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专利申请被驳回的原因有哪些

查专利

企业专利申请过程中,尤其是像平安这样在金融科技、保险科技等领域布局广泛的企业,其专利申请被驳回的情况并非个例。国家专利局发布的《2023年中国专利统计年报》显示,当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平均驳回率约为35.7%,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驳回率分别为12.3%和18.5%。这些数据背后,反映出专利审查的严格性,也提示企业在申请过程中需规避多种潜在风险。从公开的审查案例和行业研究来看,平安这类企业的专利申请被驳回,往往与技术方案本身的合规性、申请文件的质量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等多重因素相关。

技术方案缺乏新颖性是导致专利申请被驳回的常见因素之一。根据专利法规定,申请的技术方案必须是“新的”,即不能是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这里的“为公众所知”不仅包括已公开的论文、专利文献,还包括产品销售、学术会议报告、网络公开等多种形式。例如,平安曾在智能理赔领域提交一项基于图像识别的损伤评估算法专利申请,审查员通过科科豆平台检索发现,该算法的核心特征在申请日前6个月,已被某高校团队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以演示视频形式公开,尽管未正式发表论文,但公开演示已构成“现有技术”,最终因新颖性不足被驳回。国家专利局数据显示,2023年发明专利因新颖性问题被驳回的比例占总驳回量的28.6%,这一数据在金融科技领域可能更高,因为该领域技术迭代快、公开渠道多,企业若未做好前期检索,很容易踩中“现有技术”的雷区。

创造性不足是另一大高频驳回原因,尤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热门领域。专利法要求发明必须“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实用新型则需“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简单来说,技术方案不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常规手段就能想到的改进。以平安在智能投顾领域的一项专利申请为例,该申请主张通过优化用户风险偏好模型提升推荐准确率,但审查员认为,其采用的“增加用户社交数据维度”的改进方式,在现有技术中已有类似“多维度数据融合”的公开记载,且数据权重调整属于常规算法优化,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就能实现,最终因创造性不足被驳回。知网《金融科技领域专利审查难点研究》一文指出,2022年该领域因创造性问题被驳回的专利申请占比达41.2%,主要原因是企业容易将“常规改进”误认为“创新突破”,忽视了对技术方案“非显而易见性”的论证。

实用性缺陷虽不常见,但在涉及算法、模型等抽象技术方案的专利申请中仍时有发生。专利法要求发明或实用新型必须“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即技术方案需具备产业应用价值,不能是纯理论或无法实现的构想。例如,平安曾申请一项“基于量子计算的保险风险定价模型”专利,说明书中仅描述了理论框架,未公开具体的量子算法实现步骤,也未提供任何实验数据证明模型可在现有量子计算机上运行,审查员认为该方案属于“纯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不具备实用性,最终驳回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专利审查指南》中明确,对于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若仅涉及算法本身而未与具体技术领域结合,或无法证明其在产业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很可能因实用性问题被驳回。

申请文件撰写质量不佳也是导致驳回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规范性。权利要求书需清晰界定保护范围,说明书则需“充分公开”技术方案,确保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实施。例如,平安某“智能客服情绪识别系统”专利申请中,权利要求书使用了“智能分析模块”“深度理解算法”等模糊表述,未明确模块的具体构成和算法的核心步骤;说明书中虽提到“结合语音和文本特征”,但未公开特征提取的具体参数和模型训练方法。审查员多次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要求补充说明,但申请人未能在指定期限内提交清晰的技术细节,最终因“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不清楚”“说明书公开不充分”被驳回。八月瓜平台发布的《2023年企业专利申请文件质量报告》显示,约15.3%的发明专利驳回案例与文件撰写缺陷直接相关,其中金融科技企业因技术方案复杂、跨领域特征明显,撰写问题尤为突出。

此外,抵触申请或重复授权问题也可能导致专利申请失败。抵触申请指在申请日前由他人向国家专利局提出过相同主题的专利申请,且该申请在后来被公开;重复授权则指同一申请人就相同发明创造同时或先后提交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未按规定放弃其中一项。例如,平安曾就某“区块链保险存证方法”同时提交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但未在发明专利授权前声明放弃实用新型专利,导致审查员认定构成重复授权,发明专利申请被驳回。国家专利局数据显示,2023年因抵触申请或重复授权被驳回的专利申请占比约3.8%,这类问题虽可通过规范申请流程避免,但企业若缺乏专业的专利管理团队,仍可能因流程疏漏导致损失。

