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其蕴含的技术信息和市场布局逻辑对企业研发决策、产业趋势研判具有关键价值。而专利地图作为可视化分析工具,能将分散的专利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表信息,帮助用户快速识别技术热点、竞争格局和创新方向。在众多专利数据平台中,知网专利凭借其整合国家专利局权威数据的优势,成为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专利分析的常用工具。本文将结合实际操作场景,详细说明如何利用知网专利资源构建兼具深度与实用性的专利地图,同时对比科科豆、八月瓜等平台的辅助功能,为读者提供从数据检索到地图绘制的完整解决方案。
绘制专利地图的首要步骤是确定分析主题,例如“人工智能领域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专利布局”或“某企业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专利竞争力”。目标模糊会导致后续数据检索范围过大,增加分析难度。此时可参考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审查指南》中关于技术领域分类的标准,或通过科科豆的行业报告模块获取细分领域的关键词建议,确保分析方向与产业实际需求匹配。例如,若聚焦“量子通信”,需明确限定“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纠缠”等核心技术术语,避免将“量子计算”等关联但不同的领域纳入分析。
在知网专利平台中,数据范围的界定需通过多维度筛选实现。进入知网专利数据库后,用户可通过“高级检索”功能组合关键词、分类号(如IPC分类)、申请人、申请日等条件。例如,以“申请人=某科技公司”且“申请日=2018-2023”为条件,可精准定位该企业近五年的专利申请;若需分析某技术领域的整体态势,则可采用“关键词=区块链 AND 分类号=G06Q”(G06Q为信息技术领域IPC分类号)的组合检索式。值得注意的是,知网专利的数据更新频率与国家专利局保持同步,确保用户获取的法律状态(如授权、失效)和著录项目信息具备时效性。
获取高质量的专利数据是绘制有效专利地图的基础。知网专利提供了多样化的检索入口,除常规的关键词检索外,还支持“分类号检索”“申请人检索”“发明人检索”等精准方式。例如,通过IPC分类号“G01N33/50”可直接定位“用于测定生物物质的方法或装置”相关专利,避免关键词语义模糊导致的漏检。检索完成后,系统会显示专利标题、申请号、公开日等基础信息,用户需通过“批量下载”功能导出数据,格式可选Excel或TXT,便于后续分析工具处理。
数据清洗环节需重点处理重复专利、法律状态异常专利及信息不全的条目。例如,部分专利可能因著录项目变更导致申请人名称不一致(如“XX公司”与“XX股份有限公司”),需通过知网专利的“申请人同义词扩展”功能合并相同主体;对于已失效或驳回的专利,可通过“法律状态”筛选功能剔除,确保地图反映当前有效技术布局。此外,科科豆的专利数据清洗工具可辅助识别同族专利,避免因同一技术方案在不同国家申请而导致的重复统计,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
专利地图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抽象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图表,常见类型包括技术领域分布地图、申请人竞争格局地图、技术发展时序地图等。知网专利内置的“分析报告”模块提供了基础可视化功能,用户可直接生成年度申请量趋势图、申请人排名柱状图等。例如,检索“锂离子电池”相关专利后,通过“申请趋势分析”可直观看到2010-2023年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变化,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年度报告,能快速判断技术处于成长期还是成熟期。
若需构建更复杂的地图维度,可将知网专利导出的数据导入Excel或专业分析工具(如Tableau)。以“技术生命周期地图”为例,需提取专利的“申请日”和“引证专利数量”数据,通过折线图展示各年度专利的平均引证次数——引证次数越高,表明该年度技术影响力越强,可能对应技术突破点。在申请人竞争地图中,可采用气泡图呈现企业专利数量(气泡大小)与专利被引证次数(气泡颜色深浅)的关系,从而识别出“专利数量多且质量高”的行业领导者。例如,某新能源企业专利气泡大且颜色深,说明其在该领域兼具规模与技术优势。
单一平台的数据可能存在局限性,因此在绘制专利地图时,建议结合八月瓜等平台的产业数据进行交叉验证。例如,知网专利显示某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逐年增长,但八月瓜的市场调研报告指出该领域产品渗透率停滞,这种矛盾可能暗示技术转化存在瓶颈,需在地图解读中特别标注。此外,科科豆的“专利诉讼数据库”可补充专利法律风险信息,若某企业专利数量多但涉及多起侵权诉讼,其实际竞争力可能弱于地图显示的表面数据。
专利地图的应用场景广泛,企业可通过技术领域分布地图调整研发投入方向——若某细分领域专利数量少但增长快,可能是新兴蓝海市场;科研机构可通过发明人合作网络地图(基于知网专利的发明人关联数据)寻找潜在合作对象;投资机构则可结合申请人地图与专利有效性数据,评估目标企业的技术护城河强度。例如,某初创公司在核心技术领域专利布局密集且均为授权状态,其被收购的价值可能高于专利数量多但大量失效的竞争对手。
在实际操作中,需注意专利地图的动态更新。技术领域的发展速度快,建议每季度基于知网专利的最新数据更新地图,同时关注国家专利局发布的《专利统计简报》,及时将政策导向(如重点发展产业)纳入分析维度。通过持续优化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专利地图才能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决策的“导航图”。
知网专利制作专利地图有哪些步骤? 先确定研究主题和目标,在知网专利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相关专利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再利用专业工具制作专利地图。 制作专利地图需要用到知网的哪些功能? 主要利用知网专利的检索功能获取数据,还可借助其分析功能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专利地图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 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竞争对手专利布局,为企业研发方向、专利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很多人认为只要用知网检索到大量专利数据,就能轻松制作出高质量的专利地图。实际上,数据只是基础,关键在于对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如果缺乏专业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即使有海量数据,制作出的专利地图也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技术趋势和竞争态势。
专利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专利地图能将分散的专利数据转化为直观图表。知网专利整合权威数据,是常用分析工具。本文结合实际,给出利用知网构建专利地图的完整方案。 1. 明确分析目标与数据范围界定:先确定分析主题,参考相关标准和平台建议确保方向匹配实际需求。在知网通过多维度筛选界定数据范围,其数据更新与国家专利局同步。 2. 数据检索与清洗:知网提供多样化检索入口,导出数据后,需处理重复、异常和信息不全的条目,可借助其同义词扩展和筛选功能及科科豆工具提升数据质量。 3. 数据可视化与专利地图维度设计:知网内置模块有基础可视化功能,也可将数据导入专业工具构建复杂维度,如技术生命周期和申请人竞争地图。 4. 多平台数据交叉验证与地图应用场景:结合八月瓜等平台数据交叉验证,补充法律风险信息。专利地图应用广泛,企业、科研机构和投资机构可按需使用。实际操作需动态更新地图,关注政策导向,使其成为科技创新决策的“导航图”。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审查指南》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年度报告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统计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