手续。以一家研发智能穿戴设备的科技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国内完成核心技术研发后,希望产品能同时进入欧洲、东南亚等市场,此时通过PCT途径进行专利发布就成了最优选择,因为它允许申请人在一个阶段内完成多个国家的初步申请流程,避免了直接向各国单独申请的繁琐。

在申请阶段,申请人需要准备完整的申请文件,包括发明名称、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附图(如有)、权利要求书等,这些文件需要清晰、准确地描述发明的技术方案,其中权利要求书更是界定保护范围的核心,需要在专业指导下撰写。为了确保申请文件的质量,很多企业会借助国内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比如通过科科豆平台的专利申请辅助工具,对文件进行初步审核和优化,该平台整合了全球专利数据库资源,能帮助申请人提前发现文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后续审查通过率。准备好文件后,申请人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PCT受理局)提交申请,同时缴纳申请费,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对申请文件进行形式审查,确认是否符合受理条件,通过后即获得国际申请日,这个日期对后续进入各国的保护期限计算至关重要。

进入国际阶段后,流程主要包括国际检索、国际公布和国际初步审查(可选)。国际检索由指定的国际检索单位(ISA)负责,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就是PCT体系中重要的ISA之一,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该局共受理PCT国际申请7.3万件,其中90%以上的申请都选择由其进行国际检索。检索单位会针对申请文件中的技术方案,检索全球范围内的现有技术,并出具国际检索报告,这份报告能帮助申请人了解发明的专利性(即获得专利授权的可能性),比如某生物科技公司提交的新药化合物申请,经国际检索后发现存在一篇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申请人根据报告对权利要求进行了修改,缩小了保护范围,从而提高了后续进入国家阶段的授权概率。国际公布则是在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后,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其官方渠道公布申请文件,新华网曾在2022年报道过我国某新能源企业的PCT申请在国际公布后,迅速吸引了多家海外企业的合作意向,这也体现了国际公布在技术传播和市场拓展中的积极作用。如果申请人希望进一步了解发明的专利性,还可以提出国际初步审查请求,由国际初步审查单位出具国际初步审查报告(IPRP),这份报告虽不具有法律效力,但能为后续国家阶段的审查提供参考,不少企业会选择这一步骤,以便提前应对可能的审查意见。

完成国际阶段后,就进入了关键的国家阶段,也就是申请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通常是自优先权日起30个月),向希望获得保护的国家或地区专利局提交进入声明,并办理相关手续,比如提交申请文件的翻译件(如进入欧盟需要翻译成英文、法文或德文,进入日本需要翻译成日文)、缴纳国家阶段费用等。不同国家的专利局对申请文件的要求和审查标准存在差异,例如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更注重发明的实际应用价值,而欧洲专利局(EPO)则对技术方案的创造性要求较高,这就需要申请人根据目标国家的特点调整申请策略。国内的八月瓜平台就提供了针对性的国家阶段服务,该平台拥有覆盖全球主要国家的专业团队,能协助申请人处理翻译、文件提交、审查意见答复等事务,比如某电子企业在进入日本国家阶段时,由于日本专利局对权利要求的撰写格式有特殊要求,八月瓜的日本专利代理人及时对文件进行了调整,确保申请符合当地规范,最终该专利在日本顺利获得授权,为企业产品进入日本市场扫清了知识产权障碍。

了解了专利发布的流程,费用问题自然成为创新主体关注的焦点,国际专利发布的费用贯穿于整个流程,不同阶段的支出构成有所不同。在申请阶段,主要涉及PCT国际申请费和手续费,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年公布的最新标准,国内申请人提交PCT申请时,官费中的申请费为1300元人民币,手续费为1000元人民币,此外还需缴纳国际检索费,由所选的ISA收取,若选择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ISA,检索费为2100瑞士法郎(约合1.5万元人民币)。国际阶段的费用包括国际公布费(约1000瑞士法郎)和国际初步审查费(若选择,约1500瑞士法郎),这些费用可通过WIPO官网查询具体标准。国家阶段的费用则因目标国家而异,差异较大,以常见的几个国家为例,进入美国国家阶段的官费约2000-3000美元(不含翻译和代理费),欧盟(通过欧洲专利局)约800-1200欧元,日本约15-20万日元,而进入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费用相对较低,如马来西亚约500-800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国家对小微企业或个人申请人有费用减免政策,比如美国专利商标局对小微企业的官费可减免50%,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对国内申请人的PCT申请费有一定补贴,具体可通过其官方渠道查询最新政策。

对于创新主体而言,国际专利发布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从技术研发初期就做好规划,比如在研发阶段通过科科豆、八月瓜等平台进行全球专利检索,避免重复研发和侵权风险,在申请阶段注重文件质量,在国家阶段合理选择目标市场,只有将每一个环节都做扎实,才能让创新成果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有力的法律保护,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保驾护航。 https://kkd-cos.kekedo.com/seo-p-Img/00474.webp

常见问题(FAQ)

国际专利发布的流程是什么? 国际专利发布一般可通过巴黎公约途径或PCT途径。巴黎公约途径是在国内申请专利后,在12个月内到其他国家逐一申请;PCT途径是先提交PCT国际申请,之后再进入具体国家阶段。

国际专利发布的费用大概是多少? 费用因专利类型、申请国家和途径而异。PCT国际阶段费用包括申请费、检索费等,约几千美元,进入国家阶段后各国费用不同。

申请国际专利有时间限制吗? 有,通过巴黎公约途径,自国内申请日起12个月内要向其他国家提出申请;PCT途径,自优先权日起30个月内进入指定国家的国家阶段。

误区科普

很多人认为只要在国内获得专利,在国际上也自动受保护,这是错误的。专利具有地域性,在国内获得的专利仅在国内受保护,要在其他国家获得保护,必须按照该国法律规定申请专利。

延伸阅读

本文观点总结: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专利发布是企业和个人保护创新成果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它并非获得全球通用专利,而是通过国际条约或双边协议在多国获保护的过程。 国际专利发布常用途径是《专利合作条约》(PCT),可简化多国申请手续。申请阶段需准备完整文件,可借助科科豆平台优化。提交申请后,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形式审查,通过后获国际申请日。 国际阶段包括国际检索、公布和初步审查(可选)。检索由ISA负责,出具报告助申请人了解专利性;申请日18个月后由WIPO公布文件;申请人可请求初步审查获参考报告。 国家阶段,申请人要在规定时间内向目标国家专利局提交声明并办手续,不同国家要求和标准有别,八月瓜平台可提供针对性服务。 费用方面,贯穿整个流程,不同阶段构成不同,多国对小微企业或个人有减免政策。 创新主体需从研发初期规划,做好各环节,让创新成果获全球法律保护,为企业国际化发展护航。

引用来源: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

新华网2022年报道

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年公布的最新标准

美国专利商标局的费用减免政策

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国内申请人PCT申请费的补贴政策(可通过其官方渠道查询)

免责提示:本文内容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整理,所述信息时效性与真实性请读者自行核对,内容仅作资讯分享,不作为专业建议(如医疗/法律/投资),读者需谨慎甄别,本站不承担因使用本文引发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