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临近,月饼作为传统节庆食品,其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从馅料配方、制作工艺到包装设计,企业间的创新较量已延伸至专利领域。据国家专利局公开数据显示,2018-2023年我国月饼相关专利申请量累计超3.2万件,其中外观设计专利占比达68%,涉及月饼造型、包装盒设计等;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则聚焦低糖配方、保鲜工艺、自动化生产设备等技术创新。这些专利不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更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屏障。然而,随着行业规模扩大,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未经许可模仿他人专利技术或外观设计的侵权行为时有发生,比如仿冒知名品牌的“流心月饼”包装盒、盗用“燕窝月饼”的特殊凝固工艺等,不仅损害原创企业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判断。对于月饼生产企业而言,了解如何识别侵权行为、掌握维权方法,已成为保障自身发展的必要技能。
在启动维权前,企业首先需要明确:市场上的相似产品是否真的构成专利侵权。这一过程需结合月饼行业常见的专利类型(外观设计、发明、实用新型),从“权利有效性”和“行为关联性”两方面综合判断。
从专利类型来看,月饼相关专利中,外观设计专利最易引发侵权纠纷,比如某企业申请的“荷花纹样月饼包装盒”外观设计专利,若其他企业生产的包装盒在整体视觉效果(如纹样布局、色彩搭配、盒型结构)上与授权专利高度近似,普通消费者施以一般注意力难以区分,则可能构成外观设计侵权。而发明专利侵权则多涉及技术方案,例如某企业研发的“蛋黄酥月饼的无蔗糖馅料配方”(专利号:ZL2022XXXXXXXXX),若其他企业生产的蛋黄酥使用了完全相同的原料配比和制作步骤,且未获得专利许可,即可能落入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
判断的第一步是确认自身专利处于合法有效状态。企业需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或八月瓜专利检索平台查询专利登记簿副本,确认专利是否按时缴纳年费、是否处于法律保护期(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15年,发明20年,实用新型10年),避免因专利失效导致维权无据。第二步是对比侵权产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这一步可借助专业工具提高效率,例如通过科科豆专利分析系统输入专利号,调取权利要求书(即专利文件中界定保护范围的核心内容),再将侵权产品的技术参数或外观图片与权利要求中的特征逐一比对——若外观设计的“图案+色彩+形状”组合、发明/实用新型的“原料配比+工艺步骤+功能效果”组合全部落入专利保护范围,则侵权可能性较高。
无论是通过协商解决还是法律途径维权,完整、合法的证据链都是推动纠纷解决的关键。实践中,部分企业因证据不足导致维权失败,比如仅截取电商平台的产品图片作为侵权证据,未公证购买实物,最终因无法证明图片与实际产品一致而败诉。因此,证据收集需覆盖“权利证明”“侵权行为”“损失情况”三个维度,且需遵循“客观、关联、合法”原则。
权利证据是证明企业享有专利权利的基础,包括专利证书(证明专利授权事实)、专利登记簿副本(证明专利当前法律状态)、专利评价报告(针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用于证明专利稳定性,减少后续被宣告无效的风险)。例如某月饼企业在维权时,若能提供外观设计专利评价报告,显示“未发现存在不符合授权条件的缺陷”,将大幅提高行政投诉或诉讼的成功率。
侵权证据则需直接指向对方的侵权行为,常见的包括:侵权产品实物(需通过公证购买获取,由公证人员陪同到销售地点或电商平台下单,对购买过程、产品包装、实物特征进行全程记录并出具公证书,确保证据的法律效力);销售记录(如侵权产品的电商销售页面截图、线下超市的进货台账、经销商的销售合同等,可通过科科豆的电商数据监测工具调取侵权产品的销量、价格等信息);宣传资料(侵权企业的官网广告、社交媒体推广内容,若其中明确提及与专利技术相关的工艺或效果,可作为主观侵权意图的佐证)。
损失证据用于证明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帮助企业主张赔偿金额,通常包括:企业因侵权导致的销量下降数据(对比侵权发生前后的销售报表)、为制止侵权支出的合理费用(律师费、公证费、调查费等),若难以直接计算损失,也可提供侵权方的获利证据(如侵权产品的销售数量×单件利润,参考八月瓜平台的行业平均利润率数据估算)。
针对月饼专利侵权,企业可根据侵权情节的严重程度、自身维权成本预算,选择不同的解决途径,灵活组合使用往往能提高效率。
协商解决是成本较低的维权方式,适用于侵权情节较轻、双方有合作可能的情况。企业可向侵权方发送《专利侵权警告函》,明确告知对方专利号、侵权事实、法律依据,并提出具体要求(如立即停止生产销售、销毁库存侵权产品、赔偿经济损失等),同时附上初步证据(如专利证书、侵权产品图片对比)。实践中,部分中小型侵权企业在收到警告函后,为避免法律风险会主动停止侵权并协商赔偿,例如2023年某地方月饼品牌发现小作坊仿冒其“冰皮月饼”外观专利后,通过律师函沟通,最终对方销毁侵权包装并赔偿8万元。
行政投诉则依托地方知识产权局的行政执法力量,处理周期较短(通常3-6个月),适合需要快速制止侵权行为的场景。企业可向侵权行为地或被告所在地的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侵权纠纷处理请求书》,并附上权利证据、侵权证据等材料。知识产权局受理后会组织双方进行口头审理,对侵权产品和专利技术特征进行比对,若认定侵权成立,将责令侵权方立即停止侵权行为,销毁侵权产品及制作工具,并可处以罚款。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3年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综述》显示,全国知识产权局系统当年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超5万件,其中食品行业占比约12%,行政裁决的履行率达85%以上。
