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与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当下,打印技术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从3D打印设备的结构优化到喷墨打印墨水的配方升级,这些技术突破都需要通过申请专利获得法律保护,从而保障创新主体的市场权益。了解打印专利的申请流程及所需材料,是企业和个人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的关键一步。以下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流程规范及打印领域的实践特点,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在正式启动申请前,首要工作是确认目标技术是否具备申请专利的核心条件——即国家专利法规定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新颖性指技术方案在申请日之前未在国内外公开场合(包括出版物、使用、展览等)披露过,也未曾有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相同申请;创造性要求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不是显而易见的,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实用性则强调技术能够被制造或使用,并产生积极效果。 为高效完成这项工作,申请人可通过专业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进行检索,例如利用科科豆或八月瓜的专利数据库,输入“3D打印 喷头堵塞解决方案”“数码印刷 色彩校准算法”等关键词,筛选相关领域的现有专利文献,分析技术差异。以某团队研发的“可降解材料3D打印支撑结构”为例,通过检索发现现有专利多采用水溶性支撑,但存在降解速度慢的问题,而该团队的技术通过调整材料配比使降解时间缩短50%,这种改进即满足创造性要求,具备申请基础。
完成技术检索并确认符合申请条件后,申请人需准备完整的申请文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官方渠道提交。目前主流的提交方式为电子申请(需提前注册专利电子申请用户),其具有提交效率高、文件流转快的优势;若选择纸质申请,则需确保文件符合格式规范(如A4纸张、字迹清晰)。 申请文件的核心是清晰、完整地呈现技术方案。以打印设备的机械结构改进为例,说明书需详细描述技术背景(如现有打印平台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发明内容(改进的平台支撑结构设计)、具体实施方式(包括零件尺寸、连接方式,如“采用铝合金材质的三角支撑架,与底座通过M8螺栓固定,承重误差≤0.5mm”),并配合附图展示结构细节;权利要求书则需以简洁的语言界定保护范围,例如“一种3D打印平台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三角支撑架及缓冲垫层,所述三角支撑架通过螺栓与底座可拆卸连接”。
国家知识产权局收到申请文件后,将进入审查流程,不同类型的专利审查要求有所差异。发明专利需经过初步审查和实质审查:初步审查主要核查文件是否齐全、格式是否合规(如请求书填写是否完整、附图是否清晰),周期约1 - 2个月;通过初步审查后,申请人需在申请日起3年内主动提出实质审查请求(并缴纳相应费用),审查员会对技术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进行全面评估,此阶段约需1 - 2年。若审查中发现问题,会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申请人需在指定期限内(通常为4个月)答复,例如针对“某激光打印定位算法与现有技术相似度高”的意见,可补充实验数据证明定位精度提升20%的技术效果,以佐证创造性。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仅需通过初步审查,审查重点为文件形式和明显实质性缺陷(如实用新型是否属于产品形状/构造改进,外观设计是否具备美感),周期相对较短,实用新型约6 - 8个月,外观设计约4 - 6个月。
通过全部审查环节后,专利局会发出《授予专利权通知书》,申请人需在收到通知书之日起2个月内缴纳授权登记费、第1年的年费及印花税。缴费完成后,专利局将在约1个月内颁发专利证书,至此申请流程结束。需要注意的是,专利授权后需每年按时缴纳年费以维持权利,若未及时缴费,专利权可能终止。
发明专利主要保护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技术方案,在打印领域常见于打印方法(如“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3D打印缺陷修复方法”)、材料配方(如“一种高附着力陶瓷3D打印墨水”)等。所需材料包括: - 请求书:填写发明名称、申请人信息(个人需身份证号,企业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发明人姓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 - 说明书:详细阐述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包括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如有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需确保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依据说明书重现技术方案; - 权利要求书:以说明书为依据,界定专利保护范围,分为独立权利要求(从整体上反映技术方案,记载必要技术特征)和从属权利要求(对独立权利要求作进一步限定); - 说明书附图:若技术方案涉及结构或流程,需提供清晰的附图(如方法流程图、设备结构图),图中需标注编号并与说明书描述对应; - 摘要及摘要附图:摘要需简要说明技术要点(约300字),摘要附图为说明书附图中最能体现技术特征的一幅图。
实用新型仅保护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在打印领域多涉及设备结构改进,如“一种可调节高度的3D打印喷头”“防卡纸的打印机进纸机构”等。材料与发明专利类似,但有两点特殊要求: - 必须包含说明书附图:由于保护对象为形状/构造,需通过附图直观展示产品结构,例如喷头的截面图、进纸机构的装配图; - 权利要求书需聚焦产品形状/构造:避免包含方法类特征,例如“一种打印机进纸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辊轴、导向板及弹性压片,所述导向板与机体通过铰链连接,可绕铰链旋转0 - 30°”。
外观设计保护产品的形状、图案或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在打印领域常见于打印机外壳、操作面板布局、墨盒外观等。所需材料包括: - 请求书:填写产品名称(需体现用途,如“打印机外壳”而非仅“外壳”)、申请人信息、设计人姓名等; - 图片或照片:需提交产品的六面视图(正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及立体图,若设计要点涉及色彩,需提交彩色图片/照片并在简要说明中注明; - 简要说明:用于解释设计要点(如“设计要点在于打印机前脸的弧形线条及顶部的网格状散热孔”)、产品用途(如“用于放置打印设备的外壳”)、是否省略视图(如“仰视图无设计要点,省略”)等。
此外,若申请人委托专利代理机构办理,需额外提交《专利代理委托书》(由申请人签字或盖章);申请人为企业的,需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电子申请可上传扫描件),个人则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所有材料需确保内容真实、格式规范,避免因文件瑕疵延误审查进程。
很多人认为只要有创意就一定能申请到专利。实际上,专利申请的发明创造要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如果创意已被公开,就可能无法获得专利授权。
在数字化与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当下,打印技术领域创新不断,申请专利是保障创新主体市场权益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流程规范及打印领域特点,详细介绍了打印专利申请流程及所需材料。 申请流程方面:一是申请前技术检索与分析,通过专业平台检索确认技术是否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二是提交申请文件,可选择电子或纸质方式,核心是清晰完整呈现技术方案;三是审查阶段,发明专利需初步和实质审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仅需初步审查;四是授权领证,通过审查后缴费,专利局颁发证书,授权后需按时缴纳年费。 所需材料方面:发明专利需请求书、说明书等;实用新型必须有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书聚焦产品形状/构造;外观设计需请求书、图片或照片及简要说明。委托代理需额外提交委托书,企业和个人分别提供执照和身份证复印件,所有材料应内容真实、格式规范。
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发布的《专利申请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相关实施细则
科科豆专利数据库检索结果
八月瓜专利数据库检索结果
《专利审查指南》2010年版及其后续修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