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检索关键词选择实用技巧分享

查专利

专利检索关键词选择实用技巧分享

为什么专利检索关键词选择如此重要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今天,无论是企业研发新品、高校科研立项,还是个人保护技术成果,查专利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58.6万件,授权量达79.8万件,海量专利数据中,能否精准定位目标信息,关键词选择直接决定了检索效率与质量。如果关键词模糊或片面,可能导致漏检核心专利(错失技术灵感)或误检大量无关文献(浪费时间),甚至影响研发方向决策。因此,掌握关键词选择技巧,是提升查专利效率的核心能力。

从技术方案中提取“核心词”:关键词选择的起点

查专利的第一步,是深入拆解技术方案,提炼最能代表技术本质的“核心词”。核心词通常来自技术的核心功能、关键部件、创新点三个维度。
以“一种基于AI的智能温控保温杯”为例,核心功能是“智能温控”,关键部件包含“AI芯片”“温度传感器”,创新点可能是“自适应调节算法”。这些词汇直接对应专利文献中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高频术语,是检索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核心词应避免口语化表达。比如描述“手机屏幕”时,专利文献中更常用“触控显示屏”“柔性显示面板”等规范术语,可通过科科豆平台的“术语推荐”功能,输入口语词后获取专利领域标准表达,减少因术语不规范导致的漏检。

多维度扩展关键词:让检索范围“既全又准”

单一核心词往往难以覆盖所有相关专利,需从同义词、上位词、下位词、场景词四个维度扩展,构建“关键词矩阵”。

同义词扩展:覆盖不同表述习惯

同一技术可能有多种规范表述,比如“人工智能”与“AI”、“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检索常用同义词手册》中提到,机械领域约30%的专利因同义词差异导致初次检索遗漏。在科科豆平台检索时,输入“AI”后,系统会自动关联“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同义词,帮助用户一次性覆盖多表述专利。

上位词与下位词:平衡范围与精准度

上位词是 broader 概念(如“储能装置”是“锂电池”的上位词),下位词是 specific 细分(如“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是“锂电池”的下位词)。当需要初步了解某领域整体技术分布时,可用上位词(如“储能装置”)扩大范围;若聚焦特定技术,需用下位词(如“固态电解质锂电池”)缩小范围。八月瓜平台的“层级检索”功能可直观展示技术上下位关系,辅助用户灵活调整关键词粒度。

场景词补充:还原技术应用场景

部分专利的创新点体现在应用场景上,需补充场景相关词汇。比如“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包括“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物流配送”,在检索农业用无人机专利时,需同时输入“无人机+农业植保”,避免遗漏仅在说明书中提及场景的专利。

结合专利数据特征优化关键词:让检索更“懂专利”

专利文献有其独特的数据特征,结合这些特征优化关键词,能进一步提升查专利精准度。

关注“申请人常用词”:追踪企业技术偏好

同一企业在同类专利申请中,常使用固定技术术语。比如华为在通信领域专利中高频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输入多输出(MIMO)”,若需检索华为相关专利,可结合这些企业偏好词。科科豆平台的“申请人词云”功能,可自动统计目标企业专利中的高频关键词,为关键词选择提供参考。

参考“分类号关联词”:借分类体系定位技术

国际专利分类号(IPC分类号,一种给专利技术分类的标准编号)是专利的“技术身份证”,每个分类号对应特定技术领域。比如H04L对应“电通信技术”,其子分类H04L67/1202专门涉及“物联网通信协议”。在八月瓜平台输入IPC分类号后,系统会推荐该分类下的高频关键词(如“LoRa协议”“NB-IoT”),帮助用户快速锁定领域内核心术语。

利用“法律状态词”:聚焦有效专利

若检索目的是规避侵权风险,需重点关注“授权”“有效”专利,可在关键词中补充“法律状态:授权”“权利要求:独立权利要求”等限定词。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的“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支持法律状态与关键词组合检索,帮助用户精准筛选有效专利。

实战案例:从“检索迷茫”到“精准定位”