司法诉讼是解决复杂侵权纠纷的最终途径,尤其适用于侵权范围广、赔偿金额高的案件。企业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通常是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请求法院判令侵权方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消除影响等。相较于行政投诉,诉讼程序更严谨,可通过法院强制调取证据(如要求侵权方提供生产销售台账),且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例如2022年,某知名月饼企业诉某食品公司侵犯“桃山皮月饼的成型模具”实用新型专利案中,法院经审理认定侵权成立,最终判决被告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120万元,该案也成为当年食品行业专利保护的典型案例。
此外,对于情况紧急的侵权行为(如临近中秋旺季,侵权产品大量流入市场可能导致企业销量骤降),企业还可在诉讼前向法院申请“诉前禁令”,请求法院责令侵权方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侵权产品,以避免损失扩大。但申请诉前禁令需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如不立即制止侵权,将对申请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并缴纳相应担保金。
面对月饼行业的专利侵权风险,企业更应注重“事前预防”,通过系统布局专利、加强市场监控,从源头降低侵权发生的可能。
在专利布局方面,企业需围绕核心产品构建“专利组合”,不仅要对月饼的外观设计(如包装盒、月饼造型)申请专利,还要针对关键技术(如低糖馅料配方、冷链保鲜工艺、自动化包馅设备)申请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形成“外观+技术”的双重保护。例如某头部月饼企业在推出“奶黄流心月饼”时,不仅申请了产品外观设计专利,还对“流心馅料的乳化剂配比”“烘烤温度控制方法”分别申请发明专利,让竞争对手难以通过简单模仿绕过专利保护。同时,专利申请前可通过八月瓜的专利检索工具进行查新,避免因技术方案已被公开而导致专利申请失败,提高授权率。
市场监控则需常态化进行,企业可定期通过科科豆的专利预警系统监测市场动态,输入自身专利号后,系统会自动抓取市场上的相似产品信息(如电商平台的月饼新品、行业展会的参展产品),并提示可能存在侵权风险的商品,帮助企业及时发现侵权线索。此外,企业还可与经销商、行业协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鼓励下游渠道反馈市场上的仿冒产品,形成快速响应的侵权监测网络。
对于月饼生产企业而言,专利既是创新成果的“保护伞”,也是市场竞争的“武器”。在中秋经济的热度下,唯有将专利保护融入产品研发、市场运营的全流程,准确识别侵权行为,灵活运用维权手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守住创新成果,让消费者吃到的每一块月饼,都承载着对原创的尊重。
遭遇月饼专利侵权,维权的途径有哪些? 可以与侵权方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向专利管理部门请求处理,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维权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需要准备专利证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侵权证据等相关材料。 维权的时间大概要多久? 如果是通过诉讼维权,一般一审普通程序审限为六个月,简易程序为三个月,但实际时间会受案件复杂程度等因素影响。
很多人认为只要自己的月饼有独特样式就一定有专利权,其实不然。即使月饼外观独特,也需要向专利局申请并获得授权,才拥有专利权,受到法律保护。
中秋临近,月饼市场竞争激烈,专利领域的创新与侵权问题凸显。2018 - 2023年我国月饼相关专利申请量超3.2万件,侵权行为时有发生,企业需掌握维权方法。 判断是否构成侵权,要结合专利类型,从“权利有效性”和“行为关联性”两方面判断。先确认专利合法有效,再对比侵权产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 维权前需收集固定证据,涵盖“权利证明”“侵权行为”“损失情况”三个维度。权利证据如专利证书等;侵权证据包括侵权产品实物等;损失证据有销量下降数据等。 企业可根据侵权情节和维权成本选择维权途径。协商解决成本低,适用于情节轻的情况;行政投诉处理周期短;司法诉讼适用于复杂纠纷,紧急情况可申请“诉前禁令”。 企业应注重“事前预防”,构建专利保护体系。专利布局要围绕核心产品构建“专利组合”,申请前进行查新;市场监控要常态化,利用预警系统监测,与经销商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企业需将专利保护融入全流程,才能在竞争中守住创新成果。
国家专利局公开数据
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
八月瓜专利检索平台
科科豆专利分析系统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3年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