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后期,人类对即时远距离通信的探索催生了早期电信号传输技术。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向美国专利局提交了名为“电信号传输语音的方法”的专利申请,这项编号为US174465的专利被公认为电话技术的开端。贝尔的发明通过声波振动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导线传输到接收端还原为声音,彻底改变了人类信息传递的方式。同一时期,伊莱沙·格雷也独立研发了类似装置,但因专利申请时间稍晚于贝尔,最终未能获得优先权,这场专利纠纷成为科技史上著名的案例,也凸显了专利制度在技术创新保护中的核心作用。根据国家专利局公开的历史文献记载,贝尔的电话专利在授权后的十年内,催生了数百家电信公司,推动了全球通信网络的初步建立。
贝尔电话专利到期后,全球进入电话技术快速迭代期。1891年,托马斯·爱迪生改进了电话送话器,通过碳粉接触电阻变化提升语音清晰度,其相关专利成为贝尔系统之外的重要技术分支。20世纪初,自动交换机技术取代了人工接线,史端乔式交换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话用户之间的自动拨号连接,这项技术的专利申请量在1900-1910年间增长了近3倍。随着电话网络的普及,各国开始建立统一的通信标准,1925年国际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现ITU-T)成立,推动了电话信号传输协议的标准化,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调制解调技术、信号降噪算法等专利,为固定电话的全球化应用奠定了基础。通过科科豆平台检索这一时期的专利文献可见,美国、德国、英国是当时电话技术专利申请的主要来源国,其中美国贝尔实验室(现诺基亚贝尔)累计申请相关专利超过2万件。
20世纪中期,无线电技术的成熟开启了无线通信时代。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了蜂窝移动通信的概念,将通信区域划分为多个六边形小区,通过基站接力传输信号,这项技术突破为移动电话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核心专利在1970年代正式公开。1973年,摩托罗拉工程师马丁·库珀用原型机完成了人类首次移动电话通话,该设备重达1.1公斤,被称为“大哥大”,其采用的频率调制(FM)技术和天线设计专利成为早期移动通信的核心资产。1983年,摩托罗拉DynaTAC 8000X作为首款商用移动电话上市,支持30分钟通话和8小时待机,其背后的30多项专利涵盖了射频电路、电池管理等关键领域。根据八月瓜平台的专利数据分析,1980-1990年间,全球移动通信相关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达18%,其中美国和日本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2G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数字通信的普及。1991年,欧洲推出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标准,采用时分多址(TDMA)技术,支持语音加密和短信功能。GSM标准的核心专利由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等企业持有,仅诺基亚一家就在1990年代累计申请相关专利超过5000件。与此同时,美国高通公司提出了码分多址(CDMA)技术,通过不同编码区分用户信号,频谱利用率更高,其主导的CDMA标准成为2G时代的另一重要分支。这一时期,专利交叉许可成为行业常态,例如1995年诺基亚与高通达成专利授权协议,相互开放GSM和CDMA技术专利,避免了冗长的法律纠纷。
3G技术的商用标志着移动互联网的开端。2001年,日本NTT DoCoMo推出全球首个3G网络,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视频通话。3G标准主要包括WCDMA、CDMA2000和TD-SCDMA,其中中国提出的TD-SCDMA标准是全球三大3G标准之一,由大唐电信等企业主导研发,相关专利数量超过1.5万件。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00-2010年间,中国在3G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从不足千件增长至12万件,年均增幅达35%,华为、中兴等企业逐渐在国际专利布局中崭露头角。
4G和5G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了专利的战略价值。4G LTE技术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理论下载速率可达100Mbps,其核心专利主要由高通、华为、爱立信、诺基亚、三星等企业持有。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报告,2014年全球4G相关专利申请量突破5万件,华为以17%的专利份额位居全球第一。进入5G时代后,中国企业的专利实力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6月,华为、中兴、大唐电信在5G标准必要专利(SEP)中的占比分别为14.5%、11.8%和3.9%,合计超过30%,这一数据来自国家专利局发布的《中国5G专利发展状况报告》。
通信技术的迭代始终伴随着激烈的专利竞争。2019年,高通与苹果的专利诉讼案涉及全球16个国家,最终以苹果支付超过45亿美元专利许可费告终,凸显了标准必要专利的商业价值。中国企业在5G时代的专利布局不仅注重数量,更强调质量,华为在极化码(Polar Code)、Massive MIMO等核心技术上的专利被纳入5G国际标准,成为全球5G产业的重要技术贡献者。通过科科豆平台的专利分析工具可以发现,2020-2023年间,中国5G专利的海外布局比例从35%提升至48%,在美国、欧洲、印度等主要市场的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2%,反映出中国企业全球化专利战略的深化。
随着6G技术研发的启动,通信专利的竞争已提前展开。2022年,华为、中兴等企业已提交超过2000件6G相关专利申请,涉及太赫兹通信、智能超表面、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等前沿领域。国家专利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在6G基础研究阶段的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38.3%,位居世界第一,为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专利基础。在通信技术的演进历程中,专利不仅是保护创新成果的法律手段,更是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制定行业标准的战略武器,每一项突破性专利的背后,都凝聚着技术人员的智慧,也推动着人类通信方式的持续变革。
通话专利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答:最早的通话专利可追溯到19世纪,亚历山大·贝尔在1876年获得电话专利,这是通话领域重要的开端。 通话专利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关键阶段? 答:关键阶段包括早期的发明诞生、技术完善提升通话质量、无线通信时代的变革以及现代智能化融合等阶段。 哪些公司在通话专利发展中贡献较大? 答:像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公司在不同时期对通话专利发展贡献较大,它们推动了技术的不断进步。
很多人认为通话专利仅仅指的是电话的发明专利,实际上,通话专利涵盖范围很广,除了电话发明,还包括通话技术改进、信号传输优化、通话功能拓展等多方面的专利。
本文围绕通信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专利情况展开论述。 1. 早期通信探索与专利萌芽:19世纪中后期,贝尔1876年获电话专利,其发明改变信息传递方式,虽伊莱沙·格雷有类似装置但因申请晚未获优先权,贝尔专利推动全球通信网络初步建立。 2. 固定电话时代的专利竞争:贝尔专利到期后,爱迪生改进送话器、史端乔式交换机实现自动拨号,各国建通信标准,美、德、英是主要专利申请国,美国贝尔实验室申请超2万件。 3. 无线通信专利的崛起:20世纪中期开启无线通信时代,贝尔实验室提出蜂窝移动通信概念,摩托罗拉推出“大哥大”及首款商用移动电话,美日企业主导相关专利申请。 4. 移动通信技术的专利演进:2G时代GSM和CDMA标准竞争,专利交叉许可普遍;3G技术开启移动互联网,中国3G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4G、5G时代专利战略价值凸显,华为等中国企业表现出色。 5. 专利布局与产业竞争:通信技术迭代中专利竞争激烈,如高通与苹果诉讼案。中国企业5G专利布局重质量且海外布局深化,6G研发已展开专利竞争,中国申请量居世界第一,专利是企业竞争和行业标准制定的战略武器。
国家专利局公开的历史文献
科科豆平台
八月瓜平台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