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启动专利申请前,全面的技术查新是避免无效投入的关键一步。这一步的核心是通过专业数据库检索,确认待申请的制备方法是否具备“新”的特质——即没有被任何现有技术(包括已公开的专利、学术论文、产品说明书等)完整覆盖。根据国家专利局2023年发布的《中国专利调查报告》,约65%的未授权专利申请是因“缺乏新颖性”被驳回,而提前检索可将这一风险降低40%以上。
检索时需重点关注技术方案的核心要素:比如一种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要查原料组合、提取工艺(如超声提取、超临界萃取)、关键参数(温度、时间、压力)等是否已被公开。目前行业内常用的检索工具包括科科豆(整合了全球120多个国家/地区的专利数据,支持通过“制备方法+原料+用途”多维度组合检索)和八月瓜(提供专利法律状态实时更新功能,可快速排除已失效或即将到期的专利)。例如某生物公司研发了“酶解-膜分离联用制备胶原蛋白肽的方法”,通过科科豆检索发现,现有专利多采用单一酶解工艺,而该公司的“联用”技术未被公开,这就为后续申请奠定了创新基础。
完成检索并确认创新点后,需要将技术方案转化为符合专利法要求的申请文件。这部分是整个流程的核心,文件质量直接影响保护范围和授权成功率。文件通常包括请求书(填写申请人、发明人、技术名称等基本信息)、说明书(详细描述技术方案)、权利要求书(界定保护范围)、摘要(技术要点总结),若涉及微生物等特殊领域,还需提交生物材料保藏证明。
说明书的撰写需达到“充分公开”标准,即本领域技术人员(比如相关专业的工程师或研究员)能根据描述重复实施该技术。以制备一种新型陶瓷材料的方法为例,说明书需写明原料的具体种类(如氧化铝粉末的粒径范围)、混合方式(湿法球磨的转速和时间)、烧结工艺(升温速率、保温温度、冷却方式)等,不能用“适量”“一定温度”等模糊表述。权利要求书则是保护范围的“法律边界”,需从宽到窄分层撰写,比如独立权利要求概括整个制备方法的核心步骤,从属权利要求进一步限定具体参数(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温度为1200-1300℃”)。国家专利局数据显示,2023年因“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不清楚”被驳回的申请占比达23%,因此这部分建议结合科科豆的“权利要求可视化分析工具”,模拟审查员视角评估保护范围的合理性。
文件准备完毕后,需通过国家专利局的官方渠道提交申请。目前主要有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线上可通过国家专利局电子申请系统提交PDF格式的文件(需提前注册电子申请用户),线下可邮寄或到各地专利代办处递交纸质文件。提交后1-3个工作日内,专利局会发出《受理通知书》,确认申请日和申请号——申请日是确定专利保护期的起点(发明专利保护期20年,实用新型10年,均自申请日起算),申请号则是后续查询和缴费的唯一标识。
受理后需在规定期限内缴纳申请费:发明和实用新型的官费分别为900元和500元,个人或小微企业可凭证明申请费减(减缴比例可达85%)。若未按时缴费,申请将被视为撤回。例如某高校团队提交了一项关于“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炭的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在收到受理通知书后,通过八月瓜的“费用监控功能”设置了缴费提醒,避免因遗漏缴费导致申请失效。
提交申请后,专利局会对文件进行审查,这是决定能否授权的关键环节。流程分为初步审查和实质审查(仅针对发明专利):
初步审查主要核查文件格式是否合规(如请求书是否填写完整、说明书附图是否清晰)、是否属于专利保护范围(比如科学发现、智力活动规则等排除客体)。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仅需通过初步审查即可进入授权阶段,周期通常为6-8个月;而发明专利在初步审查合格后,需申请人在申请日起3年内主动提出实质审查请求(并缴纳实质审查费2500元),否则申请视为撤回。
实质审查是对技术方案“三性”(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深度评估。审查员会检索全球范围内的现有技术,判断申请的制备方法是否“新”(新颖性)、是否比现有技术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创造性)、是否能在产业中应用(实用性)。比如某团队申请“一种从废锂电池中回收锂的方法”,审查员通过对比发现,现有技术已公开用酸浸法回收锂,而该申请仅是调整了酸的浓度,这种常规参数调整可能因缺乏创造性被驳回。此时申请人需在规定期限内(通常为4个月)答复审查意见,通过补充实验数据或强调技术效果(如回收率提升20%)来证明创造性,必要时可修改权利要求书缩小保护范围。
通过审查后,专利局会发出《授予发明专利权通知书》或《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通知书》,申请人需在2个月内缴纳授权登记费(发明和实用新型分别为255元和205元)和当年年费,缴费后约1个月会收到专利证书,并在专利公报上公告。公告后,该技术正式获得法律保护,他人未经许可实施该制备方法(如生产、销售基于该方法的产品),申请人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需要注意的是,专利授权后需每年缴纳年费以维持权利,年费金额随时间递增(如发明专利第1-3年年费为900元,第10年达2000元),若未按时缴纳,专利会在期限届满后终止。某生物制药企业2020年授权的“一种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制备专利”,因2023年未缴年费导致权利终止,后期市场上出现多家企业使用该方法生产同类产品,企业因丧失维权依据造成重大损失——这也提醒申请人,可借助八月瓜的“专利年费监控系统”设置自动化提醒,避免因疏忽导致权利失效。
制备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一般包括申请前检索、准备申请文件、提交申请、形式审查、缴纳费用、实质审查、授权与发证等步骤。 申请制备专利需要多长时间? 通常需要1 - 3年左右,具体时间因专利类型、审查情况等因素而异。 制备专利申请需要多少费用? 费用包括申请费、审查费等,发明申请费用相对较高,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较低,具体数额可参考相关收费标准。
很多人认为只要自己发明了新的制备方法,就自然拥有专利。实际上,专利需要经过申请和审查,获得授权后才受到法律保护。仅完成发明而不申请专利,无法获得独占权。
本文围绕制备方法的专利申请流程展开,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1. 专利检索:申请前通过专业数据库检索确认技术新颖性,可降低近半因“缺乏新颖性”被驳回的风险。关注技术方案核心要素,利用科科豆、八月瓜等工具。如某生物公司经检索确定“联用”技术未公开,为申请奠定基础。 2. 申请文件准备:将技术方案转化为符合专利法的文件,包括请求书、说明书、权利要求书等。说明书需充分公开,权利要求书分层撰写,可结合科科豆工具评估合理性。 3. 提交申请与受理:通过线上或线下官方渠道提交文件,1 - 3个工作日获《受理通知书》确定申请日和号。受理后在规定期限缴费,可设提醒避免申请失效。 4. 审查阶段:分初步审查和实质审查(仅发明专利)。初步审查查格式和保护范围;实质审查评估“三性”,申请人需在规定期限答复审查意见,必要时修改权利要求书。 5. 授权与公告:审查通过缴费后获专利证书并公告,技术受法律保护。授权后每年缴年费维持权利,可借助八月瓜系统提醒,防止权利终止造成损失。
《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国家专利局2023年发布)
国家专利局数据(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