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的选择是参展准备工作的首要环节。并非所有的专利都适合在国际展会上进行展示,企业需要结合展会的主题定位、目标受众以及自身的市场战略,挑选那些具有较高技术含量、新颖性突出、市场应用前景广阔或者能代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专利项目。例如,如果是面向消费电子领域的展会,那么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领域的专利可能会更吸引关注。国家专利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持续增长,企业在筛选时可以借助专业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如八月瓜,对自身专利池进行梳理和评估,分析专利的技术价值、法律状态和市场潜力,从而精准定位参展专利。
在确定参展专利后,专利的法律状态核查至关重要。这包括确认专利是否已获得授权、专利权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按时缴纳了年费以及是否存在权利纠纷或侵权风险等。一项法律状态不稳定的专利不仅无法有效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反而可能在国际展会这样的公开场合引发知识产权争端,对企业声誉造成负面影响。通过科科豆等平台提供的专利检索服务,企业可以便捷地获取专利的法律状态信息,确保参展专利的合法性和稳定性。此外,对于涉及同族专利的情况,即同一项发明创造在多个国家或地区申请并获得授权的专利,企业需要明确展示其在目标参展国或地区的专利保护状况,因为专利保护具有严格的地域性,在一个国家获得的专利权并不自动在其他国家生效。如果计划将展品推向特定海外市场,提前了解该市场的专利布局情况,例如通过PCT(专利合作条约)途径申请的专利在各指定国的进入情况,是非常必要的。
展品的呈现方式和材料准备同样直接影响参展效果。仅仅展示专利证书往往是不够的,需要将抽象的技术方案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展示内容。这可能包括制作功能样机、演示模型、多媒体演示视频或详细的技术图解等,让观众能够快速理解专利技术的创新点和优势。例如,一项关于新型环保材料的专利,可以通过实物样品展示其特性,配合数据图表说明其性能优势和应用场景。文字材料方面,除了专利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的简化说明外,还应准备清晰的展板文案、产品手册或技术白皮书,内容应突出专利的核心价值、解决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的对比优势以及潜在的商业应用模式。如果参展目标国使用的是外语,所有展示材料必须进行专业、准确的翻译,避免因语言障碍导致信息传递失真,必要时可以聘请专业的技术翻译人员或机构,确保技术术语的精准无误。新华网曾报道过中国企业在国际展会上因翻译不准确导致合作意向流失的案例,这凸显了专业翻译的重要性。
参展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策略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展台工作人员需要对参展专利有深入的理解,能够流利、清晰地向不同背景的观众(包括潜在客户、合作伙伴、投资者乃至竞争对手)介绍专利技术的细节、应用前景和合作模式。在与意向方交流时,要注意把握信息披露的尺度,对于未公开的核心技术秘密或敏感商业信息,应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例如在进行深入技术交流前签署保密协议(NDA)。同时,积极主动地收集市场反馈信息也非常重要,了解观众对专利技术的兴趣点、疑问以及改进建议,这些一手资料对于企业后续的技术改进、市场策略调整以及专利布局优化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企业可以通过科科豆等平台的专利分析功能,提前了解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和技术动向,以便在展会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沟通和竞争分析。
此外,展会也是一个学习和 networking 的平台。企业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国际同行业的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的动态,发现潜在的技术合作或专利许可、转让机会。对于在展会上接触到的重要客户或合作伙伴,应及时建立联系并进行后续跟进,确保参展获得的商业机会能够有效转化。参展结束后,对参展效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国际参展活动提供参考。国家知识产权局近年来持续推动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通过国际展会等多种渠道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这些政策导向也为企业参与国际专利参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国际专利参展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参展前需要准备好专利的相关文件,如专利证书、说明书等;了解参展国家或地区的专利法规和市场情况;设计好展示方案,突出专利的优势和特点。 国际专利参展过程中如何保护专利? 在参展过程中,要注意对专利信息进行保密,避免泄露核心技术。可以对展示的产品或技术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如设置参观限制等。同时,关注现场是否有侵权行为,如有发现及时采取措施。 国际专利参展后有什么后续工作? 参展后要及时跟进潜在客户,收集反馈信息,对展示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反馈对专利技术或产品进行改进和优化,为进一步拓展市场做准备。
误区:只要有国际专利,参展就一定能成功。实际上,国际专利只是参展的一个基础优势,参展成功还取决于很多因素,如展示策略、市场需求、竞争对手情况等。有了专利但展示方式不佳、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也难以取得理想的参展效果。
参与国际专利相关展会是企业展示实力、拓展市场、寻求合作的重要途径,充分准备可提升参展效果。 1. 专利选择:结合展会主题、目标受众和市场战略,挑选技术含量高、新颖性突出、有市场前景或代表核心竞争力的专利。可借助专业平台梳理评估自身专利池。 2. 法律状态核查:确认专利授权、有效期、年费缴纳及是否存在纠纷侵权风险。利用专利检索服务获取法律状态信息,明确在目标参展国的保护状况。 3. 展品呈现与材料准备:将专利技术转化为直观展示内容,如样机、模型、视频、图解等。准备清晰的文字材料并准确翻译,避免信息失真。 4. 沟通交流策略:工作人员深入理解参展专利,把握信息披露尺度,收集市场反馈。借助平台了解竞争对手专利布局,进行针对性沟通和分析。 5. 后续跟进与评估:展会是学习和交流平台,企业应及时跟进重要客户和合作伙伴,结束后全面评估参展效果。国家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国际展会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国家专利局
新华网
国家知识产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