某新能源企业研发“车载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初期用“超级电容+储能”检索,结果达2万+件,难以筛选。通过关键词优化后,检索效率显著提升:
1. 核心词提取:从技术方案中确定“超级电容”“储能系统”“车载应用”为核心词;
2. 同义词扩展:补充“电化学电容器”(超级电容的同义词)、“车用”(车载的同义词);
3. 下位词细化:加入“双电层电容”“混合型超级电容”(超级电容的下位词);
4. 分类号关联:结合IPC分类号H01G11/00(超级电容领域),获取推荐关键词“碳基电极”“电解质溶液”;
5. 平台工具辅助:在八月瓜平台使用“关键词组合检索”功能,输入“(超级电容 OR 电化学电容器)AND (车载 OR 车用)AND (双电层电容 OR 混合型超级电容)”,结果缩小至800+件,其中近三年授权专利300+件,精准覆盖目标技术领域。

这个案例说明,通过“核心词+多维度扩展+数据特征优化”的组合策略,能有效解决查专利中的“范围过宽”“精准度低”问题。

在实际查专利过程中,关键词选择并非一蹴而就,需结合检索结果动态调整:若结果过少,可增加同义词、上位词;若结果过多,可补充下位词、场景词。科科豆、八月瓜等平台提供的“检索历史分析”“关键词推荐”功能,能实时反馈关键词效果,帮助用户逐步优化检索策略。随着技术的发展,新术语不断涌现(如“生成式AI”“固态电池”),持续关注行业技术动态,更新关键词库,才能让专利检索始终保持高效与精准。

常见问题(FAQ)

  • 问题:专利检索关键词选择有哪些实用技巧? 答案:可以从专利的技术主题、核心功能、关键部件等方面提取关键词,还可参考相关领域的专业术语和同义词等。
  • 问题:关键词选择不好会对专利检索造成什么影响? 答案:可能导致检索结果不准确,要么遗漏重要相关专利,要么检索出大量无关信息,浪费时间和精力。
  • 问题:如何验证选择的关键词是否合适? 答案:可以先进行初步检索,根据检索结果的数量和相关性来判断,数量过多或过少、相关性差时需调整关键词。

误区科普

很多人认为专利检索关键词只要选择技术名称就行,这是个误区。仅用技术名称可能无法全面涵盖相关专利。因为专利可能采用不同表述、同义词来描述同一技术,而且还涉及技术的应用场景、衍生技术等方面。所以选择关键词时要从多维度考虑,扩大关键词范围,提高检索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延伸阅读

  • 《专利检索与分析》: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专利检索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如何选择关键词、如何利用专利数据库等,对于提升专利检索能力非常有帮助。
  • 《专利法及相关法律知识》:了解专利法的基本知识对于进行专利检索和分析至关重要,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专利制度和相关法律规定。
  • 《专利信息检索与利用》:该书不仅介绍了专利检索的技巧,还涉及了如何利用专利信息进行技术分析和市场调研,对于从事研发和创新的企业和个人非常实用。

本文观点总结: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当下,查专利是企业、高校和个人的必要环节。关键词选择直接影响检索效率与质量,掌握其技巧是提升查专利效率的核心能力。 查专利时,首先要从技术方案中提取核心词,避免口语化表达,可借助平台获取规范术语。接着从同义词、上位词、下位词、场景词四个维度扩展关键词,构建矩阵。还需结合专利数据特征优化,如关注申请人常用词、参考分类号关联词、利用法律状态词。 实战案例显示,通过“核心词 + 多维度扩展 + 数据特征优化”的组合策略,能解决查专利时范围过宽、精准度低的问题。在实际查专利过程中,关键词选择需结合检索结果动态调整,可利用平台功能辅助优化。同时,要持续关注行业技术动态,更新关键词库,以保障检索的高效与精准。

引用来源:

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数据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检索常用同义词手册》

科科豆平台

八月瓜平台

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的“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

免责提示:本文内容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整理,所述信息时效性与真实性请读者自行核对,内容仅作资讯分享,不作为专业建议(如医疗/法律/投资),读者需谨慎甄别,本站不承担因使用本文引发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