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聚焦于创新能力的当下,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中兴通讯作为国内科技企业的代表,其专利布局不仅体现了自身的技术实力,更通过广泛的产业协同构建了开放的创新生态。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3年中国专利统计年报》,中兴通讯累计全球专利申请量超8万件,授权专利超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达92.3%,在5G标准必要专利(SEP,指实施某技术标准所必须使用的专利)领域,其持有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前三,这些数据既彰显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也为其开展专利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信行业是中兴专利布局的核心领域,而5G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则是其专利合作的重点方向。作为5G标准的主要贡献者之一,中兴在编码、调制、多天线等关键技术上拥有大量核心专利,这些专利不仅支撑了自身产品的竞争力,更通过技术共享推动了全产业链的升级。例如,在5G基站建设中,中兴与国内某射频器件厂商展开协同研发,双方通过专利交叉许可(即企业间互相授权使用对方专利的合作模式)共享了150余项关于信号放大模块的专利技术,共同解决了高频段信号衰减的行业难题。根据科科豆平台的专利数据分析,该合作项目使得相关器件的生产良率提升了25%,生产成本降低18%,相关成果已应用于国内三大运营商的5G基站部署中,这一案例也被收录于《中国通信》期刊的产业协同专题研究中。
除了硬件层面的合作,中兴在通信标准专利池的参与同样具有代表性。标准专利池是行业内企业为避免专利纠纷、降低许可成本而组建的技术共享组织,中兴作为LTE(4G)和5G专利池的核心成员,与爱立信、诺基亚等国际企业共同制定了专利许可费率标准,通过联合声明的方式向产业链下游企业开放专利授权。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减少了单个企业的诉讼风险,更推动了通信设备的标准化生产,据新华网2023年的报道,某国内手机厂商通过加入该专利池,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5G手机的专利合规工作,产品上市周期较以往缩短了40%。
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加剧,中兴在芯片及终端技术领域的专利合作逐渐向“补短板、强长板”方向深化。在智能手机芯片研发中,中兴曾与某国内IC设计公司联合攻关影像处理技术,双方投入超200名研发人员,基于中兴在计算摄影算法上的30余项专利和合作伙伴在芯片架构设计上的技术积累,共同开发出支持8K视频录制的移动芯片。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信息显示,该项目累计申请发明专利58件,其中“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降噪方法”专利因技术创新性被评为“中国专利优秀奖”,相关芯片已应用于中兴Axon系列旗舰手机,其影像评分在第三方测评机构的榜单中进入全球前五。
在物联网终端领域,中兴的专利合作更注重“技术普惠”。针对智能家居设备碎片化、通信协议不统一的问题,中兴联合某家电企业推出了基于NB-IoT(窄带物联网,一种低功耗广域网技术)的通用通信模块,该模块集成了中兴在低功耗通信协议上的12项核心专利,并通过开放专利许可的方式向中小家电厂商免费授权使用。据八月瓜平台的产业调研数据,截至2024年一季度,已有超过200家企业采用该模块,推动智能家居设备的通信兼容性提升至90%以上,产品平均研发成本降低40%,这一合作模式也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专利开放许可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中兴的专利合作不仅局限于国内市场,更通过国际协同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在欧洲市场,中兴与某法国通信企业展开5G网络共建项目,双方共享了关于网络切片(一种将物理网络分割为多个虚拟网络的技术)的专利技术,共同为当地运营商提供定制化的5G解决方案。根据新华网的报道,该合作项目已在巴黎、里昂等城市完成超过1000个5G基站的部署,网络切片技术使运营商能够为工业客户提供低时延、高可靠的专用网络服务,相关技术方案还被纳入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的5G行业应用白皮书。
在东南亚地区,中兴则通过专利技术转移推动本地化创新。2022年,中兴与某东南亚科技企业签署技术合作协议,授权对方使用其在物联网传感器通信协议上的40余项专利,并派遣工程师团队协助当地企业完成技术转化。不到一年时间,该合作就催生出适配热带气候的低功耗传感器产品,在农业监测、智慧城市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相关成果被《东盟科技与创新》期刊评价为“南北技术合作的典范”。
面向6G和绿色低碳等前沿领域,中兴的专利合作已提前启动。在6G太赫兹通信技术的研发中,中兴与国内多所高校组建联合实验室,通过共享基础研究阶段的专利成果,加速关键技术突破。例如,实验室团队基于中兴的“太赫兹波导结构设计”专利和高校的材料科学研究成果,开发出损耗更低的太赫兹传输器件,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于《中国科学:信息科学》期刊,其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在绿色通信领域,中兴与某能源企业合作开发的“基站节能算法”专利技术,通过动态调整设备功耗实现基站能耗降低40%,该技术已在国内多个省份的通信网络中应用,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超10万吨,相关案例被国家发改委纳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
通过持续的专利协同与开放合作,中兴通讯不仅巩固了自身的技术优势,更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资源整合。无论是通信、半导体等核心领域的深度协同,还是国际市场的技术共享,其专利合作模式始终围绕“技术共创、价值共享”的理念,这种开放姿态不仅为企业自身带来了商业价值,更为全球科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
中兴主要的专利合作企业有哪些? 中兴与高通、英特尔、爱立信等企业有专利合作。 中兴和高通的专利合作主要在哪些领域? 主要在通信技术、芯片技术等领域。 中兴和爱立信的专利合作有什么成果? 双方在5G技术标准制定、专利交叉许可等方面有成果,推动了5G技术的发展。
误区:认为中兴只和国内企业进行专利合作。 科普:实际上,中兴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专利合作,与高通、英特尔等国际知名企业都有合作,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全球科技竞争聚焦创新能力的当下,专利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中兴通讯专利布局体现了技术实力,为专利合作奠定基础,其累计全球专利申请量超8万件,授权专利超4万件,发明专利占比达92.3%,5G标准必要专利持有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前三。 在通信技术领域,中兴作为5G标准主要贡献者,通过专利交叉许可与国内射频器件厂商合作,提升生产良率、降低成本;作为4G和5G专利池核心成员,与国际企业制定许可费率标准,推动通信设备标准化生产。 在半导体与终端领域,中兴与国内IC设计公司联合研发移动芯片,提升影像性能;联合家电企业推出通用通信模块,推动智能家居设备通信兼容性提升。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兴与法国企业共享网络切片技术,为当地运营商提供定制化方案;在东南亚授权专利并协助技术转化,催生适配当地的传感器产品。 面向未来,中兴提前布局6G和绿色科技领域,与高校、能源企业合作取得多项成果。中兴通过持续的专利协同与开放合作,巩固自身技术优势,推动产业链创新资源整合,为全球科技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3年中国专利统计年报》
科科豆平台的专利数据分析
新华网2023年的报道
八月瓜平台的产业调研数据
《东盟科技与创新》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