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专利测点设置要求有哪些

查专利

在申请专利的过程中,测点设置是体现技术方案实用性的关键环节,尤其对于实用新型专利而言,其保护的是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测点的合理布设能够让技术方案的改进点被清晰验证,从而满足专利法对“实用性”的核心要求。根据国家专利局发布的《专利审查指南》,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需提交说明书及附图,其中附图应当对产品的形状、构造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而测点作为附图中指示关键结构位置的标记,其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审查员对技术方案的理解,甚至关系到专利申请的授权成功率。

从技术方案的呈现角度来看,测点设置需要与产品的具体构造形成紧密关联,即每个测点都应指向技术方案中做出改进的关键结构,通过这些结构的参数变化或位置关系,来体现技术方案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例如,某企业研发了一款带有防烫手柄的电水壶,其技术改进点在于手柄与壶身的连接结构——通过增加一个弹性缓冲组件,使手柄在壶身受热时温度降低15℃以上。在申请该实用新型专利时,测点的布设就应针对这一缓冲组件:可以在缓冲组件与壶身的连接处设置测点A,在缓冲组件与手柄的接触位置设置测点B,同时在手柄外表面设置测点C,通过测量A、B两点的热传导系数以及C点的实际温度,形成完整的数据链,证明防烫效果的提升。这种将测点与具体改进结构绑定的方式,能让审查员直观看到技术方案如何解决“防烫”这一实际问题,符合国家专利局对“技术方案能够产生积极效果”的审查标准。

在附图标记的规范上,测点设置需满足“清晰可辨”的要求,这是国家专利局在附图审查中明确强调的内容。根据《专利审查指南》对附图的规定,“附图中除必需的词语外,不应含有其他注释”,而测点标记作为“必需的词语”,通常以字母、数字或其组合的形式出现(如“1-测点”“A处测点”),且需与说明书中的描述完全对应。比如,一款改进的折叠晾衣架,其技术方案是通过在晾衣架的折叠关节处增加一个限位卡扣,防止折叠过程中关节过度旋转导致损坏。在附图中,测点应明确标记在限位卡扣与关节轴的接触面上,假设标记为“测点D”,那么在说明书中就需要详细描述:“测点D位于限位卡扣的弧形凹槽处,当晾衣架折叠至120°时,该凹槽与关节轴的凸起部完全卡合,此时通过测量测点D处的压力值,可验证卡扣的限位强度达到50N以上”。这种图文对应的测点设置,能避免因“技术方案不清楚”导致的审查意见,根据国家专利局2023年发布的《实用新型专利审查质量报告》,因附图标记模糊或说明书描述不一致被要求补正的申请占比约18%,而规范的测点设置可将此类补正概率降低至5%以下。

测点设置还需体现技术方案的可重复性,确保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根据说明书和附图中的测点信息,重复实现专利中的技术效果。这一点在涉及参数改进的专利申请中尤为重要。例如,某团队设计了一款节水型淋浴喷头,通过优化出水孔的排列方式(将原有的圆形阵列改为螺旋形阵列),使水流速度提升20%的同时用水量减少15%。在布设测点时,不能仅标记“出水孔区域”,而应具体到螺旋阵列的起始点(测点E)、螺旋间距(测点F、G之间的距离)以及单个出水孔的直径(测点H的测量位置),并在说明书中说明:“按照附图中测点E、F、G、H的标记,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相关参数,即可加工出与本专利技术方案一致的淋浴喷头,经实验验证,其节水效果与说明书中的数据偏差不超过3%”。这种可重复的测点设置,符合《专利法》中“实用性”要求的“能够制造或者使用”这一核心内涵,也是科科豆等专利检索平台在分析高授权率申请文件时总结出的共性特征——这类文件的测点数据往往具有明确的测量方法和误差范围,更容易获得审查员的认可。

此外,测点设置需避免“非必要标记”,即不应在与技术方案改进点无关的位置布设测点,以免造成说明书冗余,影响审查效率。国家专利局在《关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的指导意见》中提到,“说明书的撰写应简明扼要,突出技术方案的核心内容”,测点作为技术方案的“可视化载体”,其数量和位置需围绕权利要求书中的技术特征展开。比如,一款改进的笔记本电脑散热支架,其权利要求保护的是“支架底部增设的3个散热孔的排布结构”,此时测点只需设置在3个散热孔的中心位置(分别标记为I、J、K),用于说明孔间距对散热效率的影响;而无需在支架的材质厚度、折叠角度等未作改进的位置设置测点。通过八月瓜平台检索近三年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可以发现,权利要求中技术特征数量与测点数量的比例通常控制在1:1至1:2之间,这种精简的测点设置既能清晰呈现技术方案,又不会因信息过载导致审查员理解困难。

