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专利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风险防范愈发受到重视。企业在研发新产品、推出新服务或进入新市场前,若忽视对现有专利状况的核查,很可能无意中侵犯他人的专利权,从而面临法律诉讼、高额赔偿甚至产品禁售的风险,这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更可能对企业声誉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因此,掌握一套系统且实用的专利侵权检查方法,对于企业规避潜在法律风险、保障自身经营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进行专利侵权检查,首先需要明确检查的对象和范围。企业应当以自身的产品或技术方案为核心,细致梳理其中所包含的各项技术特征,这些技术特征可能涉及产品的结构组成、材料选用、制造工艺、功能实现方式以及软件程序中的算法流程等多个方面。将这些技术特征逐一拆解并记录下来,形成一份详细的技术特征清单,这一步是后续进行专利检索和比对分析的基础,其细致程度直接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例如,一款新型智能手环,其技术特征可能包括心率监测模块的传感器类型、数据处理算法、电池续航技术、外壳材料的环保指标以及特定的交互界面设计等。
完成技术特征的梳理后,接下来便是关键的专利检索环节。有效的专利检索需要借助专业的专利数据库平台,目前国内有许多可供选择的商业数据库,如科科豆、八月瓜等,这些平台通常收录了全球范围内的海量专利文献,并提供了较为精准的检索工具和分析功能。在检索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已梳理出的技术特征,精心构建检索词。检索词的选择应尽可能全面,既包括直接描述技术特征的核心词汇,也应考虑到可能的同义词、近义词、上位概念词以及下位概念词,甚至是相关的行业术语和俗称。同时,利用专利分类号进行检索也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国际专利分类号(IPC)或联合专利分类号(CPC)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定位到特定技术领域的专利文献,提高检索效率。例如,在检索关于“锂离子电池”的专利时,除了直接使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关键词,还可以考虑“锂二次电池”、“Li-ion battery”等,并结合其对应的IPC分类号进行扩展检索。
通过初步检索获得大量专利文献后,需要对这些文献进行筛选和精读,重点关注那些与企业自身技术方案相关度较高的专利。在阅读专利文献时,权利要求书是核心中的核心,因为它界定了专利的保护范围。特别是独立权利要求,其记载了构成发明或实用新型必不可少的技术特征,企业需要将自身产品或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与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特征进行逐一比对。如果企业产品或技术方案包含了独立权利要求中所有的技术特征,且这些特征在功能和效果上与权利要求中的描述相同或基本相同,那么就可能构成字面侵权。然而,专利侵权的判定并非总是如此简单直接,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考虑等同原则的适用,即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中的某个技术特征,虽然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技术特征在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它们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联想到的,这种情况下也可能被判定为构成侵权。例如,某项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是“用螺栓固定”,而被控侵权产品采用的是“用螺钉固定”,如果在该技术领域中,螺栓和螺钉在实现固定功能上是等效的,那么就可能适用等同原则判定侵权。
除了针对具体产品或技术方案进行主动检索和分析外,企业还应当建立常态化的专利监控机制,密切关注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以及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和授权动态。通过定期检索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可以及时了解其技术研发方向和专利保护范围,从而调整自身的研发策略和市场布局,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陷入专利侵权纠纷。同时,关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官方渠道发布的专利公报、公告,以及行业内的专利预警信息,也能帮助企业提前感知潜在的专利风险。例如,当发现竞争对手在某一新兴技术领域提交了大量专利申请时,企业就应当警惕未来在该领域可能面临的专利壁垒。
在专利侵权检查过程中,对于一些复杂的技术方案或难以判断的法律问题,企业仅凭内部人员可能难以得出准确结论。此时,寻求专业的专利代理机构或专利律师的帮助就显得尤为必要。这些专业人士具有深厚的技术背景和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能够对专利文献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对侵权可能性进行更精准的评估,并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应对策略。例如,他们可以帮助企业分析专利的稳定性,判断是否存在通过专利无效宣告程序(如果被诉侵权)来打破对方专利壁垒的可能性;或者在企业确有侵权风险时,协助企业与专利权人进行谈判,争取专利许可或交叉许可,以最小的成本解决纠纷。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参与行业协会组织的专利交流活动、订阅专业的专利资讯期刊或数据库的分析报告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利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将专利侵权检查纳入企业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的常规流程,形成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的操作模式,才能真正将专利风险防范落到实处,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例如,在新产品立项阶段就启动初步的专利检索,在产品研发进入关键节点时进行更深入的专利分析,在产品上市前完成全面的专利侵权风险评估,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专利风险防控的考量。
企业如何检查专利侵权? 可以通过比对技术特征、查看专利文献、进行市场监测等方法检查。 发现专利侵权后企业该怎么做? 先收集证据,然后可与侵权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检查专利侵权有什么实用技巧? 建立专利预警机制、关注竞争对手动态、利用专业数据库等都是实用技巧。
误区:只要产品外观不同就不存在专利侵权。实际上,专利保护不仅包括外观,还涉及技术方案、功能等方面。即使产品外观有差异,但在核心技术或功能上使用了他人受专利保护的内容,仍可能构成侵权。企业不能仅从外观判断,而要全面分析技术特征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是否侵权。
在市场竞争中,专利保护与风险防范对企业至关重要。企业若忽视现有专利状况核查,可能面临侵权风险与损失。 进行专利侵权检查,首先要明确对象和范围,梳理产品或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形成清单。 接着利用专业数据库平台检索专利,构建全面检索词,结合专利分类号提高效率。 对检索到的文献筛选精读,对比自身技术特征与独立权利要求,考虑等同原则判断是否侵权。 企业应建立常态化专利监控机制,关注竞争对手专利动态与行业预警信息。 遇到复杂问题,可寻求专业代理机构或律师帮助,获取专业意见与应对策略。 企业还可通过参与交流活动、订阅资讯等提升专利风险意识,将专利侵权检查纳入常规流程,保障自身持续发展。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专利审查指南》.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20.
中国专利信息中心. 《专利检索与信息利用》.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9.
李明, 王强. 《企业专利风险管理实务》.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8.
张华, 刘洋. 《专利侵权判定与案例分析》.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21.
行业协会专利交流会议记录. 《2022年度专利风险防范研讨会纪要》. 北京: 行业协会内部资料, 2022.