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妆消费持续升级的当下,假睫毛、嫁接睫毛、睫毛增长液等产品凭借多样化的设计和功能,成为美妆市场的热门品类。而这些产品背后,从睫毛的外观造型、材质配方到生产工艺,都可能涉及专利保护。尤其是外观设计专利,往往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款独特的睫毛弧度、仿生绒毛排列方式,或是创新的柔性梗结构,都可能通过专利申请获得独占权。然而,市场上仿冒、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在专利被侵权时有效维权索赔,成为众多美妆企业关注的焦点。
首先需要清晰界定自身专利的保护范围。睫毛相关专利主要包括三类:外观设计专利(如睫毛的形状、颜色组合、整体造型)、实用新型专利(如睫毛梗的弹性结构、可调节长度的连接件)和发明专利(如新型生物相容性材料、长效定型配方)。其中,外观设计专利因申请门槛较低、与产品颜值直接相关,是睫毛企业最常布局的类型。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审查指南》,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范围以图片或照片中的产品外观设计为准,简要说明可以用于解释图片或照片所表示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
侵权判定的核心在于“相同或近似”。以外观设计专利为例,需将被控侵权产品与专利授权文件中的图片/照片进行整体视觉效果对比。比如,某企业申请的“自然卷翘假睫毛”外观专利,其权利要求中明确了睫毛的弧度(120°-150°)、单根睫毛的长度梯度(8mm-12mm)以及根部的隐形胶条设计。若市场上出现一款产品,在弧度、长度梯度和胶条设计上与专利产品高度重合,仅在绒毛密度上有细微差异,通常会被判定为侵权。知网上的相关研究指出,外观设计侵权判定中,消费者的一般注意力是重要标准,即普通消费者是否会将两者混淆,细微的非功能性差异通常不影响侵权认定。
及时发现侵权行为是维权的第一步。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监控市场动态:线上方面,定期检索主流电商平台的睫毛产品,关注新品上架信息;线下则可通过展会、实体店走访,排查仿冒产品。专业的专利检索平台如科科豆或八月瓜,能提供更高效的监控服务——通过设置专利号、关键词或权利人信息,系统可自动抓取市场上的相似产品信息,并推送侵权预警。例如,某睫毛品牌通过科科豆的“专利监控”功能,发现某电商卖家销售的“3D朵毛假睫毛”与自家授权专利的花瓣状排列结构完全一致,从而及时启动维权。
证据固定是维权成功的关键。一旦发现疑似侵权产品,需立即通过公证方式保全证据,具体包括:一是购买侵权产品的全过程公证,由公证人员陪同在电商平台下单或线下购买,封存实物并出具公证书;二是截取侵权产品的网页宣传资料、销售数据(如销量、评价)、价格信息等,同样需要公证留存;三是收集侵权方的主体信息,如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联系方式等,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此外,若侵权产品涉及生产环节,还可尝试获取生产厂家的地址、生产线照片等,为后续追责提供依据。
针对睫毛专利侵权,企业可选择行政投诉、民事诉讼或刑事报案三种途径,具体需根据侵权情节的严重程度选择。行政投诉是较为高效的方式,可向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地方知识产权局提出,请求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共处理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超2万件,平均处理周期约45天,较民事诉讼更快捷,适合需要快速制止侵权扩散的情况。
民事诉讼则是索赔的主要途径,可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要求侵权方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索赔金额的计算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按照权利人因侵权所受实际损失确定,即专利产品销量减少的数量乘以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二是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利益确定,需举证侵权产品的销售量、销售单价及利润率,例如某侵权卖家在电商平台显示销量1万件,单价50元,行业平均利润率20%,则侵权获利约10万元;三是若实际损失和侵权获利均难以确定,可适用法定赔偿,根据专利类型、侵权情节等因素,法院通常在500元至500万元之间酌情判定。新华网曾报道,2022年某美妆企业针对睫毛外观专利侵权提起诉讼,法院结合侵权产品的销售范围(覆盖全国30余省市)和持续时间(近2年),最终判决侵权方赔偿280万元。
对于恶意侵权且情节严重的行为(如重复侵权、伪造专利证书销售),还可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不过,刑事立案标准较高,需满足非法经营数额在20万元以上或违法所得在10万元以上等条件,实践中更多适用于大规模、有组织的侵权行为。
维权过程中,侵权方常以“专利无效”为由抗辩,因此确保专利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企业在申请睫毛专利时,需提前进行查新检索,通过八月瓜等平台的专利分析服务,排查是否存在现有技术冲突,避免因“新颖性”“创造性”不足导致专利被宣告无效。例如,某企业曾申请“水貂毛假睫毛”外观专利,但因未检索到2年前已公开的相似设计,最终专利被无效,维权失败。
预防侵权比事后维权更重要。企业可从三方面构建保护体系:一是专利布局要全面,除核心设计外,围绕产品的材质、包装、使用工具等外围技术同步申请专利,形成“专利组合”;二是在合作协议中明确专利归属,如与代工厂签订合同时,约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技术成果归委托方所有;三是常态化市场监控,通过科科豆的“专利地图”功能,分析行业专利分布和竞争对手动态,提前规避侵权风险。
对于睫毛企业而言,专利不仅是创新成果的法律保障,更是市场竞争的“护城河”。从专利申请时的布局规划,到侵权发生后的证据收集与维权策略选择,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操作。只有将专利保护深度融入企业运营,才能在美妆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切实维护自身的创新权益,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睫毛专利被侵权后维权索赔有哪些途径? 可通过与侵权方协商解决,也可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还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维权索赔需要收集哪些证据? 要收集证明自己拥有合法有效的睫毛专利的证据,如专利证书等;证明对方侵权的证据,像侵权产品、销售记录等;证明自身损失或对方获利的证据。 维权索赔的流程是什么? 先确定侵权事实,接着收集证据,然后选择协商、行政处理或诉讼等途径进行维权,最后根据处理结果获得赔偿。
很多人认为只要发现别人使用类似睫毛产品就是侵权,其实不一定。判断是否侵权需要严格依据专利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只有落入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行为才构成侵权,不能仅依据外观等简单判断。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审查指南》
知网上的相关研究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
新华网报道
《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