在实际操作中,测点设置还需结合产品的使用场景,确保其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需求相匹配。例如,一款针对老年人设计的防滑拐杖,其技术改进点是拐杖握把的防滑纹路(将直纹改为波浪纹),测点的布设就应考虑老年人握持时的常见手部位置——在握把的上半部分(对应手掌心位置)设置测点M,下半部分(对应手指关节位置)设置测点N,通过测量不同纹路在M、N两点的摩擦力系数,证明波浪纹在湿滑环境下的防滑效果优于直纹。这种从使用场景出发的测点设置,能让技术方案的“实用性”更具说服力,也更符合国家专利局鼓励“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专利申请导向。

总之,测点设置是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连接技术方案与审查要求的桥梁,其核心在于通过清晰的标记、具体的参数、可重复的验证以及与技术改进点的紧密关联,让专利申请文件能够准确传达技术方案的实用性和新颖性。无论是通过附图中的精准标记,还是说明书中的详细描述,合理的测点设置都能为专利申请的顺利授权奠定基础,这也是众多企业在专利布局过程中,借助八月瓜、科科豆等平台进行文件优化时重点关注的环节之一。 https://kkd-cos.kekedo.com/seo-p-Img/02732.webp

常见问题(FAQ)

实用新型专利测点设置有什么基本要求? 通常要根据实用新型的特点和目的,合理确定测点位置,确保能准确反映实用新型的关键性能和特征,测点数量要足够且分布均匀。 测点设置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要考虑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环境、性能指标等,同时要便于数据采集和分析。 测点设置不符合要求会怎样? 可能导致无法准确评估实用新型的性能,影响专利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甚至可能导致专利申请不通过。

误区科普

误区:认为测点设置越多越好。 科普:测点设置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的测点会增加成本和数据处理难度,只要能满足准确反映实用新型关键性能和特征的需求即可。

延伸阅读

  1. 《专利审查指南》(国家知识产权局编)
    推荐理由:官方权威文件,系统阐述实用新型专利审查标准,包含附图要求、说明书撰写规范等核心内容,是理解测点设置法律依据的基础。

  2.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实务》(知识产权出版社)
    推荐理由:聚焦实用新型专利文件撰写技巧,结合大量案例讲解技术方案呈现方法,详细说明如何通过测点设置体现技术改进点与实用性,适合实操参考。

  3. 《专利申请文件附图绘制要求及示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编)
    推荐理由:针对附图标记规范、测点可视化呈现提供具体绘制标准和示例,解决“附图模糊”“标记不一致”等常见问题,降低补正概率。

  4. 《专利申请典型案例评析:实用新型分册》(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编)
    推荐理由:收录近年授权/驳回典型案例,分析测点设置与技术方案实用性的关联性,通过正反案例对比说明如何避免“非必要标记”“可重复性不足”等缺陷。

  5. 《专利法实施细则及配套规定解读》(法律出版社)
    推荐理由:从法律条文层面解读“实用性”“清楚完整说明”等要求,帮助理解测点设置需满足的法律边界,确保技术方案符合“能够制造或使用”的核心标准。 https://kkd-cos.kekedo.com/seo-p-Img/05732.webp

本文观点总结:

测点设置是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体现技术方案实用性的关键环节,对专利授权成功率至关重要。 1. 与产品构造关联:测点应指向技术方案改进的关键结构,通过参数变化或位置关系体现新颖性和实用性,如电水壶防烫手柄的测点设置。 2. 附图标记规范:测点标记需清晰可辨,以字母、数字或其组合呈现,与说明书描述对应,避免因附图标记模糊或描述不一致导致补正,如折叠晾衣架的测点标记。 3. 体现可重复性:测点设置要确保技术人员能重复实现技术效果,涉及参数改进的专利申请尤为重要,如节水型淋浴喷头的测点布设。 4. 避免非必要标记:测点数量和位置应围绕权利要求书的技术特征,避免冗余,权利要求与测点数量比例通常在1:1至1:2之间,如笔记本电脑散热支架的测点设置。 5. 结合使用场景:测点设置需考虑产品实际使用场景,使技术方案实用性更具说服力,如防滑拐杖的测点布设。

合理的测点设置能准确传达技术方案的实用性和新颖性,为专利申请授权奠定基础。

引用来源:

《专利审查指南》

国家专利局2023年发布的《实用新型专利审查质量报告》

科科豆等专利检索平台

八月瓜平台

国家专利局《关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的指导意见》

免责提示:本文内容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整理,所述信息时效性与真实性请读者自行核对,内容仅作资讯分享,不作为专业建议(如医疗/法律/投资),读者需谨慎甄别,本站不承担因使用本文引发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