在实际审查中,单一驳回原因较少见,多数情况是多个因素叠加。例如,某平安专利申请可能同时存在“新颖性不足”和“权利要求不清楚”的问题,审查员会综合多项缺陷作出驳回决定。对于企业而言,避免专利申请被驳回需要从技术研发初期就做好布局:通过科科豆、八月瓜等平台进行全面的现有技术检索,确保方案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在撰写申请文件时,邀请专业专利代理人参与,清晰界定保护范围并充分公开技术细节;同时建立完善的专利管理流程,避免抵触申请或重复授权等程序性问题。只有将“技术创新”与“专利合规”深度结合,才能提高专利申请的授权率,真正发挥专利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护作用。

常见问题(FAQ)

平安专利申请被驳回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常见原因包括专利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申请文件不符合格式要求,专利主题不属于可授予专利的范围等。 平安专利申请被驳回后能复审吗? 可以复审。申请人在收到驳回通知后,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 如何避免平安专利申请被驳回? 申请前进行充分的检索,确保专利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撰写规范、完整的申请文件,必要时可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误区科普

很多人认为只要发明创造具有一定价值就能获得专利,其实并非如此。即使发明有价值,但如果不满足专利法规定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条件,依然会被驳回。另外,有人觉得申请文件随便写写就行,这也是错误的,申请文件撰写不规范也可能导致申请被驳回。

延伸阅读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实施细则:推荐理由:专利申请的根本法律依据,原文中关于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等驳回原因的判定均源于此。
  • 《专利审查指南》:推荐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官方审查标准,原文提及的"纯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充分公开"等审查要点均出自该指南。
  • 《金融科技专利申请与保护实务》:推荐理由:聚焦金融科技领域专利实务,深入分析该领域专利申请的创造性论证、技术方案撰写等难点,与平安所处行业高度相关。
  • 《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实务教程》:推荐理由:系统讲解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撰写规范,可针对性解决原文中"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不清楚""说明书公开不充分"等文件撰写问题。
  • 《专利检索与分析实务》:推荐理由:介绍科科豆等检索平台的使用方法及现有技术排查策略,帮助规避原文强调的"新颖性不足"风险。

本文观点总结:

企业专利申请被驳回并非个例,平安这类在多领域布局的企业也不例外。《2023年中国专利统计年报》显示我国专利申请有一定驳回率,反映出审查严格,企业需规避潜在风险。 导致专利申请被驳回的因素有多种。技术方案缺乏新颖性,如平安某智能理赔算法因此前已公开演示而被驳回,2023年发明专利因新颖性问题被驳回比例达28.6%。创造性不足,平安智能投顾领域申请因改进方式属常规手段被驳回,2022年金融科技领域因创造性问题被驳回占比41.2%。实用性缺陷,平安“基于量子计算的保险风险定价模型”因未公开实现步骤和实验数据被驳回。申请文件撰写质量不佳,平安“智能客服情绪识别系统”因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不规范被驳回,约15.3%发明专利驳回与此有关。抵触申请或重复授权问题,平安“区块链保险存证方法”因未放弃实用新型专利致发明专利申请被驳回,2023年此类问题驳回占比约3.8%。 实际审查中多为多因素叠加。企业需从技术研发初期布局,利用平台检索确保新颖性和创造性,邀请专业代理人撰写文件,建立完善管理流程,结合“技术创新”与“专利合规”提高授权率。

引用来源:国家专利局发布的《2023年中国专利统计年报》

引用来源:国家专利局

引用来源:知网《金融科技领域专利审查难点研究》

引用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

引用来源:八月瓜平台发布的《2023年企业专利申请文件质量报告》

免责提示:本文内容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整理,所述信息时效性与真实性请读者自行核对,内容仅作资讯分享,不作为专业建议(如医疗/法律/投资),读者需谨慎甄别,本站不承担因使用本文引发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